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外資入局!合資券商紛紛發力另類投資業務
3月24日,證監會對星展證券(中國)申請設立另類子公司提出回饋意見。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諸多中小券商不斷發力另類投資業務。就在今年2月21日,國新證券獲批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外資券商積極謀求該牌照,此前,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等外資券商也相繼獲批開展另類投資業務。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是證券公司從事科創板以及部分類型創業板IPO保薦業務的前置條件。比如,根據科創板戰略配售的相關規則,另類子公司為保薦機構參與跟投的指定機構,同時另類子公司也可以將跟投持有的科創板股票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出開展轉融券業務。
證監會對星展證券(中國)申請設立另類子公司提出回饋意見,要求公司在30日內對回饋問題逐項落實並提供回復。
第一,證監會稱,根據公司材料,星展證券目前沒有已完成的由公司擔任保薦機構的保薦業務專案。你公司稱目前已儲備擬由你公司擔任保薦機構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專案7個,創業板專案1個。請詳細說明儲備專案的具體情況,包括專案名稱、具體溝通情況等,並就你公司設立另類子公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
第二,要求公司就如何確保符合《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範》“證券公司與另類子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之間應當建立有效的資訊隔離機制,加強對敏感資訊的隔離、監控和管理,防止敏感資訊在各業務之間的不當流動和使用,防範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風險”的要求進行說明。
第三,根據另類子公司章程,另類子公司經營範圍為:對金融產品的投資、專案投資、股權投資。但星展證券運營管理委員會2022年第十七次會議同意業務開展初期另類投資子公司的業務範圍限於參與科創板、創業板專案跟投,請公司完善另類子公司章程相關內容。
第四,要求公司假設在一次性出資3億元設立另類子公司後,在重度壓力測試情景下測算淨資本等相關風險控制指標是否符合規定。
公開資料顯示,星展證券是由新加坡星展集團控股的外資券商,於2020年8月經中國證監會核准設立,2021年6月獲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公司註冊地為上海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業務範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證券承銷和保薦。公司的外資股東星展集團是新加坡乃至東盟地區最大的商業銀行,中資股東則為上海知名國資企業。
業績方面,根據中證協數據,星展證券2021年營收4885萬元,虧損1.3億元。財報顯示,其營收主要來自於投行業務收入(989.46萬元)、利息淨收入(1743.27萬元)和自營業務收入(1456.2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18日,星展證券首家營業部——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證券營業部在黃浦區外灘金融中心舉行開業儀式。據悉,該營業部是星展證券設立的首家經紀業務分支機構,定位於服務多元化的泛機構類投資者。
星展證券總經理王戈在致辭中表示,中山東二路證券營業部在上海黃浦區設立,代表星展證券進一步推動與上海黃浦區合作的走深走實。對於星展證券來說,營業部的成功籌建和正式運營是經紀業務的新啟航,推動樹立星展經紀業務的品牌和特色,為國內各類機構投資者提供富有星展特色的一站式金融服務。
據業內人士介紹,券商的另類投資業務,與投行業務高度相關,尤其在當前註冊制的背景下,投行保薦了專案,如果沒有跟投的子公司,可能會對業務形成一定的限制。此前,在科創板相關保薦跟投的規則出來之後,就有一波另類投資子公司的設立潮。
近年來,券商新設另類投資子公司的申請不斷。就在今年2月21日,國新證券獲批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限參與創業板、科創板專案跟投)。而在2022年,包括甬興證券、中郵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相繼獲批。再往前,包括萬和證券、高盛高華證券、東亞前海證券等券商也於2021年獲批通過設立或收購另類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合資券商在近兩年的另類子公司設立潮中佔據半壁江山。高盛高華證券、東亞前海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此前已相繼獲批開展另類投資業務。
2021年7月28日,證監會核准高盛高華證券通過收購北京高華盛澤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限於參與科創板、創業板跟投)。2021年12月15日,證監會核准東亞前海證券通過設立東亞前海投資(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另類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
2022年12月23日,摩根士丹利證券獲批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僅限於參與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專案的跟投。摩根士丹利證券總經理錢菁彼時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此次獲批新設另類投資子公司,將助力我們的科創板業務佈局登上新的臺階。未來,針對科創板業務,我們將在持續提供卓越承銷服務的基礎上,以扎實的保薦業務能力和豐富的行業深耕經驗,為優質科創企業的茁壯成長和長期發展保駕護航,也為資本市場助力科技創新繼續添磚加瓦。”
來源 :券商中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