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拙言 來源:零壹財經 2023年,中國金融監管再次迎來巨大變革,銀保監會退出歷史舞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成立。從最初的“一行三會”到“一行兩會”,再到統一的超級監管,金融監管格局經歷了二十年的更替。 在大型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突出問題基本完成整改之際,再來回顧互聯網與金融從邂逅到深度融合再到逐步剝離回歸本質的過程,總不免有些唏噓。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互聯網金融從粗放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各項業務納入監管,成為這段時期我國金融生態最直接的親歷者。 業界通常把2013年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時至今日,剛好十年。但若從互聯網平臺初涉金融的網路支付起算,則剛好二十年。二十年前,也恰逢銀監會成立,一行三會格局初成。 在這二十年中,“互聯網金融”一詞的定義與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的監管環境、業務類型、服務範圍與新生之初不可同日而語。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01 星火 2003年,在“電子商務”這一新興行業,摸著石頭過河的淘寶網遇到了較為棘手的問題。 淘寶網以網路媒介撮合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但彼時的網路不足以讓買賣雙方建立達成交易的基本信任,買家心中顧慮重重,如果提前支付了款項,賣家不發貨怎麼辦? 於是淘寶網想了一個辦法,在賣家和賣家之間設立一個信用仲介,買家的錢先存儲在信用仲介,等交易確認後,信用仲介再把錢打給賣家,交易順利完成。 最好的信用仲介當然是公信力首屈一指的銀行,但當時沒有銀行願意扮演這個角色, 於是淘寶網推出了自建的“擔保交易”模式,這個模式被命名為“支付寶”。 在當時的背景下,支付寶無疑是成功的,它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給淘寶網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交易,知名度直線上升。 支付寶專案啟動一年後,央行在首次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非金融類機構在支付服務市場中的作用日漸增強,成為支付服務市場的重要補充。”這意味著監管肯定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積極作用。 2004年,支付寶開始在淘寶網之外獨立運營。 支付寶的設計思路與成效,給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需求提供瞭解決方案,也開啟了第三方支付的江湖紛爭。 2005年,騰訊成立了自己的支付公司“財付通”。 這一年之後,成百上千家不局限在互聯網行業的、效仿支付寶模式的支付平臺競相成立,與平臺數量成正比的挪用資金、非法套現、洗錢等亂象也隨之而來。 201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籌備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 為了獲取支付牌照,支付寶發生了重大股權變更:變更前,阿裏巴巴集團100%控股支付寶,彼時阿裏巴巴集團主要股東是雅虎和軟銀;變更後,馬雲控股的浙江阿裏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則成了支付寶的全資控股公司。 2011年5月,27家支付企業獲得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業務在互聯網場景中承擔起重要角色,補足了互聯網業務的生態閉環,也為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行業奠定了基礎。截至2015年9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共發放了271張支付牌照。 2013年3月,支付寶的母公司——浙江阿裏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宣佈將以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 互聯網企業由支付向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就此展開。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網路支付走進互聯網企業中心,有著其特定的時代背景。 在支付寶正在籌備的這一年,也就是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也標誌著“一行三會”的分離式金融分業監管體系正式形成。 分離式金融監管體系以業務為區分,監管主體與監管範圍都較為明確,但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成本也較高,不利於混業經營的監管,客觀上加速了中國金融的混業經營進程。 2003年之後,互聯網企業迎來第一個增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針對互聯網經營範圍的監管又較為滯後,於是在原有賽道高歌猛進的同時,跨業經營、混業經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擴張的重要戰略,一些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跨界合作已頗具雛形。 借助網路支付的發展東風,一些基於互聯網的全新金融商業模式在全球萌芽。比如2005年英國的ZOPA、2007年美國的Lending Club,前者是全球第一家網貸機構,後者則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網貸機構。 我國最早的P2P平臺也出現在這一時期。此前宜信的唐寧一直在探索,到2007年拍拍貸成為第一家嚴格意義上的P2P公司,引領了首批網貸行業的探索者。根據公開報導,周世平的紅嶺創投也是受拍拍貸啟發而創立,在後續的發展中,紅嶺創投成為了P2P發展史中不得不提及的公司。 02 燎原 2013年,螞蟻金服的前身小微金服(現螞蟻集團)與天弘基金合作的一款貨幣基金產品“餘額寶”橫空出世,用戶可以在支付寶APP進行購買。 根據天弘基金在2014年公佈的數據,餘額寶產品上線僅7個月,資金規模便突破2500億元,用戶數超過4900萬戶。 7個月的時間,不僅宣告著阿裏巴巴以小微金服為主體進軍金融業的首戰告捷,也讓原本處於行業中下游位置的天弘基金,成為國內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之後,無數企業想複製餘額寶的成功。 