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瞭解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金融服務創新案例
上海自貿試驗區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創新制度,多批次發布的金融創新案例爲進一步推動制度落實提供了指引。截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合計發布11批共160個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案例典型案例,從金融機構開放、金融市場創新、金融産品創新、跨境金融服務優化、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拓展等方面展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制度開放成果,爲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創新的擴大應用提供指引。
以下爲跨境金融助手整理的跨境金融服務方面的金融創新案例,希望對讀者瞭解相關業務有所幫助。
第十一批金融創新案例
跨境金融服務方面,圍繞優化跨境金融服務,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本次發布了4個案例,分別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市商務委出臺自由貿易賬戶支持離岸經貿業務相關舉措,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落地首單自由貿易賬戶爲離岸加工貿易提供跨境結算業務;浦發銀行與證券公司携手打造A股上市公司通過自由貿易賬戶實施外籍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服務模式;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推出標準收發器和跨境創新服務終端機(CISD),幷增加港元業務;上海票據交易所建設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業務發展。
ⅰ自由貿易賬戶推出支持上海發展離岸經貿跨境金融服務
2020年10月,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與上海商務委出臺《關于明確自由貿易賬戶支持上海發展離岸經貿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2年1月27日,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爲東方創業集團辦理自由貿易賬戶離岸加工貿易跨境結算業務,成爲該通知發布後的上海首單離岸加工貿易結算業務。
案例創新點
一是中國銀行爲東方創業集團辦理的該筆業務爲上海首單自由貿易賬戶離岸加工貿易金融服務,交易結構特殊,貨物直接境外加工銷售不進境,而有關加工費、原料采購及成品銷售通過境內企業完成。
二是依托自由貿易賬戶創新服務模式,將傳統逐單審核紙質交易背景材料的模式轉變爲基于“三反”的憑指令處理,爲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結算服務及匯兌便利,同時借助銀行自身系統功能和業務流程的優化,實現收款端直入帳和付款端無感操作,爲客戶提供更爲良好的跨境金融服務體驗。
應用價值
一是依托自由貿易賬戶的便利性,爲客戶提供離岸經貿的結算、匯兌等便利化服務,進一步滿足企業對于資金收付高效無感的處理需求,提升客戶資金結算效率,進一步放大便利化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助力上海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二是助力客戶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由傳統境內生産加工變爲全球生産組織者,依托境外資源禀賦優勢,實現全球采購、全球組織生産,優化企業整體供應鏈、産業鏈。
ⅱ自由貿易賬戶助力境內上市公司實施外籍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2020年,浦發銀行與國信證券携手,爲A股上市公司韋爾半導體量身定制了FTF賬戶對接股權激勵的專屬服務模式。具體操作中,企業外籍員工將其海外賬戶內參與股權激勵資金匯入FTF賬戶內,幷通過FTF賬戶完成資金的結匯,結匯後的資金順利匯劃至該員工開立在券商的證券賬戶內,後續該員工可以直接通過證券賬戶辦理激勵股票行權交易,解决了現有傳統非居民個人借記帳戶政策限制以及境外人員入境等問題。
案例創新點
一是政策賦能,該模式落實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關于進一步拓展自貿區跨境金融服務功能支持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通知》(銀總部發〔2016〕122號),開拓了FTF賬戶的使用場景,也爲後續FT賬戶進一步適用于資本市場開放做出了探索。
二是産品賦能,上市公司外籍員工通過FTF賬戶實現了便捷的跨境收付款,僅憑收付款指令即可辦理業務,幷且通過FT賬戶實現了自由匯兌。
三是科技賦能,優化了FTF賬戶系統、銀證三方存管功能,完成了自貿賬戶與證券賬戶的對接,實現業務全流程直通辦理。經過系統優化後,銀行實現了賬戶批量開立的功能,上市公司外籍員工可便捷完成從資金境外匯入、結匯、三方存管銀轉證、股權激勵計劃行權(券商端)、股票减持(券商端)、三方存管證轉銀、購匯到跨境匯出的全流程業務辦理。
應用價值
一是拓展了自由貿易賬戶的服務功能,提升了商業銀行跨境金融服務能力,也是自貿金融深化開展的進一步體現。
二是將自貿特色金融服務更靈活地應用到了科技型企業的服務中,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面對不斷增長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需求和市場,該方案在爲跨境人才提供金融服務方面具有引領示範作用,FTF新服務模式預計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助力科技上市企業在全球範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加快提升科技企業的研發攻堅水平,增强自主創新能力,强化高端産業引領功能。
ⅲ跨境清算公司推出跨境創新服務終端設備幷上綫港元業務
