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獲批中國首個“國家新型基礎測繪試點城市”!未來武漢將實現城市三維立體“透視”應用
9月8日,“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武漢試點”(以下簡稱“武漢試點”)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武漢是自然資源部成立以來批復設立的首個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試點城市。未來,“武漢試點”將實現地上地下一體、室內室外一體的城市三維立體“透視”應用。
試點驗收會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爲,“武漢試點”達到自然資源部批復的建設目標,形成“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武漢試點”經驗。與會專家、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均高度評價“武漢試點”的成果社會化應用探索和實踐。
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武漢試點驗收會上的李德仁院士
圖書館可“三維立體”比選最優方案,不動産證掃碼“實景”看屋
項目實施單位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方面介紹,武漢圖書館新館項目成爲其中一個應用場景,輕點鼠標,就能看到多個版本“不同模樣”的新圖書館,移動鼠標切換3D視角,還能看到新圖書館融入片區街景後的全貌,有利于在項目開工建設前選出最適合的設計方案,這也正是“武漢試點”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精細化治理、城市品質提升中的有效應用。
市民也能從中獲得便利。以前辦理不動産權證時,面對布滿專業數據的平面戶型圖,大多數人難看懂。通過應用系統中的實景三維地圖和視頻流,市民如同站在小區門口,一眼就能辨別自家位置,將來居民掃描不動産證頁面的二維碼,還能360°“實景”查看自家房屋。
應用實踐表明,“武漢試點”研製的新型基礎測繪産品比傳統測繪産品更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新要求。武漢市測繪研究院副院長彭明軍舉例,傳統的基礎測繪以“二維平面”爲主,新型基礎測繪就是“三維立體”爲主,在數字空間內再現一座城市的全部,涵蓋地理空間所有信息,這些信息將成爲未來智慧城市管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撑。
他舉例,在新型基礎測繪中,一棟建築不僅包含建築本身的外部信息,還包含全部地上的室內室外空間,地下城市管網,地下所經過的地鐵、隧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地下停車場車位數,建築內可容納的居住人數等,實現全方位的信息集成;防洪排澇方面,新型基礎測繪還可輔助相關部門做出淹沒模擬、排澇模擬等應用。
“武漢試點”經驗將向全國推廣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武文忠會上表示,“武漢試點”成效顯著,爲全國新型基礎測繪做出突出貢獻,是綜合性的創新、系統性的探索。當前,時空信息與定位導航已經成爲重要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新型基礎測繪,貫通自然空間、數字空間的管理,實現“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目標。他希望“武漢試點”做好成果歸檔,整理好相關經驗向全國推廣。
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武漢試點應用系統展示的場景
實景三維能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人類生産、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實景三維中國工程建成後,可全方位、立體化呈現各類自然資源要素現狀和空間分布情况,精准反映地形空間分布、地表紋理細節和地物形態特徵,實現自然空間與數字空間的關聯互動,爲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與智能化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
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武漢試點應用系統展示的場景
2019年1月,自然資源部復函同意武漢作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試點城市。3年多來,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漢市測繪研究院開展技術研究,突破了信息智能提取、地理實體生産建庫、無級縮編製圖等關鍵技術,構建了融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測量等技術的新型基礎測繪技術體系。目前,武漢試點已完成全市域8569平方公里地形級、1500平方公里城市級和100平方公里部件級實景三維建設。
基于試點成果,武漢還進行了新型基礎測繪社會化應用的探索和實踐,對25條重點綫路和6大亮點片區開展傾斜三維和視頻三維同步采集,融合形成了統一的實景三維時空底版,提供共享式的數據和信息服務,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利用地形級和城市級實景三維,動態模擬城市淹沒狀况,進行漬水分析,制定防澇應急預案,2020年連續暴雨和洪峰壓力下,武漢城市防澇信息化防控取得顯著成效。應用實踐表明,武漢試點研製的新型基礎測繪産品比傳統基礎測繪産品更適應數字時代的新要求。
驗收專家組認爲,試點達到了自然資源部批復的建設目標,完成了既定的各項任務,成果豐富、體系完備,創新性强,形成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武漢試點經驗。
整理來源:GIS 前沿,長江日報,湖北日報
vv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