餘額寶做的事情很簡單:貨幣基金常規投資管道是短期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等,風險相對較低,餘額寶最大的資金去向是銀行協議存款,銀行協議存款又比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略高,奠定了餘額寶資金的優勢。天弘基金首次披露數據顯示,2500億規模的餘額寶中,超過80%投資的是銀行的協議存款。 同時,在用戶端,餘額寶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理財的便捷。在當時,用戶如果想獲得和餘額寶類似的收益率,要在銀行反復聽理財經理講述表內理財、表外理財、股票型基金、T+0生效、T+1贖回到期等概念,要現場填寫風險評估表、理財協議、產品說明書等書面檔,而在支付寶,只需要操作手機,查看並勾選協議,輸入密碼即可購買。 靠著便捷與支付寶的知名度,餘額寶的用戶資金儲備直線上升,進而有了利率上的優勢。 在贖回層面,餘額寶受貨幣基金的政策優惠——不用承擔所投資標的利率風險,體現在流程上便是用戶可以隨時支取。餘額寶還可以直接用於網購或其他用途,提前支取的利率損失由資金流入方的銀行承擔。 結合種種時代優勢,餘額寶吸收的資金規模越來越大,進而在銀行協議存款上具備更多議價權,用戶看到餘額寶的利率也越來越高。 資金流動性和收益常規情況下是互斥的,流動性強的理財產品,收益一般不高,餘額寶反常的兼具了這兩種品質。 到2017年6月底,餘額寶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43萬億元,超過了招商銀行2016年年底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並直追2016年中國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平均餘額1.63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 餘額寶給全中國的老百姓進行了一場關於互聯網理財的普及教育,讓更多老百姓知道原來買基金這麼簡單。它的成功有其時代紅利,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與銀行資金的短缺加上互聯網的產品思維共同構築了餘額寶的成功。 這也導致2013年之後,類餘額寶的“寶寶類理財”層出不窮,一些實業企業也加入到競爭當中。嗅到威脅的銀行業也改善了自身的理財產品體驗,“三百六十行,行行做金融”。 2013年,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理財、融資產品,“互聯網金融”一詞成為所有市場中最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2014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加迅速,並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也正是2014年,歷經半年多時間研發與測試的微信紅包投入市場,數以億計的微信用戶無不被這種新穎玩法所吸引。由於紅包的發放與領取均需要綁定銀行卡,微信紅包的火爆直接帶動了微信支付的綁卡量,使微信支付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贏得幾何級數增長的新用戶,在彼時一家獨大的第三方支付江湖中撕開了口子。同時,微信紅包繼支付寶後進一步拓寬了網路支付的用戶群體,這為後來“弱紙幣”時代掀開了大幕。 支付寶有餘額寶,微信在財付通中推出了理財通,兩大互聯網巨頭憑藉海量用戶,為之後的行業爆發培育了市場,提升了用戶對網路支付及金融活動的認可度。同樣是2014年,國務院啟動民營銀行試點,首批“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進入籌備期。次年,首批民營銀行獲准成立,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的成立,代表著互聯網巨頭首次手握銀行牌照,也為未來互聯網金融持牌經營打下了基礎。 03 糾正 餘額寶的試水,將另一種互聯網金融業態帶上了巔峰。 P2P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互聯網系、地產系、上市系、國資系平臺粉墨登場,或自營、或投資,爭相加入P2P盛宴。 其中,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成為持牌金融機構旗下規模最大的P2P平臺,在之後的歲月裏,它也成為“P2P-助貸”模式的典型代表。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國內P2P平臺峰值最高達到6251家,上線平臺數量最多的年份為2015年,全年共有2474家平臺上線;非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最多的同樣是2015年,共有1460家。 圖1:P2P網貸行業歷年平臺上線數與年末正常運營數(2007-2019) 來源:零壹智庫 在P2P發展如火如荼之際,監管環境發生著劇烈變化。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提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之後,2016年明確提出“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一詞之差,態度迥異。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了“風險”問題,稱“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 同年,我國金融監管體系迎來重大變革,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後,強化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突出問題加強協調,強化綜合監管,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之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簡稱“銀保監會”),監管主體減少,加上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議事協調機構居中調和,分離式監管正向集中式靠近,“一行兩會”監管時期到來。 直到2020年,央行宣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P2P平臺已全部清零。 04 牌照 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相關法規的出臺,“合規”一詞擺在了金融行業參與者面前。