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企业跨境融资 充分发挥外债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支持企業跨境融資 充分發揮外債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近日,外匯局發布《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国外債總體穩步增長,外債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同時,中国外債結構優化,債務主體償付能力增强,外債風險可控,安全性和穩健性較强。展望未來,中国外債有望延續平穩發展態勢,國家外匯局將持續提升外債使用的便利性和管理的科學性,進一步發揮外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中國外債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中国外債規模穩步增長,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中国全口徑外債從2014年的1.78萬億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2.75萬億美元,年均增幅6.4%,總體上與同期國內生産總值(GDP)年均增速(7%)和外貿年均增速(6.8%)相匹配。受美聯儲激進加息等影響,2022年中国外債出現小幅下降,2023年以來走勢趨穩,截至6月末,全口徑外債餘額爲2.43萬億美元,與2022年末水平基本相當。2017年以來,中国外債餘額與GDP的比值穩定在14%-16%的水平,外債規模保持合理穩定,幷且與經濟發展總體相適應,有助于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爲支持中国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外債管理改革不斷優化完善,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外匯局不斷探索和深化外債管理改革,基本建立了以“統一管理、自主舉債、意願結匯、負面清單”爲主要特點的全口徑本外幣一體化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外債額度管理方面,由事前審批向宏觀審慎調節轉變,企業結合自身資産負債情况,在調節係數下自主借用外債,提升融資空間。外債資金管理方面,全面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提升企業外債使用便利度,降低匯兌風險。外債登記管理方面,探索一次性登記、登記交由銀行辦理等試點,取消外債開戶數量限制,降低融資成本。此外,試點幷推廣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允許其在一定範圍內自主借用外債,不受淨資産規模較小的限制,支持科技創新。
中国外債結構優化,償債風險總體可控
人民幣外債占比上升。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近年來中国外債幣種結構持續優化,人民幣外債占比穩步上升,由2018年的33%上升至2023年6月末的44%。人民幣外債還本付息不易受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影響,有效降低中国外債的匯率風險。
外債期限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6月末,中国中長期外債占比爲44%,較2018年末提升9個多百分點。短期外債占比穩步下降,幷且短期外債中36%爲貿易信貸等借款,由延期付款、預收貨款等構成,具有外貿實需支撑背景。總體看,中国外債期限錯配風險及債務償付的流動性風險較低。
外債工具結構變動溫和,上半年主動型外債有所上升。從外債的形成看,主要有主動型外債和被動型外債。其中,主動型外債一般指境內機構境外發債、境外借款等以融資爲目的的外債,近年來中国主動型外債變動更加平穩,沒有出現大幅加杠杆和去杠杆。2022年主動型外債餘額小幅下降5%,2023年上半年止跌回升,小幅增長1%,顯示企業開始積極主動舉借外債。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非居民存放在境內銀行的存款是比較典型的被動型外債,2023年以來被動型外債餘額更加穩定,體現了人民幣資産的長期投資價值。其中,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情况逐月好轉,5月以來連續呈現淨買入;上半年非居民存放在境內銀行部門的存款餘額也總體回升,扭轉了2022年的下降局面。
中国對外資産和對外負債的匹配與協同性增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企業、銀行等主體的外債規模爲2萬億美元,對應主體的對外資産(主要是債券資産和存貸款等資産)爲2.5萬億美元,超過對外負債0.5萬億美元。總體看,中国對外負債與對外資産相匹配相協同,具有較强對外償付能力。同時,隨著我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國內主體國際競爭力增强,自主匹配資産負債的能力有效提升,有條件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實現資産負債的再配置。
未來,隨著中国經濟企穩向好,外貿外資潜力持續釋放,企業跨境融資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以及金融市場開放提質增效,外資仍會穩步配置人民幣債券和持有人民幣存款,相關外債有望延續穩定發展態勢。下一步,國家外匯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工作部署,在推進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的基礎上,將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惠及主體擴大至科技型中小企業,更好支持企業融資需求,同時完善全口徑外債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切實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