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城市)—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指數在甬發佈
當前全球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的活躍期。作為關鍵變數和重要參數的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已經成為中國與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5月19日下午,中國—中東歐國家青年科技人才論壇期間,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中東歐國家創新合作研究中心聯合發佈首個“中國(城市)—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指數”,對我國24個重點城市與中東歐國家的開放創新合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與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名列前茅,居於第一梯隊,成都、廣州、寧波等9個城市居於第二梯隊。其中,寧波在與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中具有先發優勢,同時港口優勢明顯、製造業發達,與中東歐國家貿易互補性強,位列全國第六。無錫、蘇州、青島、濟南、廈門、哈爾濱等6個城市處於與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的第三梯隊,具有強勁的合作活力。
該指數秉承“科學客觀、國際可比、數據驅動、服務決策”的宗旨,採用公開統計數據和研究資料,借鑒“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競爭力指數”“自然指數”“國家創新指數”等國內外知名指數方法,以開放創新合作為主題,遵循“搭建理論模型—確立指數框架—賦權計算和檢驗結果”的指數研製標準流程,構建符合中國城市與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特點的複合型指數框架和測算方法,全面展示我國主要城市與中東歐國家的開放創新合作整體表現。
指數框架構成上,研究團隊基於科技評估“投入-活動-產出”經典邏輯模型,構建了包括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的中國(城市)—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評價指標體系,其中3個一級指標分別為開放溝通與交流、創新實力與生態、合作成果與成效。
研究方法上,指數以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理論研究為依據,明晰了新時期開放創新合作的內涵,強調開放創新不僅需要建立良好的開放溝通機制和環境,還需具備必要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生態,才能獲得較好的合作成果成效。同時注重歸納中國城市與中東歐國家開放創新合作的典型要素,既關注“硬”聯通,又關注“軟”建設,以及面向中東歐的開放合作品質和水準。
從細分指標表現看,開放溝通與交流方面,排名靠前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寧波、西安、成都、重慶、武漢、天津和廣州;創新實力與生態方面,排名靠前的有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武漢、蘇州;合作成果與成效方面,排名靠前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北京、哈爾濱、重慶、杭州、長春和成都。
指數發佈現場,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聶飆表示,新時期中國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為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創新合作指明了方向。全球各國只有加強科技開放合作,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攜手應對時代挑戰。今年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第二個十年開局之年,也是深入探索多邊合作路徑、共用發展成果的機遇之年,開展指數研究與編制工作,總結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合作現狀和經驗,將給中國、中東歐國家,乃至全球城市發展帶來重要借鑒意義。未來,該指數將在進一步研究和優化的基礎上持續發佈。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