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佈。資管新規從投資範圍、杠杆約束、資訊披露等多個方面細化要求,旨在防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資管新規明確提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資管新規發佈後,銀保監會扎實推進理財業務整改轉型,下大力氣整治各類資管亂象,直擊根源糾正資金脫實向虛與監管套利;組合出拳嚴懲違規,強化理財業務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發揮監管威懾作用;多措並舉指導銀行嚴格制定落實存量業務整改計畫,穩妥有序加快個案處置。 金融領域要嚴格持牌經營,理財端受到約束後,貸款端開始狂飆。 第一步便是謀求牌照。 螞蟻金服(現螞蟻集團)擁有銀行、支付、基金、保險、證券等牌照;騰訊雖然沒有獨立的金融集團,但也囊括了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征信、小貸等牌照;京東也佈局了支付、小貸、基金、保險牌照。 一些起步較晚的互聯網公司失去了支付牌照的申請時機,只能重金收購存量牌照。2012年,京東斥資上億元全資收購網銀線上;2016年,美團以13.5億元的價格收購錢袋寶,同年小米收購捷付睿通65%股權;2017年,滴滴收購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2020年位元組跳動收購(通過創始人張一鳴實際控制)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此外,還有平安、海爾、萬達、滴滴、拼多多、華為等產業巨頭和互聯網新秀,目前只剩下360等還未獲得支付牌照。 老牌互聯網企業通過獲取支付牌照進軍金融領域,新興互聯網企業曲線獲取支付牌照補票。支付牌照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門票,網路小貸、消費金融、民營銀行也成為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標配”。 而支付牌照,很多傳統金融機構都沒有。 支付牌照也只是起點,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行業競爭的加劇,征信牌照與相對而言最難獲得的金控牌照成為從業公司追逐的目標。 互聯網公司對牌照的需求,與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趨勢相同。持牌經營的要求是對過往不規範經營和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肅清,牌照代表著行業准入門檻,有利於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管。 05 放貸 對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來講,放貸不是新鮮事。只是理財之路被堵以後,放貸才顯得火熱。 在“互聯網金融”概念火熱的時候,不是所有互聯網平臺都有本錢做理財,但是它們可以和或正經或不正經的放貸機構合作,用自己的流量為後者導流。 這為一些坐擁流量的互聯網平臺提供了變現思路。導航網站、遊戲平臺、資訊門戶、各類流量APP都掛上了貸款廣告。在一些網頁遊戲中,充值按鈕旁通常配備著貸款廣告,甚至連輸入法裏都有貸款廣告。 例如2014年8月,導航網站二三四五首次試水金融業務,與中銀消費金融推出了互聯網貸款產品“隨心貸”,面向個人用戶提供額度在1000-5000元的小額貸款。 PC時代的導航網站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漸沒落,但二三四五在導流貸款的加持下反而成了新金融概念股的當紅炸子雞,市值一度達到約600億元。 原有放貸模式中,主要針對申請人發放消費類貸款業務,具有方便靈活的借款與還款方式,以及即時審批、快速到賬的特性,這種放貸類型被稱為“現金貸”。這種野蠻放貸的方式引發了監管警惕,並快速對相關管道進行封堵。 現金貸遭到整治後,淘汰掉了一批實力欠缺的互聯網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則繼續向前。 馬雲在2016年阿裏巴巴投資者日大會上說,“GMV從來不是我們的核心指標,如果你需要一個健康的商業基礎設施,電商、物流、金融、大數據和雲計算、跨境五大元素不可或缺。” 2018年之後,螞蟻金服已經成長為了一家全牌照金控集團,手握銀行、支付、基金、保險、證券牌照,通過支付寶超級APP讓用戶獲得國內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餘額寶、花唄、借唄三款產品都是同類產品中規模最大的,這給螞蟻金服提供上百億利潤。 後續整改過程中螞蟻集團又追加了網路小貸、消金牌照,征信牌照的申請也在受理中。 06 轉型 很快,貸款業務也步了理財業務的後塵。 從《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到《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均對互聯網貸款原則、行銷行為、資金管控、資訊採集與使用、全流程風險管理、聯合貸款、消費者保護等方面作了具體細化的政策約定,厘清了互聯網貸款的邊界與原則。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當前仍在從事相關業務的,主要集中在平臺型金融公司,無相關資質的,只能面臨著轉型。 轉型的表像體現,便是更名。 最早,互聯網公司金融業務的命名方式簡單粗暴,直接是“平臺名+金融”,比如百度金融、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伴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根據業務實質認定業務屬性”的穿透式監管方法為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業務劃定了紅線,相關公司紛紛開啟了以“金服/數科”為主的第一次大規模更名潮,比如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新浪金融改名為新浪數科。 更名為表,業務重心轉移為裏。更名之後,相關公司在實際展業中更加強調自身在互聯網領域所積累的技術經驗,為金融機構提供流量、數據、技術上的輸出與輔助,以此降低自身業務風險。對此,業內有一個常用的表述:技術賦能。 07 整改 2020年,螞蟻集團籌備上市。 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IPO”的聚光燈下,2020年10月末,馬雲自稱“金融的非官方非專業人士”,在外灘金融峰會發表了一番慷慨陳詞的演講。該演講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為了一系列行業驚雷的導火索。 11月2日,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這意味著網路小貸機構的杠杆受到了限制,同時,純導流的合作模式也被遏止。 