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制度,多批次发布的金融创新案例为进一步推动制度落实提供了指引。截至2022年12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合计发布11批共160个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典型案例,从金融机构开放、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跨境金融服务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等方面展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开放成果,为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创新的扩大应用提供指引。
以下为跨境金融助手整理的跨境金融服务方面的金融创新案例,希望对读者了解相关业务有所帮助。
第十一批金融创新案例
跨境金融服务方面,围绕优化跨境金融服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本次发布了4个案例,分别是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市商务委出台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业务相关举措,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落地首单自由贸易账户为离岸加工贸易提供跨境结算业务;浦发银行与证券公司携手打造A股上市公司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施外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服务模式;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推出标准收发器和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并增加港元业务;上海票据交易所建设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ⅰ自由贸易账户推出支持上海发展离岸经贸跨境金融服务
2020年10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商务委出台《关于明确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上海发展离岸经贸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2年1月27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东方创业集团办理自由贸易账户离岸加工贸易跨境结算业务,成为该通知发布后的上海首单离岸加工贸易结算业务。
案例创新点
一是中国银行为东方创业集团办理的该笔业务为上海首单自由贸易账户离岸加工贸易金融服务,交易结构特殊,货物直接境外加工销售不进境,而有关加工费、原料采购及成品销售通过境内企业完成。
二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创新服务模式,将传统逐单审核纸质交易背景材料的模式转变为基于“三反”的凭指令处理,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结算服务及汇兑便利,同时借助银行自身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收款端直入账和付款端无感操作,为客户提供更为良好的跨境金融服务体验。
应用价值
一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的便利性,为客户提供离岸经贸的结算、汇兑等便利化服务,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于资金收付高效无感的处理需求,提升客户资金结算效率,进一步放大便利化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助力上海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是助力客户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由传统境内生产加工变为全球生产组织者,依托境外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全球采购、全球组织生产,优化企业整体供应链、产业链。
ⅱ自由贸易账户助力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外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2020年,浦发银行与国信证券携手,为A股上市公司韦尔半导体量身定制了FTF账户对接股权激励的专属服务模式。具体操作中,企业外籍员工将其海外账户内参与股权激励资金汇入FTF账户内,并通过FTF账户完成资金的结汇,结汇后的资金顺利汇划至该员工开立在券商的证券账户内,后续该员工可以直接通过证券账户办理激励股票行权交易,解决了现有传统非居民个人借记账户政策限制以及境外人员入境等问题。
案例创新点
一是政策赋能,该模式落实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进一步拓展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通知》(银总部发〔2016〕122号),开拓了FTF账户的使用场景,也为后续FT账户进一步适用于资本市场开放做出了探索。
二是产品赋能,上市公司外籍员工通过FTF账户实现了便捷的跨境收付款,仅凭收付款指令即可办理业务,并且通过FT账户实现了自由汇兑。
三是科技赋能,优化了FTF账户系统、银证三方存管功能,完成了自贸账户与证券账户的对接,实现业务全流程直通办理。经过系统优化后,银行实现了账户批量开立的功能,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可便捷完成从资金境外汇入、结汇、三方存管银转证、股权激励计划行权(券商端)、股票减持(券商端)、三方存管证转银、购汇到跨境汇出的全流程业务办理。
应用价值
一是拓展了自由贸易账户的服务功能,提升了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也是自贸金融深化开展的进一步体现。
二是将自贸特色金融服务更灵活地应用到了科技型企业的服务中,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面对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需求和市场,该方案在为跨境人才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FTF新服务模式预计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助力科技上市企业在全球范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加快提升科技企业的研发攻坚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ⅲ跨境清算公司推出跨境创新服务终端设备并上线港元业务
2020年,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推出标准收发器。2021年9月,CIPS系统增加港元业务,为债券通“南向通”提供债券交易的人民币和港元资金清算。2022年6月,推出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CISD)。6月10日,中建财务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作为首家机构成功上线CISD。
案例创新点
CIPS建立了我国跨境支付标准化报文体系,系统相关业务和配套硬件的完善,满足了多样化的业务场景,探索了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和商业应用新模式。
一是上线港元业务,直接参与者可通过CIPS系统完成点对点资金清算,使港元跨境支付更高效、透明、低成本,通过与各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交易、托管、结算环节,实现券款对付(DvP),为境内合格投资者“走出去”配置香港及全球债券提供直通式服务。
二是通过标准收发器的建设,能快速满足金融机构客户跨境人民币支付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CISD作为标准收发器的软硬件一体版本,降低了用户接入CIPS系统成本,全程采用国际金融业通用报文标准,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机衔接,注重技术安全,有效提高端到端全链路跨境金融信息交换和资金清算安全性。
应用价值
一是CIPS系统作为债券通“北向通”唯一资金结算通道,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清算服务。
二是CISD支持跨境支付典型场景,可满足企业跨境支付账户资金管理需求,为市场主体智能推荐更畅通、快速、低成本的汇付路径,支持银行和企业信用证、保函、托收等跨境贸易融资业务。
