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貿區8周年:“試驗田”累計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
6月7日下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八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佈會發佈消息,在過去的8年中,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高水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改革創新“試驗田”、高水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平臺作用。截至目前,廣東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廣東全省複製推廣216項改革創新經驗,發佈301個制度創新案例。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張勁松介紹說,廣東自貿試驗區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汽車、人工智慧、醫藥健康、積體電路、現代金融、專業服務業等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了冷泉系統國家大科學裝置、海洋工程總裝研發設計國家工程實驗室、澳門大學積體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11家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不斷聚集科技創新資源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八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1117.2億元,年均超過1300億元,稅收由2015年的573.7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950億元,帶動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國內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2243.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663億元,增長超過1倍。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高水準投資平臺作用顯著,張勁松介紹說,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企業准入方面實施全國最短外資負面清單和全國首創商事登記註冊制,在企業准營方面實施“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交地即開工”、“無證明自貿區”等創新舉措,在服務企業方面建立了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產業和人才政策,落地企業和個人“雙15%”所得稅優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稅收服務,構建了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自2015年成立以來,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超過26萬家,實際利用外資近500億美元,91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465個專案,設立總部企業272家。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立8年來,國際貿易門戶樞紐功能突出。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先進自貿區,打造高效便利的大通關體系,平均通關時間縮減了80%,監管證件從86種壓縮到46種,申報無紙化率達到99.6%。建立了海陸空聯運的大航運體系,國際班輪航線從204條增加到352條,開展了聯結全省9市的“一港通”“組合港”業務,建設了對接穗深港三大國際機場的空運貨物中心,開通了南沙港鐵路“中歐班列”。南沙、前海獲批國家進口促進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中轉集拼、離岸貿易、保稅加油等新業態迅速發展,形成了飛機、汽車、電子元器件、天然氣、糧食等大宗商品分撥中心和進口平臺。近三年,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接連突破2000億、3000億和5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5%。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2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近5億噸,分別占廣東全省的45.4%和24.4%。
廣東自貿試驗區立足打造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資金池、跨境資產轉讓、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跨境貿易投資高水準開放等跨境投融資改革試點,建立自由貿易(FT)帳戶體系。至2022年,累計新增金融機構5.5萬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45家;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結算量占全省1/4,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占全省1/7,累計辦理FT帳戶資金業務超2萬億元。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並上市工業矽期貨品種,南沙成為華南融資租賃聚集中心,累計交付融資租賃飛機244架、船舶93艘。
廣東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與港澳合作取得突破進展。在金融、法律服務、旅遊、建築等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落地全國首家港澳資獨資或控股的銀行、證券、基金機構,實現粵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財通、跨境車險和醫療保險、跨境住房按揭等創新措施,便利三地民生往來。設立了11家港澳資旅行社,14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建成內地首家澳資獨資醫療機構,備案55家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253名專業人士,超過1000名建築、設計、旅遊、醫療等澳門專業人士獲橫琴跨境執業資格,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累計孵化1442家創業團隊。成立以來,累計設立2.4萬家港澳資企業,吸引港澳資473.77億元,以全省萬分之六的面積吸引全省港澳資總額的三成以上。
去年,廣東在全省設立了13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推動自貿試驗區與省內各經濟功能區開展政策聯動、產業聯動和創新聯動,首批62項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舉措在聯動發展區落地實施,開展30多項產業和專案合作。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