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再創新高
9月28日,商務部研究院在北京舉辦《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報告2022》發佈會暨研討會,這是自2018年起第五年發佈該系列報告。
報告認為,2021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鮮明座標,也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繼續以自身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大動力。歷經9年多的攜手同行,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持續的、進階的、實質性的貢獻。
報告顯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堅定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深化經貿合作,推動共建國家綠色低碳、數位化轉型,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共建國家發展注入新動力。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再創新高,其中東盟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貨物貿易最集中的地區。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總額達8782.1億美元,占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的48.9%,占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的34.8%。陸海新通道建設扎實推進,截至今年8月底,海運、鐵路、航空運輸等方式形成的物流網路已覆蓋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的335個港口,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最便捷的通道,助力中西部實現高水準開放,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鏈。
報告指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不斷豐富合作內容,加強機制協同協作,發揮政策溝通的引領和催化作用,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與17個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與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投資合作工作組,與23個國家建立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同14個國家建立服務貿易合作機制。“絲路電商”合作機制不斷深入,在政策溝通、規劃對接、產業促進、地方合作、能力建設等方面密切合作,與夥伴國共用電子商務發展紅利,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新動能。
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以民為本,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健康絲綢之路”築起為生命護航的深厚屏障,“綠色絲綢之路”拉緊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紐帶,“創新絲綢之路”打造共謀發展的強勁引擎,文明互鑒構建起互利共贏的希望之路和交融互鑒的民心之橋。截至2021年11月,中國累計向非洲派出醫療隊員2.3萬人次,診治患者2.3億人次,幫助18個非洲國家建立了20個專科中心,同40個非洲國家45所非方醫院建立對口合作機制。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已同84個共建國家建立科技合作關係,支持聯合研究項目1118項,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3家聯合實驗室。
會上,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國際話語體系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大國博弈、數位化發展、規則標準國際化等議題就報告內容展開研討。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表示,當前“一帶一路”國際話語體系建設迫切需要更多知識型產品和觀點供給,智庫應推出更多國際產品,豐富權威機構的外文報告供給,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中國敘事的突破口,以國際通用的語言、受眾能接受的文本向西方主流傳播管道提供高品質的研究產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羅雨澤談到,諸多國家已就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廣泛共識,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面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需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的機制化、規則化,調動沿線國家深度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企業的合規意識和合規能力,增強運用國際規則維護海外正當權益的能力,在及時搶抓國際合作機遇的同時,有效應對和化解各類風險,以便走深走實、行穩致遠,在中國新發展格局構建中發揮更大作用。
阿裡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澄表示,跨境電商成為海外企業和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快車道,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擴大對華出口。同時,跨境電商幫助大量中小微企業參與到全球貿易中,使貿易效率更優化、流程更便捷,有效實現生產、服務和終端消費的無縫對接。
會議還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即將10年以及更遠的共建征途上,中國將與共建國家一道,聚焦綠色,助力各國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創新,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持久動能;完善機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繼續朝著公正合理方向邁進;注重民生,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彌合發展鴻溝,將“一帶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