三是CISD建设充分调动了金融科技产业链上下游力量,基础硬件、安全和网络设备全面使用国产化产品,有利于加强我国跨境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ⅳ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20年2月14日,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建设平台,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并将该项工作列入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要点。跨境平台于2020年7月6日启动建设,2020年11月3日正式上线。
案例创新点
跨境平台实现了线上化、标准化创新,兼顾交易效率与风险防控。
一是实现跨境贸易融资业务线上化,集中了原先只能线下一对一报价的分散市场主体,推出对话报价的线上交易方式,提高市场主体间信息传递效率和市场透明度。
二是兼顾境内监管规定和国际通行惯例,以平台生成的标准化电子成交单和交易主协议取代线下一对一签订纸质合同,提升跨境贸易融资业务规范程度。
三是提升了交易效率。在跨境贸易融资二级市场交易中引入对话报价的模式,支持并活跃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贸易活动。
四是建立完备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参与机构对底层资产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要求,并严格审核接入机构资质,在主协议中引入完善的违约事件处理规则,提升业务安全性。
应用价值
截至2022年9月末,跨境平台共达成交易134笔,合计金额137.97亿元,接入机构达218家。
一是实现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线上化,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抓手。跨境平台提供包括贸易融资信息登记、同业代付交易、福费廷转让、参数控制、业务权限管理等功能,通过设定业务参数有效控制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业务规模、资金流动方向等要素,有助于人民银行从宏观层面管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方向和规模。
二是拓展国内外金融市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跨境平台接入机构覆盖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丰富的市场参与主体和顺畅的流通渠道拓展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动了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合作融通,为我国金融市场深度开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第十批金融创新案例
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方面,本次发布4个案例,分别是: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率先成功办理了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临港新片区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中国银行等率先为区内优质企业提供了便利化金融服务;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为注册在自贸区的新冠肺炎抗疫药生产企业核定首笔外债便利化额度;临港新片区探索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农业银行为注册在临港新片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办理了上海地区首笔一次性外债登记。
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开展
3月31日,在人行上海总部指导下,上海市金融学会跨境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操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发布后,工行、建行、中信银行等率先成功办理了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案例创新点
该业务为落实“金融30条”中“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要求的重要举措。一是上海市各商业银行可按照“服务实体、真实贸易、真实出表、真实转让、风险可控”的原则,先行在临港新片区内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二是试点初期,可转让资产包括基于国内信用证贸易结算基础上的福费廷和风险参与资产。其他类型贸易融资资产的跨境转让业务将根据“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予以推出。
应用价值
一是有利于境内银行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跨境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满足境外机构配置境内优质金融资产的需求,提升人民币资产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价值和吸引力。
三是有利于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开放型产业聚集,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ⅱ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启动
3月5日,在人行上海总部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发布《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中行上海市分行率先为注册在新片区的企业昂旭(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
5月1日,上海市金融学会跨境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银行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举措服务范围 全力支持上海市“两链”和外贸企业的倡议书》,推动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上海市符合条件的企业。5月6日,中行上海市分行为奥乐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案例创新点
一是《方案》是贯彻落实“金融30条”中“对于符合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区内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直接办理外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境外上市等业务下的跨境人民币收入在境内支付使用”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是《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 尤其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服务范围扩大后的全市供应链、产业链和外贸企业,在以人民币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部分资本项目结算业务时,可以不再需要提交复杂的交易单据,享受便利化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应用价值
一是实行便利化措施后,银行的展业方式从事前逐笔审核真实性材料,调整为事先准入客户资质、事后做好抽查回访,大大简化了业务办理手续,进一步为企业跨境人民币收付及涉外资金的境内使用提供便利。
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供应链、产业链和外贸企业受到较大冲击。该举措有利于保障外贸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转,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ⅲ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2020年4月3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的通知》(上海汇发〔2020〕16号),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2020年4月9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为注册在自贸区的新冠肺炎抗疫药生产企业——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核定首笔外债便利化额度。该企业是创新性生物医药企业,但由于净资产为负,此前无法借入外债。此次,企业从美国关联公司借入资金,支持新冠肺炎病毒抗疫药品生产。初步测算,500万美元的外债便利化额度每年将为企业节约利息费用约40万元人民币。
