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天使輪都報到五億了
11月10日,虛擬數字形象研發商心識宇宙完成天使輪1億人民幣融資,由銀杏穀資本牽頭,綫性資本、紅杉、Plug and Play參投,源合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此次融資後,成立僅10個月的心識宇宙估值達到了5億元。
公司官網顯示,心識宇宙是數字心識領域的開創者,其産品MindOS采用自研的智能心識框架,突破了傳統Al單點能力的限制,讓虛擬人不僅能與人語言交流,還能有視覺、能認知推理、有自己的記憶和個性。
而在此次融資的三天前,跨平臺人工智能公司小冰獲得高瓴和IDG共計10億元的A+輪融資,此前小冰已與多家公司達成合作,創造出萬科集團財務部虛擬員工“崔筱盼”、紅杉中國虛擬分析師“Hóng”、每日經濟新聞虛擬主播“N小黑”和“N小白”以及虛擬裁判與教練“觀君”等。
據IPO Global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虛擬人賽道可查詢的投融資交易達36筆,投資方包括紅杉、高瓴、IDG、軟銀、經緯、達晨等衆多知名機構。
虚拟人是什么?
虛擬人也稱數字人,是通過數字技術模擬的,具有人類外觀、行爲習慣乃至心智的虛擬形象。
虛擬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女主角林明美被製作方包裝成爲歌手幷製作音樂專輯,打破了次元壁的林明美以虛擬偶像出道,成爲世界首個虛擬人。
2001年《指環王》橫空出世,其中“咕嚕”這個知名角色是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和電腦後期特效製作完成的,此後這種虛擬形象製作技術被廣泛運用在之後的影視製作中,如《黑客帝國2》、《猩球崛起》系列等。
近年來,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具有更高信息處理和輸出能力、超寫實的AI虛擬人斬露頭角,應用領域不再局限于娛樂産業,開始向金融、教育、文旅、企服等領域滲透。
從手繪到動捕+CG,再到AI技術,反映了虛擬人背後技術的發展歷程,功能在逐漸豐富,但成本也在不斷走高,所以從應用層面來說,短期內這三種技術路綫雖然存在競爭 , 但總體將以共存互補爲主。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1年中國虛擬人核心市場規模爲62.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爲1074.9億元,而到2025年,核心市場規模將達到480.6億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640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爲66.7%和56.2%。
如此大的市場,資本當然也想分一杯羹。2020年虛擬人領域融資案例爲95起,總金額超54億元,2021年案例爲149起,總金額達326億元,同比增長56.8%和503%。不過相較于去年,今年虛擬人賽道降溫明顯,截至10月,虛擬人融資金額僅爲125億元,與去年上半年融資規模相當。
虚拟人:偶像或工具
目前虛擬人的成熟業態主要分爲兩種:IP型(身份型)虛擬人和功能型(服務型)虛擬人。兩種類型區分了迥然不同的應用場景。
IP型虛擬人的核心是人格化運作,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爲目的,主要應用場景爲虛擬偶像,本質上是偶像經濟,賺的是粉絲的錢。
以虛擬偶像頭部女團A-SOUL爲例,成員包括向晚Ava、貝拉Bella、珈樂Carol、嘉然Diana、乃琳Eileen五人,其于2020年11月以“樂華娛樂首個虛擬偶像團體”名義出道。憑藉樂華深厚的造星能力、成員不俗的業務水平和較爲先進的技術,A-SOUL成功吸引一大批忠誠度高、消費意願强的粉絲,出道不到一年時間就打破了B站虛擬UP主直播打賞金額及艦長數量(B站直播月度VIP)的記錄。
而功能型虛擬人的核心是背後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主要用于代替人類在現實中的職能,本質上是技術替代人工,以提高效率作爲主要的價值創造。
去年年末,萬科集團董事長郁亮在朋友圈宣布“崔筱盼”獲得2021年度萬科總部最佳新人獎,而“崔筱盼”正是由萬科和小冰合作打造的萬科首位數字化員工,鬱亮稱其“在系統算法的加持下,她很快學會了人在流程和數據中發現問題的方法,以高于人類千百倍的效率在各類應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偵測中大顯身手”。
根據量子位研究預測,到2030 年,IP型(身份型)虛擬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747.2億元,占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的64.6%;功能型(服務型)虛擬人規模將達到 955.4 億人民幣,占比爲35.4%。
IP型虚拟人:伪优势 真需求
很多人對于虛擬偶像還是太樂觀了。
首先,所謂虛擬偶像“永不塌房(指偶像在粉絲們心目中形象的坍塌)”的說法實際上是一厢情願,虛擬偶像塌房的情况比比皆是。
