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总额超7千亿,国资成最重要资金来源
“
导 读
今年以来,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募资总量同比回升,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有所下滑,其中,大额人民币基金均由国资背景的管理人发起设立。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金额达1.67万亿元,同比上升11%;投资总额为7257亿元,同比下滑33.9%。行业方面,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硬科技投资热度保持高涨,投资金额均超千亿元。
“当下,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正在交替转换,资本市场也在更迭变换,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从业者思考如何改变,如何适应。 ”在第22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创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倪正东表示。
国资成为国内股权
投资重要资金来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热度有所降低,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为7257亿元,同比下滑33.9%;投资数量为8631起,同比下滑9.4%。
与美国股权投资市场相比,美国VC/PE同期募资4097亿美元(约为2.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投资数量超过2万起,同比增加8.4%;截至三季末的投资金额达1万亿美元(约7万亿元人民币)。
对此,倪正东表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节奏放缓,投资金额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中国VC/PE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的募资结构分化趋势进一步延续,大额人民币基金均由国资背景的管理人发起设立。其中,1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中,有94%是国资背景;50亿至100亿元的基金中,国资背景占比近六成,30亿至50亿元级别的基金当中,则有72%是国资背景。
“目前国资已经成为中国股权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某种程度上VC/PE机构正在为国家提供专业的服务,把钱投到创新企业和科技企业中去。 ”倪正东称。
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与2021年前三季度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10亿元以上大额投资案例数占比由1.76%下滑至1.03%,大多发生在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清洁技术领域。整体而言,今年IT、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硬科技投资热度保持高涨,新能源、新材料受关注度大幅提升。其中,“吸金”最多的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赛道,投资金额达1840亿元;双碳新能源是今年增长速度最多的行业,如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了78.7%。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行业赛道的投资出现明显下滑,如消费及连锁零售领域、互联网行业的投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72%、81.6%;而此前热门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金额也同比下降45.2%。
目前,机构退出方式仍以IPO为主,股转、并购等多元退出方式占比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末,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480笔退出案例,同比小幅下降4.4%。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共1996笔,同比下降15.2%。
随着投资人的资金流动性需求日益增长,VC/PE机构正在积极地寻求除上市以外的其他退出渠道,以实现项目及时退出和现金回流,如并购、股转、回购等退出交易数量显著提升。具体来看,并购/借壳/SPAC案例数合计180笔,同比上升20.8%,股转和回购案例数同比分别增长16.4%、13.2%。
股权投资节奏减缓背后
对于2022年投资节奏减缓的原因,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关键在于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估值倒挂情况。 “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价格倒挂太明显,确实会影响整个一级市场对投资标的的兴趣和意愿。 ”他称。
“过去一年,宏观和政策的巨大变化。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表示,在变化过程中,会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投资和投后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帮助投资企业。
高瓴创始人合伙人李良则表示,今年高瓴在VC、PE的不同阶段共投资了大约150个项目,基本保持着和过去几年差不多的节奏。 “一方面,我们感受到,即使在疫情下,创新的脉动仍在继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沿着创新溯源,在阶段和领域上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
据统计,今年高瓴在“制造”大命题下的投资占比最高,超过了40%,在新能源车产业链、工业智能化、机器人、硬件、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深入布局。
在李良看来,投资制造业,并非因为它是当下的“风口”,投资阶段、重点产业变化的背后,是因为找到了创新势能迁移带来的增长机会,“我们会根据创新趋势、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对投资算力不断进行调配”。
以制造业为例,李良剖析了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持续性动能三股驱动力。 一是,从大背景来看,“双碳”成为重大战略方向,这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约束,也为制造业升级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的机遇。
二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场景中落地,直接推动了制造业升级的加速,如同过去10年数字技术缔造了移动互联网,我们相信它们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会带来巨大的化学反应。
三是人才,即使只看增量,中国每年也有500万工科大学生毕业,也就拥有了宝贵的、持续的工程师供给。 “在这一判断之上,我们再去以VC、PE的专业角度来看产业增速、以及进一步考察细分行业里的技术迭代情况,如原有技术是否进入突破期、是否有新技术路线突围等。 ”李良称。
专业投资人如何把握机会?
对于当前的中国创投市场,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认为,投资赛道处于冷热不均的状态,新能源、半导体投资热度急剧提升,而消费、生物医药、互联网热度下降。 “市场虽然有波动,赛道虽有冷热,但投资机构表现出来的部分短期行为与创业投资的长期性本质开始有所偏离。 ”他表示。
另一方面,倪泽望也提醒道,要警惕扎堆热门赛道的估值过高、产能过剩、时机不成熟等方面的投资风险。同时,他也认为,消费、产业互联网等遇冷赛道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据其透露,深创投已设立了消费和工业软件基金,规模分别为10亿元、50亿元。
“资本市场永远是一个信心的晴雨表,它是经济的前置晴雨表,是信心的及时晴雨表。 ”谈及投资市场的未来机会,中金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直言,近期中概股反弹、A股市场的投融资也在增加,反映出投资人对长期信心依然很明显。
“2023年在资本市场会存在大量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因为钱放在那里,必然是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寻找未来能够有额外产出和产生创新性增值的方向,所以我们自己比较看好当年二季度之后的资本市场。 ”在王曙光看来,资本市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为了经济活动服务的,只要经济活动恢复,必然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邝子平也表示,“到了2022年的下半年,一、二级市场倒挂的现像已经慢慢趋于抹平。到明年整个经济社会恢复比较健康,而且一级市场的同仁觉得价值体系又回到理性状态的时候,整个投资节奏肯定会比2022年增加”。
“一级市场投资具有长周期的属性。对我们而言,远期愿景和近期目标都需要兼顾。 ”季薇用观察国画的方式类比风险投资:“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她表示,一方面,要着眼未来的趋势,认知和判断要保持高水平和敏感性;另一方面,近端需要有战略定力,坚守投资纪律,寻找并投资优秀企业,一路同行。
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季薇表示,要在重点赛道深入扎根。她表示,从2017年开始研究和布局智能制造领域,从底层算力到边缘计算、物联网平台,从工业软件到3D智能检测等领域已经做了相关布局,未来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继续加强布局。
“未来五年,我们觉得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回归投资的最根本的主旨,就是创造价值。 ”海松资本管理合伙人马东军表示,会继续深耕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半导体、生命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