2020年,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推出標準收發器。2021年9月,CIPS系統增加港元業務,爲債券通“南向通”提供債券交易的人民幣和港元資金清算。2022年6月,推出跨境創新服務終端機(CISD)。6月10日,中建財務携手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作爲首家機構成功上綫CISD。
案例創新點
CIPS建立了我國跨境支付標準化報文體系,系統相關業務和配套硬件的完善,滿足了多樣化的業務場景,探索了數字技術應用示範和商業應用新模式。
一是上綫港元業務,直接參與者可通過CIPS系統完成點對點資金清算,使港元跨境支付更高效、透明、低成本,通過與各地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交易、托管、結算環節,實現券款對付(DvP),爲境內合格投資者“走出去”配置香港及全球債券提供直通式服務。
二是通過標準收發器的建設,能快速滿足金融機構客戶跨境人民幣支付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CISD作爲標準收發器的軟硬件一體版本,降低了用戶接入CIPS系統成本,全程采用國際金融業通用報文標準,實現人民幣跨境支付標準與國際標準有機銜接,注重技術安全,有效提高端到端全鏈路跨境金融信息交換和資金清算安全性。
應用價值
一是CIPS系統作爲債券通“北向通”唯一資金結算通道,爲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債券市場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清算服務。
二是CISD支持跨境支付典型場景,可滿足企業跨境支付賬戶資金管理需求,爲市場主體智能推薦更暢通、快速、低成本的匯付路徑,支持銀行和企業信用證、保函、托收等跨境貿易融資業務。
三是CISD建設充分調動了金融科技産業鏈上下游力量,基礎硬件、安全和網絡設備全面使用國産化産品,有利于加强我國跨境人民幣支付基礎設施建設。
ⅳ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服務平臺正式上綫
2020年2月14日,人民銀行等四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托上海票據交易所建設平臺,促進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業務發展,幷將該項工作列入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要點。跨境平臺于2020年7月6日啓動建設,2020年11月3日正式上綫。
案例創新點
跨境平臺實現了綫上化、標準化創新,兼顧交易效率與風險防控。
一是實現跨境貿易融資業務綫上化,集中了原先只能綫下一對一報價的分散市場主體,推出對話報價的綫上交易方式,提高市場主體間信息傳遞效率和市場透明度。
二是兼顧境內監管規定和國際通行慣例,以平臺生成的標準化電子成交單和交易主協議取代綫下一對一簽訂紙質合同,提升跨境貿易融資業務規範程度。
三是提升了交易效率。在跨境貿易融資二級市場交易中引入對話報價的模式,支持幷活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貿易活動。
四是建立完備的風險防控機制,强化參與機構對底層資産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核要求,幷嚴格審核接入機構資質,在主協議中引入完善的違約事件處理規則,提升業務安全性。
應用價值
截至2022年9月末,跨境平臺共達成交易134筆,合計金額137.97億元,接入機構達218家。
一是實現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綫上化,爲宏觀經濟管理提供抓手。跨境平臺提供包括貿易融資信息登記、同業代付交易、福費廷轉讓、參數控制、業務權限管理等功能,通過設定業務參數有效控制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轉讓業務規模、資金流動方向等要素,有助于人民銀行從宏觀層面管理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方向和規模。
二是拓展國內外金融市場,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影響力。跨境平臺接入機構覆蓋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豐富的市場參與主體和順暢的流通渠道拓展了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推動了境內外金融市場的合作融通,爲我國金融市場深度開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第十批金融創新案例
跨境金融業務創新方面,本次發布4個案例,分別是:臨港新片區率先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率先成功辦理了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臨港新片區率先實施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中國銀行等率先爲區內優質企業提供了便利化金融服務;外匯局上海市分局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啓動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爲注册在自貿區的新冠肺炎抗疫藥生産企業核定首筆外債便利化額度;臨港新片區探索開展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農業銀行爲注册在臨港新片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功辦理了上海地區首筆一次性外債登記。
ⅰ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開展
3月31日,在人行上海總部指導下,上海市金融學會跨境金融服務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操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指引》發布後,工行、建行、中信銀行等率先成功辦理了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
案例創新點
該業務爲落實“金融30條”中“在臨港新片區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要求的重要舉措。一是上海市各商業銀行可按照“服務實體、真實貿易、真實出表、真實轉讓、風險可控”的原則,先行在臨港新片區內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二是試點初期,可轉讓資産包括基于國內信用證貿易結算基礎上的福費廷和風險參與資産。其他類型貿易融資資産的跨境轉讓業務將根據“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予以推出。
