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气候投融资规模仍有巨大缺口
“气候投融资是为动员全社会资金更好地响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气候变化领域而创新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绿色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主任李高在参加2023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指出。
图为2023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会场 资料图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有这些动作
李高介绍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同有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动气候投融资的相关工作。
一是大力营造绿色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加强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与国家和地区各项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强化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扎实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试点地方的工作指导,支持力度。今年还将组织编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评估方案。对试点工作开展科学高效的评估,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三是搭建气候投融资的政银企对接平台,指导地方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高效的产融对接机制,推动地方政府、金沟和和企业共同培育具有显著的气候和社会效益的优质项目。
四是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强化气候投融资的专题培训,编纂发行气候投融资的培训教材,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国际交流,深化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务实合作。
截至2022年底
金融机构授信1800多亿元人民币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记者在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气候投融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型作用、激励保障功能初步发挥。
一是构建气候投融资顶层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对气候投融资整体工作做出系统部署,这是我国围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出台第一份文件,也是气候投融资第一份顶层设计的文件。相关部门也都开展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对具有显著减碳效应的行业提供金融支持。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建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政策保障机制。银保监会制定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市场的体系建设也不断完善,这些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和相关工作的推进,为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夯实了政策和工作基础。
李高在致辞中表示,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努力尽快启动温室气体排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碳定价的主要方式,碳市场持续平稳的运行将为下一步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二是启动气候投融资的试点工作,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城市启动了气候投融资的试点工作,公布了23个地方入选试点名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实践。这项工作受到了各地方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发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参考标准,指导地方项目库建设,试点地方认真贯彻试点方案,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模式、组织方式、统筹政策协同和服务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
三是加强了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对接。近几年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开展金融工具和服务模式的创新。2022年组织试点地方报送气候投融资的重点项目,与人民银行共同推动金融机构为气候效益显著的优质项目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金融机构98个重点项目授信1800多亿元人民币,涉及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低碳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个领域。累积发放贷款200多亿元,为助企纾困、稳经济、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和国际交流,持续强化能力建设,举办了多期气候投融资的专题培训。
李高致辞 资料图
建议要有气候投融资的项目库
便于金融机构辨识、去投资
本届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笃行励新·碳路致远——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会期两天,包括主论坛和五场平行分论坛,围绕气候投融资赋能创新驱动低碳转型、气候投融资产品与模式、优秀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国内外趋势展望、助力甲烷排放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重点议题探讨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今后中国气候投融资需求量大概占GDP的2%左右,这个数字非常巨大。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生在参加2023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致辞时做上述分析。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在致辞中指出,环境领域、气候领域要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信息融合,目前各个部门都有有关气候的数据,要整合,整合是现代环境和气候治理的主要途径。
如何搞好气候投融资,赵华林提出建议,一是要有气候投融资的项目库,便于金融机构去辨识、去投资;二是指导地方参加项目的碳计算、碳核算;三是鼓励试点城市培育气候投融资气候友好型企业;四是加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在气候投融资方面两方面都要努力。最后,跟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引入资金,把我国气候投融资做得更好。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付万军致辞指出,金融机构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国家战略导向,充分发挥好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功能,大力发展气候投融资,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为绿色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付万军介绍说,金融机构要持续完善ESG治理体系的建设,ESG投资重点聚焦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主体,倡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应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信息披露和相关制度安排。近年来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确立为全行的三大战略之一,在董事会成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高管层下设绿色金融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推动ESG理念在经营管理中贯穿全流程、全业务、全场景。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介绍说,中国节能充分发挥节能环保全产业链优势,开展实践的同时还针对气候投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的关键作为,持续加强智力供给,大力开展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以及运行模式等课题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家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帮助多个省区市地区成功申报了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宋鑫致辞
会议还举行了成果发布与签约仪式,共计发布了7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与合作伙伴的最新成果,包括《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导则》、《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指南国际版》、《2022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气候资金追踪框架报告》、《高级自愿减排标准》等。
此外,本次大会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经核证,排放总量为22.2吨二氧化碳当量。已由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购买并注销23吨沼气项目产生的CCER进行了会议碳中和。
▌来源:中国环境,图文侵删。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