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貿易真實性審核難?上海自貿區“離岸通”破解“三流”分離難題
離岸貿易最典型的特徵是“兩頭在外,三流分離”,貿易全過程中貨物並不入境。其中最標準的離岸貿易類型,即嚴格意義上兩頭在外的單據處理貿易,通常貿易中間商與貨物進出口商分別位於三個不同國家,這一模式在我國外匯管理體系中定義為“離岸轉手買賣”。
在沒有其他輔助工具的前提下,銀行和監管機構只能憑藉單據來判斷貿易的真實性。如何破解單據審核“嚴”和單據提供“難”之間的矛盾,就成為了離岸貿易發展過程中回避不了的瓶頸問題,這也是離岸貿易真實性審核之所以“難”的根本原因。
全國首個直接整合境外數據用以支持貿易真實性審核的輔助資訊平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通”平臺自2021年10月14日在外高橋保稅區正式上線後,通過多個管道獲取企業信用畫像、國際貨物運輸、境外港口裝卸、境外海關報關等數據,並進行整合分析和交叉比對,破解離岸貿易訂單流、貨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分離帶來的真實性審核難題,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離岸貿易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記者從9月25日舉行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周年集中採訪活動中最新獲悉,2022年,保稅區域開展離岸轉手買賣企業共336家,占全市51.38%。保稅區域內企業在全國商業銀行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收付總額達497.58億美元,占全市81.54%,吸引了跨國企業將離岸業務由境外主體向上海主體轉移,助力企業開拓離岸業務新模式,提升上海自貿區國際資源配置能力。
如保稅區域企業——金士頓科技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自2022年底啟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後,經過一段時間測試,已將原由境外公司承擔的離岸業務轉移至上海公司,截至8月底已新增離岸轉手買賣結算4.94億美元。
歐冶國際電商有限公司是寶武集團旗下的鋼鐵等大宗商品B2B跨境交易服務平臺。在政策支持下,自2022年起大力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今年以來業務規模已達10.3億美元,較去年全年增長85%,多層政策的支持下,整個保稅區域離岸買賣業務取得長足的進步。
“‘離岸通’平臺能夠幫助銀行拓寬國際物流數據比對管道,提升數據精確度,降低銀行資訊獲取成本,從而逐步簡化離岸貿易單證審核要求、優化離岸貿易發展環境。”保稅區管理局財政和金融服務處處長梁翔說。“我們也將進一步助力企業開拓離岸業務新模式。”
在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內,還設立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轉手買賣產業服務中心,作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服務和支持離岸轉手買賣企業發展,協助金融機構解決支付結算真實性問題,提供政策諮詢、專業人員培訓等全方面服務。目前,產業服務中心已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並組織多次線上和線下活動,服務對象覆蓋區內百餘家總部型企業。
記者瞭解到,保稅區管理局根據區域內企業實際需求,牽頭起草了《自貿試驗區專項資金支持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發展實施細則》,降低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的實際稅負,有力促進區內企業將相關業務由境外主體向保稅區內主體轉移。
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離岸通”平臺已整合18個國家的海關報關資訊、30多個主要國際港口的裝卸資訊,船公司數據覆蓋60%的集裝箱國際運量。據悉,除了整合海運資源外,“離岸通”在鏈接全球資源上再上一個新臺階,由全世界擁有650家航空公司會員,網路覆蓋全球180個國家航空數據的國際航空電信協會,正為離岸通的空運單據驗證提供數據支持,也為上海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