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管理局:近十年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
10月4日外匯管理局在“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 外匯這十年”欄目發表《近十年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的文章,文章總結了近十年我國外匯領域改革成果。
歷經十年發展,我國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展,成功經受住多輪外部衝擊考驗,保持總體穩定的發展格局,呈現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徵,有效服務市場主體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有力支援實體經濟穩健運行。
一、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和穩定性持續提升
近年來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
我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外部衝擊,穩定性逐步增強。
二、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提供基礎保障
國內經濟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開放,夯實了涉外交易平穩發展的基礎。
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增強了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三、我國外匯市場日臻成熟,外匯交易更加平穩有序
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
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
外匯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
外匯市場管理機制日趨完善。
全文如下:
近十年我國外匯市場韌性明顯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外匯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穩步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積極防範化解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歷經十年發展,我國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展,成功經受住多輪外部衝擊考驗,保持總體穩定的發展格局,呈現更加成熟的發展特徵,有效服務市場主體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有力支援實體經濟穩健運行。
一、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和穩定性持續提升
近年來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2015年發達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轉向,新興經濟體普遍受到外溢衝擊;2020年以來,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相互交織,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發達經濟體再次實施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隨後因高通脹壓力又於2021年下半年啟動貨幣政策緊縮,全球匯市、股市、債市隨之波動調整。2022年以來,烏克蘭危機加劇國際政治局勢的複雜性,進一步增加大宗商品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我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外部衝擊,穩定性逐步增強。2015年底至2017年初,受內外部環境多重因素作用影響,我國跨境資金由持續淨流入轉為階段性淨流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外匯管理部門多措並舉,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成功地穩定了外匯市場。2017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更趨平穩,境內外匯供求總體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和國內外環境超預期變化,我國外匯市場總體穩定的特徵更加凸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匯率預期基本平穩;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交易保持活躍與理性,境內外匯市場供求維持基本平衡格局。
二、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外匯市場平穩運行提供基礎保障
國內經濟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開放,夯實了涉外交易平穩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14萬億元人民幣,是2012年的2.1倍;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2021年末我國經濟體量在全球占比為18%,較2012年占比提升7個百分點,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同時,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高水準開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高端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對外投資穩步推進,跨境雙向投資更趨活躍,進一步夯實外匯市場平穩發展的基礎。
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增強了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經常帳戶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總體保持在2%左右,始終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內外部經濟平衡基礎穩固,充分體現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業門類齊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2022年6月末,我國對外資產總量9.2萬億美元,連續十年穩居世界前八位元,規模較2012年末增長76%,其中銀行、企業等私人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在對外資產總量中的占比較2012年末上升29個百分點,抵禦外部衝擊的資源總體充足。我國對外負債總量7.1萬億美元,規模較2012年末增長1倍,其中外債增長主要來自境外央行等長期資金配置我國債券,外債結構不斷優化、風險總體可控。對外淨資產2.1萬億美元,持續處於較高水準。
三、我國外匯市場日臻成熟,外匯交易更加平穩有序
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市場建設不斷深化。2021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達36.9萬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3倍,已成為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市場,可交易貨幣超40種,涵蓋國際主流外匯交易產品。同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投資等政策相繼實施,合格投資者制度不斷完善,境內股票和債券逐步納入國際主流指數,拓寬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管道,豐富了國內外參與主體。截至2022年8月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1.03萬億美元,是2014年末的4.7倍。
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釋放升貶值壓力,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
外匯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銀行、企業等外匯市場主要參與者逐步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總體保持理性交易模式。企業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增強,更多企業以財務狀況穩健性和可持續性為導向,審慎安排資產負債的貨幣結構,合理管理匯率風險。2021年,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合計超1.4萬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2倍;企業套保比率達22%,較2012年提升9個百分點,2022年1-8月套保比率進一步提升至25%以上。
外匯市場管理機制日趨完善。外匯管理部門探索建立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一方面,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和回應機制不斷健全,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更加充實,能夠有效應對跨境資金波動風險。另一方面,外匯市場微觀監管執法標準堅持跨週期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零容忍”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維護我國外匯市場健康良性秩序。
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和通脹上升壓力並存,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國際局勢深刻複雜演變,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外匯市場成熟度和穩定性將繼續提升,更有基礎、更有條件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外匯局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推出、扎實落實有利於穩定經濟大盤、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同時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國際收支司)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