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信貸:銀行雙綫布局綠色金融
隨著“雙碳”領域相關基礎設施、制度體系等逐步完善,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正在邁入新的階段,産品創新和綠色普惠場景體系建設,成爲當前銀行綠色金融業務布局的重點。
一方面,國內綠色信貸保持高速增長,有效滿足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融資需求。綠色信貸作爲銀行信貸業務的增長主力,2022年以來實現了持續的規模擴張,尤其中小銀行增幅顯著提升。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0.9萬億元,同比增幅達41.4%。同時,越來越多銀行推出普惠碳金融服務産品,監管層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普惠金融服務投入。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銀行越來越重視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以補充“彈藥”進一步强化綠色信貸投放力度。根據Wind數據庫統計,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12日,共有51只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合計規模突破2600億元。
不過,當前綠色貸款投放行業結構與實際融資需求結構存在一定偏差,未來綠色金融服務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需要從政府層面、市場層面采取針對性措施。
信貸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人民銀行1月10日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比上年末高8.4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4.88萬億元。
平安證券在《2022年度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 2022年前三季度綠色信貸累計增加4.88萬億元,存量規模居全球前列;總體來看,2022年國內綠色信貸保持高速增長,有效滿足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融資需求,經過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儘管國有大型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占比超過五成,不過從增幅角度來看,中小銀行增幅明顯加快。德勤中國分析認爲,從增速來看,國有大型銀行增速較緩,年平均在30%左右,股份制銀行在2020年增速較快,高達94%;城商銀行與農商銀行中,農商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表現積極,其中2021年綠色信貸增幅高達77%。
平安證券在《報告》中明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綠色貸款餘額合計11.51萬億元,占我國綠色貸款總規模的55%左右;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綠色貸款規模較小,但增速明顯較高,顯示其近兩年來在綠色貸款業務方面顯著發力,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從信貸資金投向來看,碳减排效益項目相關融資占比持續攀升。根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2022年三季度末,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减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爲8.32萬億元和5.56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4%。
某國有銀行公司業務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22年以來,銀行針對碳减排信貸産品的創新方面推進比較快,一方面是央行出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政策推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在原有信貸産品中嵌套“碳排放權”質押等工具的碳减排類信貸業務,更容易落地,進而做大綠色金融信貸規模。
德勤中國分析指出,未來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向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項目;在當前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中國“雙碳”目標的引領下,這種趨勢還會一直延續下去,甚至增速會更快,占的比重會更大。
實際上,通過産品結構設計、强化增信措施、擴大抵質押品擔保範圍等方式已成爲當前商業銀行豐富綠色信貸産品體系的重要途徑。除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外,不少銀行也推出了“ESG表現”等挂鈎貸款、排污權抵押、綠色項目擔保增信貸款等信貸産品。
德勤中國强調,整體來看國有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在綠色信貸規模以及環境效益披露能力上顯著占優,帶有量化特徵的挂鈎類信貸産品與國際接軌;而作爲中小銀行的城商行與農商行,近年來也在綠色金融領域發力顯著,在産品創新領域也充分結合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政策進行開拓。
與此同時,綠色普惠金融趨勢也愈加凸顯,越來越多商業銀行推出普惠碳金融服務産品,部分地方監管機構也出臺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普惠金融服務投入。
上海銀保監局發布的《“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行動方案》指出,將積極參與本市碳普惠體系建設;積極支持碳普惠减排項目開發,促進碳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
江西銀保監局發布的《關于推動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全面建設美麗江西的指導意見》也指出,要積極發展“綠色+普惠”金融産品,開展以綠色供應鏈爲核心的綜合綠色金融業務,實現覆蓋面由大中型企業向小微企業、核心企業向上下游企業延伸。
發行綠色金融債“補血”放量
2023年新年開局,綠色信貸成爲商業銀行業務布局的重點。
某城商銀行相關業務人士透露,綠色金融業務是2023年信貸工作的重點,2022年底總行就聘請了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銀行綠色信貸投放工作進行諮詢指導,還對分支行的業務經理進行了多次的綠色貸款相關流程、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培訓,對業務經理的考核指標也有所調整。“總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雙碳’金融,將是2023年業務新增的重頭。”
中金公司也預計,未來十年綠色貸款複合增速在20%以上,年均新增約12萬億元;預計十年後新增貸款中綠色貸款占比或接近40%,超過基建貸款成爲第一大投向。
綠色信貸投入持續增加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越來越關注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以支撑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
平安證券分析認爲,2022年地方政府債、商業銀行債、中期票據及交易商協會ABN發行額均占比較高,使綠色債券一級市場券種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且分布趨于均衡。其中,商業銀行債的發行占比2022年也有顯著提升,目前發行規模占比24%爲第一大券種,這體現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加大信貸投放、支持綠色行業發展等方面的融資需求不斷高漲。
Wind數據庫統計顯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12日共有66只綠色金融債發行,發行金額達3389.57億元。其中,商業銀行債51只,合計金額2638.57億元。
平安證券認爲,預計未來隨著綠色債券市場繼續擴容以及在債券市場中份額不斷增加,市場結構持續優化,交易制度建設繼續完善,其存量規模將持續提升,幷將帶動其投資價值逐漸顯現。
在中投協諮詢委綠創辦公室副主任郭海飛看來,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爲全球共識,加之“雙碳”戰略目標的不斷推進,作爲綠色金融發展主力軍的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積極性提高。“隨著全國各行業積極落實‘雙碳’目標,銀行企業客戶對綠色信貸融資的需求不斷增加,市場需求也驅動著銀行提供更多綠色資金支持,使得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的積極性明顯上升。”
郭海飛表示,當前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發展迅速,從大銀行逐步擴展到中小銀行,說明綠色金融已經受到商業銀行的普遍認可與支持。
不過,郭海飛也指出,雖然綠色金融債發行前和發行中的評估審核都相對比較完善,但發行後的跟踪監督和信息披露嚴重缺失,比如綠色金融債募集資金所支持項目的實際環境效益如何,銀行幷沒有定期披露,也沒有委托第三方機構監測跟踪,這就導致資金有可能流入“僞綠”“漂綠”項目。
在郭海飛看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綠色金融債發行後的實際環境效益的跟踪監測披露,和未達標時對企業的動態懲罰補救措施。
銀行業務人士普遍認爲,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尤其是中小地方銀行的資本壓力,也將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也指出,綠色金融服務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需要從政府層面、市場層面采取針對性措施。“政府層面,要以制度創新爲主要切入點,全方位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建設與發展,探索建立區域性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市場層面應加大正向激勵,提高金融機構的主動性。目前,金融支持綠色農業的産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産品等,我們應不斷探索更好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
中金公司也認爲,當前綠色貸款投放行業結構與實際融資需求結構存在一定偏差;銀行未來做好可持續金融的關鍵,一方面在于如何開拓廣闊的中小型綠色項目融資市場,另一方面則在于如何做好綠色産業的風險管理。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