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振興|周明華:探索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與路徑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建設注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够促進農民收入增加,還能够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隨著農村集體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村與村之間的經濟差异越發明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作爲社區性的集體資産,一些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正在由直接興辦集體企業向著以集體物業發展爲主過渡,目的是緩解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完善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本文主要探究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優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在全面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優化集體經濟內部組織結構。
集體經濟與現代生産組織形式相契合,集體經濟的本質是具有多種實現方式的現代合作經濟,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集體這一概念是相對個體而言,指的是在一定範圍內具有相同利益目標的多個個體以結盟的方式形成組織團體。因此,集體經濟的核心是通力合作,只有形成高效的集體合作行動,才能發揮出集體經濟的功能價值,目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主要合作形式包括:勞動聯合、資本聯合等。以合作化爲前提,現代化股份制改造、農村承包經營合作都屬集體經濟的發展範疇,能够實現農村集體資源的全面開放,鄉村振興以産業發展爲重點。我國的農業主要以小農戶經營爲主,集體經濟的應用優勢在于擴大生産規模,拓展信息獲取途徑,降低市場環境因素對農業産業發展的影響。政府引導下的集體培訓,能够增强農民的市場意識,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和産業需求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增强農産品附加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由個體獨立出資聯合形成的,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需要以利益爲紐帶,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企業入駐、集體引導、農戶積極參與的組織形式,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壯大産業規模,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産業的經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對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和相關理論的實踐總結,建立在社會主義階段性理論基礎上,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圍繞鄉村集體組織業務,提高集體經營産權的準確性,依法進行集體資産精細化管理,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通過形式多樣的集體經濟,實現集體經營的多元化發展,靈活性、開放性的集體成員構成,爲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是實現農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實現生活富裕是我國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和最終目標,集體經濟的出現改變傳統分散式經營,提高農村産業專業化、組織化水平。實現一、二、三産業的深度融合,促進農産品品牌化發展,通過發揮出農業規模效應,促進鄉村産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爲本地區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廣大農民群衆在法律規範的約束下,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培養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通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開放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的途徑,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全面提高鄉村治理成效。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發揮出農村集體經濟的巨大潜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結合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構建科學的農業經營服務體系,爲廣大群衆提供專業化的配套服務。管理方向包括農資供給、農業生産和農産品營銷,采用集體合作的形式爲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從精神層面來看,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約束區域居民的思維模式和行爲特點,提高農民的素質修養和知識水平。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够推進農村政治、文化、生態領域的共同建設,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環境,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農村文化建設作爲重點,增强農民的集體意識,明確自身承擔的集體責任,爲集體經濟組織構建奠定基礎。
以資産和物業租賃爲主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輻射帶動性作用,進入門檻低,主要通過鄉村資金積累或政府財政補助獲得初始資金,運用資金購置資産,采用資産出租的方式獲得租賃收入。在項目經營過程中不需要投入其他的生産因素,經營過程體系化發展,但以資産和物業租賃爲主的發展路徑,要求具備資産購買的初始資金。結合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况來看,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作爲支撑,充分考慮資産租賃收入的有效性,保證租賃收入能够以市區財政的方式劃分到鄉村社區。通過對資金調用流程的全面監管,保證項目資金的有效落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在政府補貼和項目扶持下,以資産和物業租賃爲主的集體經濟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
鄉村振興視域下,建立資産補貼政策,落實土地政策,發揮財政扶持的激勵作用,保證集體經濟收入的穩定性,將農村産業與旅游産業進行有機融合,考慮當前鄉村的實際發展情况,運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精准扶持。通過政府扶持縮小村與村之間的經濟差距,確保各項經營項目的有效運轉,通過資金、資産入股的形式實現跨區域聯合發展。
産業聯合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産業聯合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爲支持,整合鄉村獨有的資源優勢,要求各級組織單位共同參與實際生産經營活動中,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根據鄉村資源優勢條件,調節一、二、三産業結構,農業與旅游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成爲産業聯合的重點方式,根據區域環境發展特色農業和旅游農業。在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背景下,以互聯網技術爲核心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民宿經濟和農耕文化,在區域內開展新業態培育體系,建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開創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新型服務業,拓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結合區域實際發展情况,整合自身的地理優勢、文化優勢,爲産業聯合奠定有力基礎,明確未來鄉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的合理規劃,需要細緻盤點鄉村資産,結合當前的市場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經營項目,一些具有豐富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地區域發展特色農業,在文化特色村鎮發展旅游行業。創新鄉村經濟發展思路,發揮市場的導向型作用,加强鄉村新型産業的組織合作,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性作用,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層次,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將鄉村振興與精准扶貧戰略進行有機結合,聯繫本地實際,在政府的引導下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發展多元化集體經濟,引進資源開發項目、特色農業項目、鄉村旅游項目,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長效機制,保證集體資金資源使用的透明度。
深化農村産業制度改革,劃分農村集體産權歸屬,讓農民享有合法的財産權利,實現農村閑置土地的整合改造,將其轉化爲集體資産,建立産權流轉交易平臺,對農村産權進行綜合性管理,保障農民的集體資産效益。進行經營試點區域發展經驗總結推廣,實現農民資産收益的合理分配,在擔保、抵押、繼承的前提下實現農村集體資産市場化、社會化配置。參考國家推出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促進産業升級,優化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出國家政策的扶持引導性作用,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對鄉村集體資産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立資産增值保障機制,明確鄉村集體資産的實際運營規則,嚴格按照各類規章制度,實現對資産的全面管控,建立台賬管理制度,通過資産核算瞭解鄉村現有的發展資源和固定資産。建立激勵政策,將集體資産收益與經營管理效益進行有效結合,積極引進多種類型的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在興村集體經濟探索的過程中,落實現代化企業管理辦法。在重大决策制定和集體利益分配的過程中行使責任制,實現資本管理的制度化和組織化,利潤分配進行數據備案,通過後臺監管進行風險評估,建立財務審計組織,實現對資産資金、資源的全面管理。落實民主監督審計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要求村民瞭解資金的實際使用情况,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
想要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穩定發展,需要做好領導班子建設,發揮出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引進具有發展思想和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打破傳統內部選舉的方式,跨領域、跨行業進行人才選拔。做好基層建設人員的培養,借鑒企業的管理經驗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全面落實財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對當地農戶展開職業技能培訓,發揮出網絡平臺的綫上教育優勢,提高農民的市場經營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風險預防能力,制定農村電商發展服務指導方案。借助互聯網平臺開闢全新的經營路徑,通過電商帶動農産品營銷,促進産供銷一體化發展,發揮互聯網的服務引導性作用,建立農村電商配送服務網絡,引導農民開展網絡售賣服務,打造特色産品品牌。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能够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階段性改革,滿足鄉村振興的緊迫要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以資産和物業租賃爲主,加大政府資金和項目扶持力度,實現區域産業聯合,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需要夯實頂層設計,做到因地制宜,深化産業改革,規範監督體系,加强基礎建設。保障農民的財産權益,爲農村發展指明前進道路,促進農業規模化、産業化發展,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經濟繁榮,發揮農村現有的資源優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
(作者:周明華,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本文系廣東海洋大學2022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數字農業提升農業生産全要素生産率的實踐困境與推進路徑》(編號:C22818)的階段成果。)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