今年5月,A-SOUL 發布聲明稱其成員珈樂因身體和學業原因,將從本周開始終止日常直播和大部分偶像活動,進入“直播休眠”,之後有網友質疑珈樂的“中之人”(虛擬形象扮演者)遭受不公待遇、職場霸淩和存在薪資分配過低等問題,相關話題一度沖上熱搜。目前相關事實衆說紛紜,但其對于A-SOUL收入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其成員貝拉Bella今年7月的生日會收入相較于去年下降37.1%。
虛擬偶像的真需求是什麽?答案是二次元用戶。艾瑞諮詢調研結果顯示,在虛擬偶像受衆之中,因喜愛二次元文化開始關注虛擬偶像的人群高達51%,在諸多關注原因之中排名第一,二次元平臺也成爲他們最常觀看虛擬偶像活動的平臺。
這場起源于日本的宅文化風潮,核心形式是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Novel小說),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在中國青年人生根發芽。灼識諮詢《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不斷增長,2021年達到近4.6億人。
2016年,時任b站副總裁的張峰曾經在媒體面前發表演講,稱:“二次元擁有很强的圈子屬性,極度挑剔又極度寬容,對自己深愛的作品有著近乎信仰般的熱愛,心中裝著另一個世界。”
一方面,“信仰般的熱愛、心中裝有另一個世界”的二次元用戶天生就適合偶像經濟,幷且這些用戶已經習慣于動漫、動畫中的審美形象,對于虛擬偶像的接受度更高,對于現實的脫離感也導致他們更加偏愛虛擬形象而非真人。
另一方面,二次元作爲一種亞文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在很多方面相悖,導致二次元用戶對于現實的無力感和情感被壓抑的狀態缺少一個發泄和轉移的方式,虛擬偶像就正好填補了這一缺口。
但是粉絲不會對沒有人類情感的機器産生精神寄托,對于當下的虛擬偶像來說,“人”這個要素依舊不可缺少。據艾瑞諮詢調研,近70%用戶認爲“中之人”是一個虛擬偶像團隊最關鍵的部分,其重要程度超過運營和技術人員。但只要是人就會犯錯,于是虛擬偶像進入了兩難境地:AI虛擬偶像不犯錯但粉絲少,藝人扮演的虛擬偶像粉絲多但會犯錯。
不過目前有公司在嘗試賦予AI虛擬人以人類的心智,有望解决虛擬偶像目前困境,而心識宇宙之所以能在天使輪就估值5億,與這一點分不開。
功能型虚拟人:真优势 伪需求
與普通人相比,功能型虛擬人的能力確實要强得多。
小冰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裁判與教練系統 “觀君”,在擔任空中技巧國家隊虛擬教練三年間,已完成過近萬次評分、五萬多次動作分析,輔助運動員日常訓練效率與提高效果,成爲了教練員日常執教的重要助手;在去年2月舉行的北京冬奧測試賽中,“觀君”還擔任空技項目的唯一競賽裁判,成功完成了個人預决賽、超級决賽、團體預决賽共44人次執裁。
不難發現,功能型虛擬人的本質還是AI技術,是大數據處理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這些技術創造了真正的價值,那麽當下面臨的問題是:短期內我們是否需要一個擬人化的形象來承擔幷非核心的信息輸出工作呢?尤其是在實現這一非核心工作需要建模、驅動、渲染、交互等模塊帶來的高額成本的情况下。
不否認任何一項技術長期的價值,只不過市場上有太多的案例告誡我們只追求長期前景而忽視短期價值只會徒吹泡沫(AI行業尤是),在這個投資寒冬中,我們亟需回歸商業邏輯,而商業邏輯歸根到底要看市場上是否存在真的需求,而不是高科技催動的好奇心和一擁而上的熱情。
虚拟人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虛擬人的下一個業態,正在元宇宙中孕育。
虛擬人在元宇宙的應用將會不同于傳統的IP型和功能型,它幷非虛擬偶像帶來的粉絲經濟,也非依托AI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本質上將會成爲人在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形式,真正賦予虛擬形象以人格化,幷與人合二爲一,開創全新的社會交往方式。
不過,看到扎克伯格分享的他與元宇宙中的埃菲爾鐵塔的自拍後,我覺得這個領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结
人類對于人類形象的偏好是天生的,60年代初期,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範茨在早研究中就發現了嬰兒對于人臉具有明顯的視覺偏愛。
距今4.4萬年前的人類至今爲止最早的壁畫,展示了一群半人半獸的形象,他們使用長矛或者繩索獵殺大型哺乳動物。
而世界上最早的雕像是3萬年前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其形象是一個女性特徵極其誇張的裸女。
從來沒有一種生物,像人類一樣執著于自己的形象,從繪畫到雕塑,人類的首個對象都是自己。“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箴言,而人類每一次將自我形象向外界投射,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而虛擬人作爲人類在信息時代的自我投射,已然成爲一股大潮,吸引衆多科學家和藝術家投身其中,只不過我們尚未清楚這一切將會帶人類去往何處。
本文为「IPO Global」原创
作者|子任
微信公众号:IPO-Global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