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举:俄转向“新型经济”应对西方制裁
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日前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中国、印度、蒙古国和老挝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代表参会。俄总统普京在本次论坛上强调,发展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在21世纪的战略优先事项。
自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对俄实行全面经济和金融制裁以来,俄罗斯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和空前的考验。俄罗斯能否在西方制裁下找到一条稳定与发展自身经济和金融的道路,这不仅对俄经济,而且对俄政治和外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举办东方经济论坛、发展远东地区在内等举措,都是俄方在探寻这条道路方面的努力。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俄领导人、负责经济的官员、银行家和企业家,以及学者和专家都在谈论俄罗斯“经济转型”。他们的一个共识是:俄罗斯经济将面临至少三年的困难的“转型期”,而经济结构转型最终令俄经济将以“新的模式”发展。今年6月16日普京总统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阐述了“新的模式”的五个原则:一是突出“主权经济”,在美西方经济和金融制裁下,俄必须捍卫本国经济权利,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形成自己的供给侧经济;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公正、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三是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四是着重致力于运输、物流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保持经济开放性。
那么,在转向“新型经济”和“新的模式”之际,俄罗斯当前经济和金融有哪些特点?
第一,俄罗斯已挺过经济最困难阶段。普京曾表示,去年第二季度是俄经济最难之时。总体而言,俄应对美欧制裁的战略相对比较奏效,在去年异常困难的情况下,经济只下降2.1%。今年前4个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3%,全年预计将增长1.5%至2%。俄总理米舒斯京认为,“俄经济已适应当前挑战,增长势头足够稳定”。
第二,俄金融系统运行正常。去年2月美西方国家联手禁止俄罗斯主要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并禁止美欧国家对俄开展外汇交易,令卢布急剧贬值。俄央行采取强制结汇、外币取现限额、限制对外资本转移、天然气须用卢布结算等举措,反制了部分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国家,稳定了卢布汇率,加快了俄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本币化趋势,在对外贸易中加快了“非美元化”进程。
第三,替代产品政策效果明显。欧盟迄今对俄罗斯已采取11轮制裁,美欧不仅停止向俄罗斯出口其需要的商品,而且要求数百家西方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从俄市场撤离,以瘫痪俄市场。然而俄方不仅接管了西方企业撤离后腾出来的2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和两万亿卢布的商品市场,且巩固了“主权经济”的地位。俄政府一方面集中国家资源,解决外国商品替代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去年以来俄国内有760万人登记注册私营公司。
第四,能源经济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西方国家陆续出台严格的制裁措施,俄拒绝向这些国家出口石油并调整能源出口战略,增加向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输出油气,并降低能源在整个外贸出口中的占比。去年俄外贸总额5920亿美元,其中1/3是非原料非能源产品,农产品出口达410亿美元。
由此可见,俄经济政策和模式的调整初见成效,对于应对西方全面经济制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并非一日之功。要在西方制裁下找到一条使俄国内和对外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道路,还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俄乌冲突战事仍在持续,这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普京曾表示,“巩固国防和安全、购买武器需要额外资金”,造成了政府预算赤字。而要做到“在落实国家防御和安全保障任务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绝非易事。
其次,俄仍需避免金融出现动荡。由于能源出口收入减少等原因,今年8月俄罗斯卢布汇率大跌,卢布贬值一度达到30%。俄央行大幅加息,把关键利率从8.5%提高到9.5%,才使美元与卢布的汇率回到1∶96.47。而卢布贬值与通货膨胀具有密切联系,如果卢布贬值10%,商品价格将平均上涨7%。虽然俄罗斯央行的业务能力强,但金融资本较弱及其与美欧银行争斗,依然容易引发俄金融和货币的不稳定。
再次,投资不足和科技进步缓慢拖后腿。俄罗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投资建设交通运输、物流、港口、公路和铁路、造船业等基础设施的计划。但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而作为几十年来对俄投资存量最多的欧盟,其制裁不仅制约俄企业法人进入欧洲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和债券融资,而且限制了欧洲投资者进入俄资本市场。而投资资金不足也影响了俄科技的进步。去年以来,数万名信息技术专家离开俄罗斯去国外发展,这使俄罗斯高技能人才短缺、高科技发展缓慢的问题更加严重。
总之,为了打破美西方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探索稳定金融和发展经济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增长而奋斗”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些政策要长期起作用并足够有效,俄罗斯要找到在西方制裁下保障自身经济和金融稳定与发展的道路,仍需更多努力和更大支持。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