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永紅: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塗永紅: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IMI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塗永紅,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國力增強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儘管人民幣國際化有良好開局,但要打破國際支付的路徑依賴,發揮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抓住貿易結算的“牛鼻子”,在跨境貿易中宣導本幣優先原則。推動金融市場高水準開放,釋放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自由使用的潛力。完善央行貨幣互換機制,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為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穩慎推進”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正步入制度設計與行動的有序發展新階段。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國力增強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報告》顯示,2021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0%,創歷史新高。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統計顯示,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2.44%,是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人民幣國際化之所以取得不錯的進展,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越來越短,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社會對人民幣投下越來越多的信任票。
不過,儘管人民幣國際化有良好開局,但要打破國際支付的路徑依賴,發揮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必須解決貿易計價話語權較低、金融產品較少、離岸市場規模不高等問題。這就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運用系統、辯證的方法論,科學規劃路徑,把握好節奏,以制度型開放破除瓶頸,為人民幣國際化增添新的推動力。
要抓住貿易結算的“牛鼻子”,在跨境貿易中宣導本幣優先原則。應將大宗商品、跨境電商等領域作為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新的增長點。制定和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法律法規,為國內外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支付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居民在對外經貿往來中,在計價、支付、結算、交易等領域,優先使用本幣,逐步降低對單一外幣的依賴度。大力發展期貨市場,進一步擴大上海原油期貨、20號膠等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增加更多人民幣定價的大宗商品期貨,在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應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將與中國經貿關係緊密、人民幣接受程度較高的東盟、“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作為重點拓展區域,升級優化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增加更多跨境電子支付的新管道、新平臺,簽署更多的雙邊本幣結算合作協議,充分發揮人民幣的貨幣錨功能,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貨幣金融領域的公共產品,為區域經濟金融發展增加穩定性。適應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新趨勢,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
應推動金融市場高水準開放,釋放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自由使用的潛力。金融是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器,開放、發達的金融市場是高效配置國內外資源要素、分散化解市場風險的必要前提。加入SDR籃子貨幣以來,中國實行穩健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人民幣兼顧收益性與穩定性,有助於對沖投資組合風險,已成為國際投資者青睞的對象。鑒於債券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最大載體,應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將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高水準開放的重點,儘量消除不同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監管和資訊之間的差異,加強金融產品、債券評級、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擴大人民幣債券規模,提高人民幣債券的國際市場份額,夯實人民幣的避風港功能。
完善央行貨幣互換機制,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在中國資本帳戶尚未完全可兌換之前,相對自由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在滿足國際投資者、跨國公司投融資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合理佈局人民幣離岸市場,促進多層次離岸市場發展。中國已與40多家央行或金融管理當局建立了貨幣互換機制,特別是今年7月份,將香港金管局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改為常備協議形式,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健康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應完善央行雙邊互換機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貨幣互換規模,靈活安排使用範圍、額度與頻率,將互換功能從應對危機更多地轉向服務雙邊經貿往來以及金融投資交易,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加快構建人民幣使用的國際網路。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