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沿革初探(第11期)——第22-23任行长
引言
日本是 20 世纪世界产业变迁史中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以来,日本几经起落,直至成为亚洲最大发达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东京成为世界重要金融城市,与其中央银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执行关系密切。而以泡沫经济为界,日本在近40年所走过的经济转型道路,经历的政策变迁和所谓“失去的三十年”所带来的痛苦,亦值得我们了解、借鉴、学习和警惕。
在这个系列中,光大东京代表处将尝试通过影像、视频、文章等形式,以日本银行历代行长的生平及在位期间主要政策和成绩为窗口,与您一起回顾日本现代以来的历史、经济、金融、产业的演绎,更加贴近的了解和观察这段历史。
上期我们谈到,1973年10月16日,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这次石油危机不仅对美国等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日本这样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也产生了强烈冲击,并最终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此次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及其应对方式。
第二十二任至第二十三任行长简介
历史背景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浮动汇率制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金融体系采用固定汇率制。1952年,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成员,上期谈到当时规定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360日元。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支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导致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国际上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
(二)日本在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66年,财政支出的扩大和出口增加对日本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日本大力引进欧美先进国的工业技术,自主进行产业化改革,化工产业的产业化水准渐渐追平欧美国家。1968年起,日本的顺差额不断扩大:1969年末日本外汇储备额为34亿美元,到1971年末已经增加到152亿美元。
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率从1965年的5.7%增长到1969年的12%,,1969年,日本GDP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人均GDP也位于世界第二。
1972年,按名义美元计算,日本出口比上年增长18.4%(1971年为11.8%),进口比上年增长16.7%(1971年为12.1%)。特别是1972年四季度以来,增长势头加强,四季度出口增长22.6%,进口增长19.5%,1973年上半年出口增长25.3%,进口增长26.9%。日本出口大幅增加,同时,由于美元信用危机,日元升值势头增强,一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解除后,1973年1美元仅能兑换280日元,日本国际收支顺差明显。
(三)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日本进入“狂乱物价”时代
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1974年,油价上涨至过去的4倍,日本大幅依赖石油进口的化学工业遭到巨大打击。伴随生产要素价格飙升,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率从8.4%(1972年)下降至-1.2%(1974年),日本实际输入同比增长率从1973年的24.3%降至1975年的-10.3%,进口幅度大幅降低,同时,日本物价指数同比增长率(2015指数=100)从1972年4.9的增长至1974年的23.2。日本进入“狂乱物价”时期, 经济严重下滑。
应对举措
(一)1940年的战时经济体制仍然影响日本央行:由宽松货币政策转为紧缩货币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一直处于1940年战时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经过十年恢复期,日本形成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推动的“中央集权下的高度工业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日本央行出于对日元升值引发通缩的担忧,维持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佐佐木直在此期间三次下调官方贴现率,以稳定物价为目标进行管理。
然而到了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国内物价飙升,日本央行迅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实行货币紧缩政策,1973年期间,基准利率上调了五次,于12月22日达到9%的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同时,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展开“窗口指导”,终于1975年开始,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率开始大幅回落,如下图所示。
1979年日本央行在森永贞一郎的带领下开展大额贷款监管制度,其中规定了各类银行的贷款总额比例,其中,普通银行贷出金额不得超过自身资本的20%,信托银行贷出金额不得超过自身资本的30%。
(二)扩大财政融资、大规模城镇化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出海夯实的发展基础
1972年7月当选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首相宣布当年为“社会保障元年”,并在1973年的预算中导入了老年医疗免费、随物价变动调整退休金等制度,此番作为标志着日本开始迅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日本总体金融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但由于日本即将走向老龄化的趋势也已经显现出来,在田中角荣的坚持下,以退休金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未发生较大改变,降低所得税政策也持续得到实施。
1975年日本银行配合日本政府实施的财政投资融资计划,仅国民年金融资金额一项,其同比增长率就由1974年的7.7%增长到1975年的58.3%,达到了1000亿日元。
1972年6月,时任首相田中角荣推出著名的《日本列岛改造论》,要对国土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开发,以此作为田中角荣的施政纲领。之后,日本在“基建热”的氛围下,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日元国际化),M2增长20%,股市和地价飞涨,短短两年间,日经平均股指上升2.65 倍,地价上涨1.93倍。
实施史无前例的货币紧缩政策,1973年连续5次提高利率、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74年连续4次提高央行再贴现率,从市场回笼货币,防止脱实向虚,进行市场出清,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重点从石油、化工、钢铁等资金密集型行业,向汽车、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日本就是在这个时候集中发展半导体,日本汽车就是在70年代开始攻城略地。
鼓励企业走出去。日元升值本来就有利于对外投资,日本政府顺势放开资本管制,为日本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等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转移海外创造条件。整个50和6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才10亿美元,但是在1973-1980年,日本对外投资年均增幅30%,累计投资超过40亿美元。
日本的这场脱胎换骨、转型升级,是以暂时牺牲出口和经济增长率为代价的,却使得其比其他国家提前克服石油危机,走进了“金光闪闪的80时代”,接下来的一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日本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