應用價值
一是有利于境內銀行進一步盤活資源,優化資産負債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效益。
二是有利于進一步豐富跨境人民幣雙向流通渠道,滿足境外機構配置境內優質金融資産的需求,提升人民幣資産作爲全球資産配置的價值和吸引力。
三是有利于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開放型産業聚集,進一步增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ⅱ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啓動
3月5日,在人行上海總部指導下,上海市銀行外匯及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發布《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中行上海市分行率先爲注册在新片區的企業昂旭(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服務。
5月1日,上海市金融學會跨境金融服務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銀行外匯及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舉措服務範圍 全力支持上海市“兩鏈”和外貿企業的倡議書》,推動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的服務範圍擴大到上海市符合條件的企業。5月6日,中行上海市分行爲奧樂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案例創新點
一是《方案》是貫徹落實“金融30條”中“對于符合條件的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區內銀行可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憑企業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直接辦理外商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境外上市等業務下的跨境人民幣收入在境內支付使用”要求的重要舉措。
二是《方案》明確符合條件的臨港新片區優質企業, 尤其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的重點企業,以及服務範圍擴大後的全市供應鏈、産業鏈和外貿企業,在以人民幣辦理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部分資本項目結算業務時,可以不再需要提交複雜的交易單據,享受便利化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
應用價值
一是實行便利化措施後,銀行的展業方式從事前逐筆審核真實性材料,調整爲事先准入客戶資質、事後做好抽查回訪,大大簡化了業務辦理手續,進一步爲企業跨境人民幣收付及涉外資金的境內使用提供便利。
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供應鏈、産業鏈和外貿企業受到較大衝擊。該舉措有利于保障外貿企業和産業鏈、供應鏈運轉, 支持企業復工複産,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ⅲ上海自貿試驗區啓動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
2020年4月3日,外匯局上海市分局印發《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業務的通知》(上海匯發〔2020〕16號),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等值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2020年4月9日,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爲注册在自貿區的新冠肺炎抗疫藥生産企業——愷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核定首筆外債便利化額度。該企業是創新性生物醫藥企業,但由于淨資産爲負,此前無法借入外債。此次,企業從美國關聯公司借入資金,支持新冠肺炎病毒抗疫藥品生産。初步測算,500萬美元的外債便利化額度每年將爲企業節約利息費用約40萬元人民幣。
案例創新點
一是緩解中小微創新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試點業務推出以後,符合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核定外債額度內自主借入外債,通過充分比較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多渠道融入資金,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是彌補了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政策空白。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超過等值500萬美元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框架享受跨境融資便利。更大規模或具有集團性質的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以參與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在自貿試驗區推出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形成了不同規模高新技術企業全主體、全方式和全覆蓋的跨境融資便利化。
應用價值
