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22年9月,为进一步了解中日合作园区发展现状、困惑问题和有关政策建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收集了来自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市9家中日地方发展示范区、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反馈,基于《关于中日合作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问卷》,其围绕园区基本信息、发展阶段、主导产业、营商环境、对日招商引资,以及“双碳”目标下园区发展新形势新动态等方面总结经验成效提出了建议。
核心要点
建设模式:龙头日资企业带动,政府主导管理为主
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养老
招商模式:建设孵化器、委托代理等模式成为主流
困难挑战:成本增加、同质化竞争、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等
双碳目标:关注绿色低碳技术、绿电,中小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
未来趋势:投资建设离岸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研发实验室等吸引高质量日本企业来中国发展
受访园区名单
ECO-NETDZ
本次调研共有9家受访园区,其中包含3家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即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5家已经获得省内挂牌(含培育期)的中日合作园,即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湖北(孝感)日商产业园、中日(泰兴)新材料产业园、中日(开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日(丹阳)智造创新合作园;以及1家高新区,即无锡高新区。
中日合作产业园区规划运营现状
ECO-NETDZ
90%的受访园区启动建设中日合作园区最主要前提是具有日资企业的聚集效应,近70%入区日资企业年限在10年以上。园区运营管理模式90%以上属于在上级开发区管委会统筹管理,仅有1家开发区是通过企业化方式运作管理。受访园区希望通过中日合作园区品牌塑造为招商引资获取更多资源。
中日合作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现状
ECO-NETDZ
龙头日资企业是吸引其配套供应链企业到中日合作园区投资落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发展区域因其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也是备受日资企业青睐的原因。
在招商引资手段方面,除传统的“以商招商”模式外,通过孵化器建设开展招商引资也是近年来科技创新背景下招商趋势的主要变化之一。同时,70%以上受访园区认为,推介园区区别于其他中日合作园区的特色优势是吸引日资企业到园区入驻的最重要因素。
中日合作产业园区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ECO-NETDZ
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增加,日资企业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迁移,是目前受访园区招商引资,稳外资方面受到不利影响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也有40%左右受访园区表示缺乏有效招商引资渠道,30%左右受访园区表示同质化竞争严重,越来越难以凸显园区优势。其他原因也包括地缘政治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对外交流渠道不畅通、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政策力度不足等。
双碳目标下日资企业
在华发展的趋势变化
ECO-NETDZ
最主要的变化包括:日资企业更关注绿电等可再生能源、区内企业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的投资或研发成本。也有部分园区表示更多日本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关注国内市场,或许为孵化器建设提供重要思路。其他日资企业关注的情况还包括有序用电等政策以及碳交易价格、市场信息。
中日合作园区
对于未来合作发展的期待
ECO-NETDZ
受访园区中,在产业招商方面,比例较高的主要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新能源(氢能、风电)、新材料等。也有部分园区选择医疗器械和养老健康、文化创意、食品饮料等产业。各园区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日本目前对华合作较为积极的领域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也会不断创新招商手段,包括离岸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研发实验室等,也有部分园区表示会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和飞地项目运营等继续提升园区招商引资能力,开拓资源。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平台机构,受访园区也提出了希望获取的支持。其中较为集中的是出台针对地方中日国际合作园区的专项政策,从行政权限、财政资金、土地税收政策等给予优惠或补贴,以及提供在日资项目招引落地方面的渠道资源支持。
部分培育期中日合作园区也提出希望提供针对中日合作园区能力建设培训服务,加强中日合作园区内部交流协作机制,建立与日资商协会等双边合作组织的常态化交流机制等。还有部分园区希望提供离岸创新孵化器等相关服务平台支持,并进一步出台国家级中日国际合作园区评审标准,给予更多园区获得品牌荣誉的机会,提升品牌效应。
典型案例
ECO-NETDZ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示范区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于2020年4月27日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是全国首批设立的6个中日合作示范区之一,也是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唯一国家级示范区。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占地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由日本著名城市规划设计机构三菱地所设计和野村综合研究所进行综合研究与概念规划。东至环胶州湾高速、南至王台路、黄张路,西、北侧以错水河为界,交通便利。
截至2021年,示范区已落户节能环保重点产业项目15个,包括世界机械工业500强之一的日本荏原环境项目、全球首家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企业——力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大陆康迪泰克流体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累计总投资132亿元,2021年产值突破82亿元。此外,示范区联合欧力士集团搭建欧力士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重点面向节能环保产业提供全要素支撑。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将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和环境监测、大气治理、水处理、垃圾处理、固废和土壤处理等装备制造业;支持发展工业系统节能、绿色交通车船、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和技术改造服务、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等节能环保服务业。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示范区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四川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域,是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质效最好、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区域,2021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6亿元,全年增速11.1%。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复函支持成都设立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明确了总面积36.9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骑龙片区、瞪羚谷的三大片区空间布局,构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引擎,围绕先进制造、信息技术、高端服务三大重点领域,拓展信息服务、现代商贸等外延产业的“1+3+N”产业发展方向。
在对日合作的新窗口期,成都高新区与日本的联系愈加紧密,对日合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对日外贸进出口266.4亿元,区内已聚集日资企业超80家,投资总额约1.67亿美元,包括丰田汽车、三菱重工、伊藤忠、日立等日本世界500强企业15家,已落地日本三菱重工中日数字低碳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爱发科氦气检漏设备及真空镀膜设备生产基地、出光电子材料(中国)制造基地等对日合作重点项目。示范区已建设完成中日联合创新中心、中日会客厅等高品质对日合作载体项目,得到日本领事馆、企业、机构等高度关注。
浙江平湖中日合作产业园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接上海,南濒杭州湾,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位,距离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均在90分钟车程内。开发区成立于1996年,2000年成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成为浙江省政府认可的日商投资集聚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成功入选首批浙江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名单,也是唯一一个以日资为特色的国别产业园,并连续多年在国别产业园考核中名列前茅。开发区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园区内已有3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平湖经开,其中日资企业有100多家。2021年,38家规上工业日企实现产值242.55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9.6%。开发区内常驻日本人约1000人,具有日式酒店、国际连锁酒店、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开发区在日本东京设有海外办事处。
园区主导产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含汽车产业)、生物技术(食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外资代表性企业包括日本电产集团、津上精密、德马吉森精机、JFE、爱知制钢、神钢、日清、好侍、森永制菓等知名日本企业以及李尔、利勃海尔、蒂森克虏伯、威克诺森等欧美企业。
湖北(孝感)日商产业园
湖北(孝感)日商产业园是在湖北省商务厅支持下,于2017年1月正式批准设立。园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已落户车灯行业全球第一的日本小糸、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矢崎、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日本提爱思等日资企业30余家,总投资超过7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孝感高新区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作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先锋,日商产业园在低碳化发展、循环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孝感先后在湖北日商产业园建设“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危废、固废处理静脉产业园,日处理8万吨的邓家河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配套短板和环境容量难题。
中日合作园区清单
*上述案例、名单来自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中日合作园区提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