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2022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
行业发布
2022年9月1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正式發佈《2022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本年度《報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組織編寫,中國工商銀行牽頭實施,29家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完成。這已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12年發佈該報告。《報告》以“銀行業以穩經營助力經濟穩增長”為主題,全面系統反映了在複雜嚴峻的疫情形勢和震盪波動的全球經濟金融環境下,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自身經營質效的穩步提升促進經濟穩增長的實踐成果,同時從多維度、多層面對中國銀行業一年多來的改革轉型進行全景式梳理和總結,並聚焦分析轉型發展中的若干熱點難點問題。
《報告》指出,2021年以來,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有效傳導宏觀政策,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全力支持穩定國內宏觀經濟大盤;聚焦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重點發展領域,全力服務國家戰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大涉農資金供給,打造有特色、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體系;積極處置不良資產,有序推進高風險機構處置,確保行業行穩致遠;持續推進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有機融合,多元化股權結構逐步形成,公司治理不斷完善;積極運用先進科技,加速推動自身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啟動轉型動力。
具體來看,《報告》共分七個篇章,分別為總體運行篇、資產業務篇、負債業務篇、中間業務篇、風險管理篇、改革轉型篇和專題研究篇。主要內容如下:
一、經濟金融運行環境複雜多變,銀行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黨迎來百年華誕,並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進軍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這一年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形勢和震盪波動的全球經濟金融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保持強大活力與韌性,2021年GDP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主要經濟體中表現優良,經濟規模占全球比重繼續提升,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得益於政策支持和經濟穩定增長,中國銀行業總體穩定向好,各類金融機構實現穩健發展。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為344.8萬億元和31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7.6%。
2022年,烏克蘭危機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衝擊,能源和食品價格激增引發通脹高企,地緣衝突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當今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下,宏觀政策持續加大調節力度,我國經濟運行恢復發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
在此宏觀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各自定位,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效,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構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總負債規模分別達367.7萬億元和337.3萬億元,同比增速9.4%和9.5%。一方面,信貸總量平穩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著力支持小微、綠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另一方面,持續深化自身發展轉型,優化業務佈局,強化金融創新,切實管控風險,資產品質保持穩定,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總體經營質效不斷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資產業務回歸本源聚焦主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2021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化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貨幣信貸政策積極支持經濟修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統籌信貸總量、結構與投放節奏,高效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促進國家貨幣、財政、產業等各項政策協同落地,助力構建兩個“迴圈”。全年信貸投放總量穩定增長,2021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9.23萬億元,同比增長27.3%,授信戶數超過4400萬戶;全年新增製造業貸款1.67萬億元,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31.8%,比全部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18.1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32.8%。同時積極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達到新高度,2021年全年企業貸款利率為4.61%,較2020年下降0.1個百分點,較2019年下降0.69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2022年,結構性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引導信貸資源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疏通供給和生產堵點。截至2022年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0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較年初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繼續結合各自定位,聚焦製造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鄉村振興、養老、疫情受困行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貸款投放力度,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助力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同時,在政策穩增長、穩就業、穩消費過程中,聚焦按揭、個人消費經營等重點業務,加快零售貸款領域佈局也成為銀行業的共同選擇。
三、負債業務持續穩健發展,來源穩定性和結構多樣性進一步提升
2021年,我國持續鞏固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成果,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流動性合理充裕,帶動銀行業負債端持續穩健發展,形成客戶結構多樣、資金交易對手分散、業務品種豐富、應急融資管道多元的負債格局。截至202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8.6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20.2萬億元,同比增長9.3%。2021年6月21日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的出臺,優化了存款利率上限確定方式,推動存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
2022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根據宏觀形勢變化靠前發力,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繼續實現較快增長。截至2022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57.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住戶和非金融企業的定期存款增量規模均超過2021年全年,存款來源穩定性進一步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繼續堅持數位化轉型以降低存款成本,做大交易銀行及大財富管理等業務帶動存款規模持續增大,進一步實現存款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四、中間業務收入穩步增長,各業務繼續呈現差異化發展趨勢
銀行業金融機構全力提升實體經濟服務力度,全面推進轉型發展,中間業務實現穩步發展。以41家上市銀行為例,2021年全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8450.3億元,同比增長8.2%;2022年一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2658.8億元,同比增長3.5%,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7.0%。目前仍然是銀行卡、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佔據收入主導,但理財、託管、投行類等中間業務亦得到積極發展。對於目前收入占比最高的銀行卡類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加重視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運用到銀行卡業務中,通過各類生態圈構建,不斷加大對客戶需求的覆蓋,同時進一步提升客群管理的數智化水準,針對不同客群、不同偏好,提供差異化產品與服務。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程度的深化,開放銀行運營模式正在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業態,“開放、合作、共贏”的思維理念也逐步融入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轉型中。一方面,對於內部運營,商業銀行將積極探索運用開放銀行思維理念,優化自身組織架構,形成高效敏捷的回應機制,提升中間業務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對於外部合作,商業銀行也將更加主動地尋求外部合作夥伴,聯合第三方創新產品和服務機制,提供立體式、多層次的中間業務相關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五、信用、市場與流動性風險總體可控,持續助力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