一是有利于貫徹黨中央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决策部署,也有利于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試點業務將進一步便利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推上海高新技術産業做大做强,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科創中心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ⅳ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一次性外債登記業務試點
6月5日,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發布《關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開展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上海匯發〔2020〕26號)。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不再逐筆辦理外債簽約登記。農行新片區分行在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的指導下爲注册在新片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城林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成功辦理了一次性外債登記,這是上海地區首筆一次性外債登記業務。
案例創新點
一是試點企業只需在其自身額度內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無需逐筆辦理簽約、提款、變更、注銷登記。企業在完成一次性外債登記之後,可以在登記額度內隨時借用外債,無需多次往返外匯局,進一步簡化了業務辦理流程,節約了企業的脚底成本。
二是無需事前確定境外債權人。試點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一次性外債登記額度內,向不同的境外主體借債。
應用價值
一是大幅簡化企業辦理跨境融資業務流程。通過一次性核定外債額度、逐筆使用的模式,提高了企業從境外融資的效率,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二是深入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便利企業通過境外融資,豐富資金來源,降低融資成本和換匯成本,有利于解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臨港新片區建設。
第五批金融創新案例
ⅰ自貿試驗區內證券公司跨境借款
海通證券與農業銀行自貿試驗區分行合作,成功完成自貿試驗區內證券公司首單境外借款,該公司以自貿試驗區分公司爲借款主體,將自營持倉的國債或政策性銀行金融債質押給德意志銀行(中國),由德意志銀行(中國)向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出具保函,用于擔保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對海通證券自貿試驗區分公司的貸款,貸款金額1億美元。該筆貸款通過FTE賬戶發放,主要用于海通證券自貿試驗區分公司購買中資企業在香港市場發行債券(海通證券具有境外證券自營資格)。在資金從境外進入分賬核算單元,再投資到境外的過程中,農業銀行自貿試驗區分行對該筆貸款資金劃轉進行系統報送和監測。
案例創新點
系證券公司首次根據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政策,探索自貿試驗區跨境融資業務和以債務融資工具爲基礎爲中資企業海外融資提供服務。
應用價值
一是證券公司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借入海外低成本資金,拓展了境外融資渠道,降低了長期融資成本,有利于促進證券經營機構“走出去”和資産的國際化,對證券經營機構具有一定的複製推廣價值;
二是證券公司通過購買境外中資企業發行的債券來支持中資企業境外融資,有利于拓寬實體企業的融資渠道。
ⅱ自貿試驗區多品種混合銀團貸款
2015年8月,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牽頭爲中電投融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組建了國內首個多品種混合銀團貸款,開啓了自貿試驗區銀團合作的新模式。此次自貿試驗區多品種混合銀團貸款由交通銀行爲主牽頭行及代理行,邀請了8家銀行共同參與。該銀團融資品種包括自由貿易賬戶流動資金貸款、一般賬戶流動資金貸款以及一般賬戶保理融資,銀團貸款總額55億元。
案例創新點
一是該貸款橫跨自由貿易賬戶和普通賬戶兩個賬戶平臺,涵蓋3類融資品種,具有差异化提款條件和融資用途的特點,是國內首個多品種綜合銀團貸款。
二是自由貿易賬戶銀團資金和普通賬戶銀團實行資金分類管理、分賬核算,既滿足區內企業利用不同平臺降低綜合成本的需求,也符合分賬核算業務的監管要求。
應用價值
依托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政策,利用自由貿易賬戶和普通賬戶兩個平臺,豐富融資品種,匹配融資租賃項目期限,形成組合成本優勢,有利于滿足融資租賃公司項目投放特性,有效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更好地推動自貿試驗區融資租賃業務創新發展。
ⅲFT賬戶跨境理財業務
FT賬戶跨境理財是指依托分賬核算體系,面向上海自貿試驗區開立FTE賬戶和FTN賬戶的客戶發行理財産品。通過FT賬戶募集本外幣資金,投資于區內或境外基礎資産。
浦發銀行成功發行首單FT賬戶跨境理財産品,規模爲5000萬元,收益率爲3.6%,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區內企業的信托貸款收益權。
案例創新點
一是在理財産品發行對象和投資標的方面實現了跨境聯動。
二是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理財産品,爲FTN境外客戶提供投資品種。
三是投資標的可以投資區內基礎資産,也可以投資境外固定收益類産品。
應用價值
一是通過FT賬戶理財産品功能加載,拓展了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有利于客戶多元化投資,提高FT賬戶資金的收益水平,加深銀行與區內企業及境外投資者的合作關係。
二是通過FT賬戶理財産品引入境外資金,拓寬了區內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有利于降低區內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是有利于拓展人民幣境外的投資範圍和境外人民幣資金的保值增值。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