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彤娟等: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首超美元,意義何在?
今年3月,人民幣在中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首次超過美元。彭博資訊研究公司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開展的研究顯示,人民幣在中國跨境收支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接近零升至今年3月底創紀錄的48%,而美元在同一時期的占比從83%下降至47%。48%對47%,人民幣用13年的時間實現了在中國跨境交易中對美元的超越,雖然可能還會有反復,但這無疑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的增加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結果,尤其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開放平臺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外對人民幣使用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資本帳戶逐步開放和離岸人民幣金融體系發展的自然結果。此外,在“去美元化”浪潮之下,其他國家為分散風險,人民幣也逐漸成為替代美元的避險貨幣之一。
筆者認為,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首超美元,在諸多方面具有積極影響:一是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量的增加,有利於促進人民幣回流境內,順暢人民幣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的迴圈,增加境外夥伴使用人民幣交易的信心,進一步營造以人民幣自由匯兌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二是有利於降低中國企業的匯兌成本。企業跨境使用人民幣後,無需辦理結售匯和相關衍生品交易對沖匯率風險,可以大大節約財務成本。三是有利於降低境內外企業在跨境交易中面臨的匯率波動、貨幣錯配等經營風險。自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以來,各國的匯率波動較為明顯,加上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的衝擊,世界各國的跨境交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量的增加,有利於促進國際貨幣多元化,進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高跨境交易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四是有利於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本國貨幣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國家的國際地位。隨著2016年人民幣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高的認可度。此次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使用首超美元體現了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信心。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總體呈上升態勢。例如人民幣在今年2月首次超過美元,成為莫斯科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貨幣;人民幣被白俄羅斯央行納入貨幣籃子;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人民幣結算首次用於進口液化天然氣交易;人民幣清算中心在毛里求斯建成。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建議從以下四方面持續加以推進:
第一,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從而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第二,加強金融市場建設。逐步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進一步健全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第三,擴大跨境人民幣交易規模。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繫。在貿易往來中提倡和引導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進而提高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熟悉程度和認可度。
第四,提高跨境人民幣交易便利化程度。優化跨境人民幣交易流程,提高跨境人民幣交易效率,進而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促進和吸引企業更多地選擇人民幣作為跨境交易的結算幣種。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