2021年,在監管部門具體指導和各項政策舉措推動下,防範化解金融重大風險取得新成效。全年共處置銀行業不良資產3.1萬億元,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處置有序推進,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較年初減少4.2萬億元,銀行理財業務存量整改任務基本完成,防範化解大型企業集團風險取得積極進展,互聯網平臺企業相關金融業務整改有序推進。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8470億元,不良貸款率逐季降至1.73%,較2020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創2018年以來新低。同時,商業銀行保持了審慎的撥備計提政策,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56059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6225億元,同比多增1300億元,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夯實。
2022年受疫情反復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經營環境更加複雜嚴峻,部分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演化,風險防控壓力較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資產品質總體保持穩定,風險抵禦能力穩步提升,信用風險整體可控,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總體平穩。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69億元;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預計隨著下半年穩增長、促經濟、保民生等多項舉措助力穩住經濟大盤,銀行業資產品質將得到邊際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增強經營穩健性,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加強全面風險管理,以高質量風險管控助力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
六、探索轉型改革新路徑,積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1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推進發展轉型,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進管理運營的全面數位化革新。隨著戰略性業務佈局持續深化,新興行業及重點區域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商業銀行改革轉型新動能不斷積聚。
一是公司治理現代化水準持續提升。在國家政策與監管部門推動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不斷完善。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持續推進,國有銀行機構普遍在章程中明確了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持續強化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之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進一步加強;規範治理體系,提升“三會一層”履職效能,多元化的股權結構逐步形成,獨立運作、有效制衡、協調發展的公司治理運作機制日益完善;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激發經營活力,同時強化外部市場約束,優化治理環境;加大溝通力度,增強資訊披露主動性;注重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大支持。
二是財富管理業務加快轉型升級。在政策指引以及銀行業自身推動下,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前景廣闊。順應經濟結構轉型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趨勢,加快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積極參與到“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的“大資管”鏈條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需求。一方面正在實現從賣方模式向買方模式轉型,持續加強投研團隊建設,提升產品篩選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推進財富管理數位化轉型,加強內外部合作,構建財富管理生態圈。
三是數位化發展新模式加速構建。隨著數字經濟逐漸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數據+技術+平臺”,持續加大數位化轉型資源投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數量持續增長,通過對業務經營、數據治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等各個層面的數位化改造,構建更穩定、可持續的銀行數位化發展新模式,不斷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同時著眼於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打造智能客戶服務模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基於服務體驗、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品質的數位化轉型發展。
七、聚焦“十四五”重點領域,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021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回應國家戰略安排,優化信貸供給結構,高效配置金融資源,聚焦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持續發力、集中發力、精准發力,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增質提效。
一是大力支持高水準科技創新自立自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等一系列重要要求。銀行業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的決策部署,加大對科技企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的資金支持,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科創金融新模式,擴大特色科技金融產品覆蓋面,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持續完善科創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提升科創金融綜合服務水準。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2%,較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高12.1個百分點;共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959家,同比增長14.4%。
二是推動雙碳目標下的綠色金融發展。2021年以來,中國綠色發展進入新階段,在雙碳目標指引下,“1+N”政策體系逐步構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9.6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餘額分別為8萬億元和4.93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餘額的66.2%。與此同時,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綠色金融支持新領域,深入挖掘轉型金融潛力,資訊披露日益強化。
三是多措並舉服務新市民。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通過加強創業就業金融信貸支持、優化住房金融服務、創新模式保障新市民教育養老、提升服務能力等舉措,不斷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形成培育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的良好土壤,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幫助新市民群體在城市安居樂業。
四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功能優勢凸顯。面對新形勢下不良資產處置需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充分發揮風險處置功能齊全優勢,集中資源介入不良資產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託管救助、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國有企業主輔剝離、大型實體企業紓困、企業違約債券收購等,通過風險隔離和集中處置,穩妥有序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發展大局穩定成效顯著。新發展格局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持續深耕不良資產市場,不斷延伸主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大不良”經營格局,借助金融科技創新資產處置手段和風險管理模式,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產價值,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局。
五是深耕養老金融服務領域。當前我國養老金融政策體系日趨完善,養老金、養老產業、養老服務等金融領域發展迅速。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優化組織架構,完善企業級、戰略級服務體系構建,提升全生命週期資產配置能力,完善客戶增長、促活、成長體系搭建,優化管道佈局,加強社區交互,滿足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需求,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養老需求。
下一階段,面對依然複雜動盪的國際局勢,充分發揮金融職能,全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要使命和責任。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繼續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加強對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堅持不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強基固本,提質增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