同日,一篇題為《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的文章表示,如果某一種科技創新在運用過程中能夠提高效率或者節約成本來幫助改進現有金融體系,那麼這一科技創新就會融入現有體系。因此,迄今為止,科技創新不是顛覆了金融體系,而是經過實踐檢驗後逐步融入了金融體系。金融業本身就是資訊科技行業。 11月3日,上交所發佈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同日,螞蟻集團於港交所公告稱,暫緩H股上市,公司將儘快公佈有關螞蟻集團暫緩H股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的進一步詳情。 根據上交所公告,螞蟻集團暫緩IPO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二是公司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資訊披露要求。 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進行了約談,金融管理部門根據金融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指出了螞蟻集團此前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藐視監管合規要求,存在違規監管套利行為;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排斥同業經營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消費者投訴等。 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了重點業務領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歸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嚴禁不正當競爭。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征信業務,保護個人數據隱私。三是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確保資本充足、關聯交易合規。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審慎監管要求嚴格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五是依法合規開展證券基金業務,強化證券類機構治理,合規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隨後,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撰文表示,客戶的資金存放、借貸和支付都屬於金融活動,提供這些金融服務的市場主體本質上是信用仲介與資訊仲介的結合體。 從消費者服務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費者支付的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再如“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 郭武平強調,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落腳點是金融,本質是金融服務,因此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 螞蟻集團之後,2021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位元組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數科、新浪金融、蘇寧金融、國美金融科技、攜程金融等13家平臺金融企業。 監管部門對網路平臺企業從事金融業務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主要聚焦在金融持牌經營、支付回歸本源、打破資訊壟斷、強化風險隔離、完善公司治理、規範資產證券化產品及上市行為、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七個方面。 08 數據治理 數據是整治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平臺金融的重要一環。 同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平臺金融最大的優勢便是海量的用戶數據,通過用戶畫像與精准建模等金融業務流程,可將個人行為數據進一步提取為金融數據。 可以說,相當長的時間內,數據是平臺金融在行業競爭中最大的護城河。有數據支撐,一是可以研發與測試各項科技能力,二是金融業務得以快速推進,數據量越大,輔助決策相對越精准,更有利於市場判斷。 但從另一面來講,海量數據也構成了壟斷的先決條件,不利於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故而整改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便是數據治理。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旨在規範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 202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對個人資訊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數據處理方式均進行了明確規定,強調了個人資訊使用過程中的充分告知權和個人同意權。 2022年1月1日,《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21〕第4號)正式施行,該辦法進一步強調了征信業務的持牌化,例如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應當依法取得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機構許可。同時,《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明確表示,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取得合法征信業務資質的市場機構開展商業合作獲取征信服務。 此前,個人信用資訊的“斷直連”是人民銀行對13家平臺金融的窗口指導,《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施行後,“斷直連”升級成為面向整體金融業的政策要求,成為影響行業發展和未來格局的關鍵因素。 