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产业金融三个阶段,1.0银行对公金融、2.0供应链金融、3.0产业数字金融
2022-09-20 05:30:30
·
黄奇帆
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产业金融在我国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 B 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
摘要: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产业金融在我国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专注于服务 B 端产业链企业的重要金融服务形式。我们把产业金融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 3.0 阶段。无论是在 1.0 阶段还是 2.0 阶段,传统产业金融服务都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痛点,缺乏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情况难以掌握;对待融资资产真实背景和潜在风险难穿透;对民营、中小企业主体信用不信任,根本原因都是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信息不对称、资产难穿透、数据难验真、难实时掌握。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高,这是目前产业链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金融业也应该积极开启自身数字化创新转型之路,发展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字金融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让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数据的全透明、全上链保真难篡改;资产情况的全穿透、实时追踪一手数据可获取;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数字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让金融机构看得清、管得住资产,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未来有望如消费金融领域一样,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有五大价值: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将产业链各企业主体经营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基础,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技术赋能的帮助下直接深入过去无法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提振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力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手段。二是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的科技水平,引导社会金融服务从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的创新转变。产业数字金融作为产业金融服务的 3.0 阶段,充分利用了智慧科技时代数据客观、公允、难篡改、智能应用广的特点。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逐步引导金融服务从过去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看重企业主体担保、抵押,核心企业确权、增信的模式,向只关注交易信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融资环境转变。三是为实体经济带来显著的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规模的成本减负。数字技术的特点是每 1% 的小小改变,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显著变化。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粗略测算超 100 万亿,如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每降低企业这两块资产 1% 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减少总量超过 1 万亿的融资成本。这种效果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发挥的效果更加显著。科技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而被市场诟病、怀疑。但产业数字金融恰恰是有效控制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创新。产业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最大限度透明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使虚假贸易背景、虚假交易过程、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账户管理、虚假数据等传统金融风险点无处遁藏。产业数字金融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暴露、极大降低当前金融系统中各类潜在的风险,打造一个全透明化的数字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亦可使用数字技术,实时监控各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金融的服务过程,并通过基于实时数据的预警模型提前揭示潜在风险,这将显著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监管科技能力。产业数字金融拥有上述五大价值,被认为是金融科技经历互联网金融之后的全新发展阶段。与服务 C 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同,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的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科技机构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建生态。产业金融市场体量是消费金融的若干倍,服务的要求和专业度也与消费金融不可同日而语,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一定不是单靠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力量能够完成的,两者谁也不能取代谁。科技公司提供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场景服务,坚持各司其职,保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方能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效果。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的数字化是一项门槛很高的科技技术,特别是要能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要求,不是任何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简单的系统对接和数据采集就是产业数字金融,而必须对产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进行深度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四流合一,需要对金融和科技都有较深理解的平台和团队方可构建生态,金融机构要审慎选择对金融和科技均有较深理解的科技平台,审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一定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额外成本,数字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应从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自身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享受税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提升企业数字化的积极性。二是人民银行完善和提升“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为已经成熟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进行监管背书。三是“一行两会”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特别是提升对存量和增量资产数字化风控的占比,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科技能力和资产质量。四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对应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支持从事产业数字金融相关科技的企业做大做强,让产业数字金融的细分领域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对产业链、企业资产的数字化穿透和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更好地控制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总之,通过如上三个环节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金融的三个组成部分——信贷、债券与股票——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就会出现一个协调的比例。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结构是:40% 是银行贷款,30% 是债券,还有 30% 左右是股票市场和各种私募基金的股权投资,即 4:3:3。当然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太可能做到像美国那样,70% 是股权、30% 是债权。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70% 债权,这 70% 的债权里有 40% 是间接融资,30% 是直接融资,即债券,还有 30% 是股权,但这需要至少十五年到二十年的过程。与此同时,伴随着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困扰中国近三十年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能逐步缓解或解决。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