案例创新点
一是缓解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试点业务推出以后,符合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核定外债额度内自主借入外债,通过充分比较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多渠道融入资金,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弥补了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政策空白。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超过等值500万美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框架享受跨境融资便利。更大规模或具有集团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参与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在自贸试验区推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形成了不同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全主体、全方式和全覆盖的跨境融资便利化。
应用价值
一是有利于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策部署,也有利于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试点业务将进一步便利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科创中心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ⅳ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次性外债登记业务试点
6月5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上海汇发〔2020〕26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不再逐笔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农行新片区分行在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的指导下为注册在新片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城林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了一次性外债登记,这是上海地区首笔一次性外债登记业务。
案例创新点
一是试点企业只需在其自身额度内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无需逐笔办理签约、提款、变更、注销登记。企业在完成一次性外债登记之后,可以在登记额度内随时借用外债,无需多次往返外汇局,进一步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节约了企业的脚底成本。
二是无需事前确定境外债权人。试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一次性外债登记额度内,向不同的境外主体借债。
应用价值
一是大幅简化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流程。通过一次性核定外债额度、逐笔使用的模式,提高了企业从境外融资的效率,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便利企业通过境外融资,丰富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和换汇成本,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临港新片区建设。
第五批金融创新案例
ⅰ自贸试验区内证券公司跨境借款
海通证券与农业银行自贸试验区分行合作,成功完成自贸试验区内证券公司首单境外借款,该公司以自贸试验区分公司为借款主体,将自营持仓的国债或政策性银行金融债质押给德意志银行(中国),由德意志银行(中国)向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出具保函,用于担保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对海通证券自贸试验区分公司的贷款,贷款金额1亿美元。该笔贷款通过FTE账户发放,主要用于海通证券自贸试验区分公司购买中资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债券(海通证券具有境外证券自营资格)。在资金从境外进入分账核算单元,再投资到境外的过程中,农业银行自贸试验区分行对该笔贷款资金划转进行系统报送和监测。
案例创新点
系证券公司首次根据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政策,探索自贸试验区跨境融资业务和以债务融资工具为基础为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提供服务。
应用价值
一是证券公司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借入海外低成本资金,拓展了境外融资渠道,降低了长期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证券经营机构“走出去”和资产的国际化,对证券经营机构具有一定的复制推广价值;
二是证券公司通过购买境外中资企业发行的债券来支持中资企业境外融资,有利于拓宽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
ⅱ自贸试验区多品种混合银团贷款
2015年8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为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组建了国内首个多品种混合银团贷款,开启了自贸试验区银团合作的新模式。此次自贸试验区多品种混合银团贷款由交通银行为主牵头行及代理行,邀请了8家银行共同参与。该银团融资品种包括自由贸易账户流动资金贷款、一般账户流动资金贷款以及一般账户保理融资,银团贷款总额55亿元。
案例创新点
一是该贷款横跨自由贸易账户和普通账户两个账户平台,涵盖3类融资品种,具有差异化提款条件和融资用途的特点,是国内首个多品种综合银团贷款。
二是自由贸易账户银团资金和普通账户银团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既满足区内企业利用不同平台降低综合成本的需求,也符合分账核算业务的监管要求。
应用价值
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利用自由贸易账户和普通账户两个平台,丰富融资品种,匹配融资租赁项目期限,形成组合成本优势,有利于满足融资租赁公司项目投放特性,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更好地推动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发展。
ⅲFT账户跨境理财业务
FT账户跨境理财是指依托分账核算体系,面向上海自贸试验区开立FTE账户和FTN账户的客户发行理财产品。通过FT账户募集本外币资金,投资于区内或境外基础资产。
浦发银行成功发行首单FT账户跨境理财产品,规模为5000万元,收益率为3.6%,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区内企业的信托贷款收益权。
案例创新点
一是在理财产品发行对象和投资标的方面实现了跨境联动。
二是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理财产品,为FTN境外客户提供投资品种。
三是投资标的可以投资区内基础资产,也可以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
应用价值
一是通过FT账户理财产品功能加载,拓展了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有利于客户多元化投资,提高FT账户资金的收益水平,加深银行与区内企业及境外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二是通过FT账户理财产品引入境外资金,拓宽了区内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有利于降低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有利于拓展人民币境外的投资范围和境外人民币资金的保值增值。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