考慮到信用數據“斷直連”將給互聯網平臺、數據公司等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模式帶來較大的調整壓力,《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設置了過渡期,允許暫未取得征信業務資質但實質從事征信業務的市場機構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截至發文日,該項整改過渡期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 09 行動 2021年6月,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消金”)在重慶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黃浩,註冊資本80億元人民幣,為目前開業消費金融公司中註冊資本最高。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大股東、出資占比50%。 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6個月內完成“花唄”“借唄”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後,“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其他金融機構借助螞蟻集團提供的數據資訊所發放的消費信貸,不再標掛“花唄”“借唄”名稱。 11月,“花唄”產品啟動品牌隔離,由螞蟻消金出資的仍稱“花唄”,由其他金融機構出資的服務叫做“信用購”,“借唄”同理,其他金融機構出資的被稱為“信用貸”。 由於螞蟻集團存在征信業務(芝麻信用),按照當時已經發佈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螞蟻集團整改過程中也需申請征信牌照。 11月26日,央行官網發佈公示通知稱,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錢塘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 2022年底,重慶銀保監局同意螞蟻消金將註冊資本由80億元增加至185億元。增資完成後,螞蟻消金成為國內註冊資本金最多的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螞蟻集團仍是實際控制人,第二大股東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杭州市人民政府。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螞蟻消金增資反映螞蟻集團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存量業務轉移到消金公司,需要滿足相應的杠杆率等監管要求。要確保既有的業務規模以及未來的增長空間,增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從更大的行業視角來看,螞蟻消金增資也反映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改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進展。 除螞蟻集團外,其他平臺應對監管環境的變化也做出了相應舉措,核心便是削弱金融業務的比重或者進行拆分。 京東弱化了金融服務的比重,強化了與金融業內的科技合作,小米與360則是進行金融業務拆分。金融業務的拆分旨在防止集團內關聯交易,保障金融業務的獨立自主性,防止風險串連。 平臺金融商業模式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力,更名為“科技”,順應數據領域監管大勢,也為自身開闢了更廣闊的業務空間。 2023年1月,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 1月7日,螞蟻集團發佈“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披露,通過調整主要股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上層結構,推動股東投票權與經濟利益相匹配:從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雲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讓治理結構更加穩健,以利於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調整前,馬雲間接控制著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為實際控制人。調整後,螞蟻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係,各股東未單獨或共同在螞蟻集團股東大會層面形成控制,也不存在任何股東所提名的董事人數超過全體董事半數的情形。因此,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這一變更進而影響到螞蟻集團控股的其他公司。 變更之後,由於螞蟻集團無實際控制人,螞蟻消金第二大股東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為螞蟻消金實控人。 同時,正在申請征信牌照的錢塘征信,實控人也將變更為浙江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0 新格局 二十大之後,中國金融監管體制迎來了最大的一場變革。 最高層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員會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和問題等,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同時,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 由中央到地方的監管主體也迎來巨大變化。中央層面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同時,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職責,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地方則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統籌優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 統一監管,是二十大以後中國監管體系變革的主基調,這也區別於此前的分離式監管,更好地發揮監管職責。 平臺金融背靠互聯網平臺,流量優勢明顯,也極易誕生混業經營業態。