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突破121萬億元!解讀來了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品質穩步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康義強調,下階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是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一年。中國經受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同時面臨著世界供應鏈重塑、內需持續不足等多風險疊加。但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突出、供應鏈產業鏈體系完整齊全、長期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去年四季度以來,海外需求收縮進一步顯現,國內疫情對宏觀經濟的擾動加劇,經濟復蘇進程明顯放緩。國務院防疫二十條新規和“新十條”規定陸續頒佈以後,市場信心大力提振,全面助力社會面復工複產,但隨著國內疫情政策轉變,國內各地疫情陸續迎來一輪高峰,對整體經濟造成較大影響。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
2022年10-11月,受疫情多發和地產探底影響,主要經濟數據進一步回落。去年12月自國務院防疫優化措施“新十條”實施兩周後,各地防疫政策加速優化調整,相繼進入感染高峰,基本面受到疫情發展的階段性衝擊,2022年四季度經濟增速較三季度回落較多。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認為
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疫情對宏觀經濟的擾動加劇,國內需求仍舊偏弱,供需兩端壓力猶在,但各項穩經濟政策舉措逐步落實,後續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疫情防控新政策助力社會復工複產,經濟基本面仍將呈現緩慢復蘇趨勢。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中國經濟已現回暖訊號。目前,國際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自2022年底恢復上行趨勢,關於中國經濟2023年的增長預期,國際金融論壇(IFF)發佈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2.8%,中國經濟有望增長4.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4.3%。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分析
隨著第一波感染高峰結束,預計經濟活動將從2023年初開始逐步復蘇,可能在春節假期之後。2023年二季度開始,GDP同比增速或大幅反彈,同時政策支持有望加碼,推動2023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上行至4.9%。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
2022年經濟增長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項指標都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來的結構性指標有突出表現,預計2022年經濟總量超過120萬億元。2023年我國經濟可能總體回升。
韓文秀分析,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給經濟恢復發展帶來重大積極影響。從一個完整的過程來看,優化防控措施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將會產生類似J曲線效應,即短期會對經濟運行造成擾動,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預計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將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加速釋放。
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2022年以來,我們先後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下一步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政策效應將在2023年持續顯現。2023年還要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出臺一些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將積極促進經濟恢復發展。
三是基數效應。2022年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客觀上會造成當年經濟基數相對較低。2023年只要經濟恢復正常的增長,那麼從統計角度來看,數據就會比較高。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