整改之前,絕大多數平臺金融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的形式實現了銀行、證券與保險的混業經營。伴隨著多年整改,混業經營變為單業直營,集團公司的拆分成為主流。 金融業務歸金融監管,科技創新融入到金融體系中。 歸根結底,在健康的金融體系中,是金融領域誕生多個科技助力,而非科技領域誕生多個金融主體。 伴隨著監管格局的變化,金融行業內的生態格局也發生了轉變。強牌照時代,持牌金融機構再次站在主流位置,曾經的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平臺金融要麼積極獲取牌照進入“體制內”,要麼發揮自身優勢,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成為後者的科技補充。 未來,開放一詞將成為平臺金融發展中重要關鍵字。 第一是對持牌金融機構的開放。 綜觀近年趨勢,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在行業競爭中也在積極學習互聯網產品的設計理念,力圖以互聯網思維提升用戶體驗,客觀造就了“金融產品日漸豐富,用戶體驗持續提升”的良好態勢。未來,金融領域內的科技助力與持牌金融機構間的合作有望加深,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與業務升級。 平臺金融的優勢依然在於海量用戶、前沿科技與創新機制,多年整改有助於平臺金融把握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科技屬性。平臺金融的陸續改名,也是這種趨勢下的必然解法。 第二是快步融入到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體系中。 “堅持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也賦予了平臺金融再出發的發展機會,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推進,立足於我國金融領域的科技能力同樣可以融入國際化的金融體系中,以所積累的數據能力、科技能力,為全世界的金融資源充分流動提供穩定助力。
作者:沈拙言 來源:零壹財經 2023年,中國金融監管再次迎來巨大變革,銀保監會退出歷史舞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成立。從最初的“一行三會”到“一行兩會”,再到統一的超級監管,金融監管格局經歷了二十年的更替。 在大型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突出問題基本完成整改之際,再來回顧互聯網與金融從邂逅到深度融合再到逐步剝離回歸本質的過程,總不免有些唏噓。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互聯網金融從粗放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各項業務納入監管,成為這段時期我國金融生態最直接的親歷者。 業界通常把2013年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時至今日,剛好十年。但若從互聯網平臺初涉金融的網路支付起算,則剛好二十年。二十年前,也恰逢銀監會成立,一行三會格局初成。 在這二十年中,“互聯網金融”一詞的定義與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的監管環境、業務類型、服務範圍與新生之初不可同日而語。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01 星火 2003年,在“電子商務”這一新興行業,摸著石頭過河的淘寶網遇到了較為棘手的問題。 淘寶網以網路媒介撮合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但彼時的網路不足以讓買賣雙方建立達成交易的基本信任,買家心中顧慮重重,如果提前支付了款項,賣家不發貨怎麼辦? 於是淘寶網想了一個辦法,在賣家和賣家之間設立一個信用仲介,買家的錢先存儲在信用仲介,等交易確認後,信用仲介再把錢打給賣家,交易順利完成。 最好的信用仲介當然是公信力首屈一指的銀行,但當時沒有銀行願意扮演這個角色, 於是淘寶網推出了自建的“擔保交易”模式,這個模式被命名為“支付寶”。 在當時的背景下,支付寶無疑是成功的,它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給淘寶網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交易,知名度直線上升。 支付寶專案啟動一年後,央行在首次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非金融類機構在支付服務市場中的作用日漸增強,成為支付服務市場的重要補充。”這意味著監管肯定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積極作用。 2004年,支付寶開始在淘寶網之外獨立運營。 支付寶的設計思路與成效,給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需求提供瞭解決方案,也開啟了第三方支付的江湖紛爭。 2005年,騰訊成立了自己的支付公司“財付通”。 這一年之後,成百上千家不局限在互聯網行業的、效仿支付寶模式的支付平臺競相成立,與平臺數量成正比的挪用資金、非法套現、洗錢等亂象也隨之而來。 201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籌備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 為了獲取支付牌照,支付寶發生了重大股權變更:變更前,阿裏巴巴集團100%控股支付寶,彼時阿裏巴巴集團主要股東是雅虎和軟銀;變更後,馬雲控股的浙江阿裏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則成了支付寶的全資控股公司。 2011年5月,27家支付企業獲得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業務在互聯網場景中承擔起重要角色,補足了互聯網業務的生態閉環,也為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行業奠定了基礎。截至2015年9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共發放了271張支付牌照。 2013年3月,支付寶的母公司——浙江阿裏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宣佈將以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 互聯網企業由支付向金融服務的商業模式,就此展開。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網路支付走進互聯網企業中心,有著其特定的時代背景。 在支付寶正在籌備的這一年,也就是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也標誌著“一行三會”的分離式金融分業監管體系正式形成。 分離式金融監管體系以業務為區分,監管主體與監管範圍都較為明確,但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成本也較高,不利於混業經營的監管,客觀上加速了中國金融的混業經營進程。 2003年之後,互聯網企業迎來第一個增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針對互聯網經營範圍的監管又較為滯後,於是在原有賽道高歌猛進的同時,跨業經營、混業經營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擴張的重要戰略,一些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跨界合作已頗具雛形。 借助網路支付的發展東風,一些基於互聯網的全新金融商業模式在全球萌芽。比如2005年英國的ZOPA、2007年美國的Lending Club,前者是全球第一家網貸機構,後者則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網貸機構。 我國最早的P2P平臺也出現在這一時期。此前宜信的唐寧一直在探索,到2007年拍拍貸成為第一家嚴格意義上的P2P公司,引領了首批網貸行業的探索者。根據公開報導,周世平的紅嶺創投也是受拍拍貸啟發而創立,在後續的發展中,紅嶺創投成為了P2P發展史中不得不提及的公司。 02 燎原 2013年,螞蟻金服的前身小微金服(現螞蟻集團)與天弘基金合作的一款貨幣基金產品“餘額寶”橫空出世,用戶可以在支付寶APP進行購買。 根據天弘基金在2014年公佈的數據,餘額寶產品上線僅7個月,資金規模便突破2500億元,用戶數超過4900萬戶。 7個月的時間,不僅宣告著阿裏巴巴以小微金服為主體進軍金融業的首戰告捷,也讓原本處於行業中下游位置的天弘基金,成為國內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之後,無數企業想複製餘額寶的成功。 餘額寶做的事情很簡單:貨幣基金常規投資管道是短期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等,風險相對較低,餘額寶最大的資金去向是銀行協議存款,銀行協議存款又比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略高,奠定了餘額寶資金的優勢。天弘基金首次披露數據顯示,2500億規模的餘額寶中,超過80%投資的是銀行的協議存款。 同時,在用戶端,餘額寶讓用戶更直觀地感受到理財的便捷。在當時,用戶如果想獲得和餘額寶類似的收益率,要在銀行反復聽理財經理講述表內理財、表外理財、股票型基金、T+0生效、T+1贖回到期等概念,要現場填寫風險評估表、理財協議、產品說明書等書面檔,而在支付寶,只需要操作手機,查看並勾選協議,輸入密碼即可購買。 靠著便捷與支付寶的知名度,餘額寶的用戶資金儲備直線上升,進而有了利率上的優勢。 在贖回層面,餘額寶受貨幣基金的政策優惠——不用承擔所投資標的利率風險,體現在流程上便是用戶可以隨時支取。餘額寶還可以直接用於網購或其他用途,提前支取的利率損失由資金流入方的銀行承擔。 結合種種時代優勢,餘額寶吸收的資金規模越來越大,進而在銀行協議存款上具備更多議價權,用戶看到餘額寶的利率也越來越高。 資金流動性和收益常規情況下是互斥的,流動性強的理財產品,收益一般不高,餘額寶反常的兼具了這兩種品質。 到2017年6月底,餘額寶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43萬億元,超過了招商銀行2016年年底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並直追2016年中國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平均餘額1.63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 餘額寶給全中國的老百姓進行了一場關於互聯網理財的普及教育,讓更多老百姓知道原來買基金這麼簡單。它的成功有其時代紅利,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與銀行資金的短缺加上互聯網的產品思維共同構築了餘額寶的成功。 這也導致2013年之後,類餘額寶的“寶寶類理財”層出不窮,一些實業企業也加入到競爭當中。嗅到威脅的銀行業也改善了自身的理財產品體驗,“三百六十行,行行做金融”。 2013年,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理財、融資產品,“互聯網金融”一詞成為所有市場中最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2014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更加迅速,並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也正是2014年,歷經半年多時間研發與測試的微信紅包投入市場,數以億計的微信用戶無不被這種新穎玩法所吸引。由於紅包的發放與領取均需要綁定銀行卡,微信紅包的火爆直接帶動了微信支付的綁卡量,使微信支付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贏得幾何級數增長的新用戶,在彼時一家獨大的第三方支付江湖中撕開了口子。同時,微信紅包繼支付寶後進一步拓寬了網路支付的用戶群體,這為後來“弱紙幣”時代掀開了大幕。 支付寶有餘額寶,微信在財付通中推出了理財通,兩大互聯網巨頭憑藉海量用戶,為之後的行業爆發培育了市場,提升了用戶對網路支付及金融活動的認可度。同樣是2014年,國務院啟動民營銀行試點,首批“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進入籌備期。次年,首批民營銀行獲准成立,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的成立,代表著互聯網巨頭首次手握銀行牌照,也為未來互聯網金融持牌經營打下了基礎。 03 糾正 餘額寶的試水,將另一種互聯網金融業態帶上了巔峰。 P2P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互聯網系、地產系、上市系、國資系平臺粉墨登場,或自營、或投資,爭相加入P2P盛宴。 其中,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成為持牌金融機構旗下規模最大的P2P平臺,在之後的歲月裏,它也成為“P2P-助貸”模式的典型代表。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國內P2P平臺峰值最高達到6251家,上線平臺數量最多的年份為2015年,全年共有2474家平臺上線;非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最多的同樣是2015年,共有1460家。 圖1:P2P網貸行業歷年平臺上線數與年末正常運營數(2007-2019) 來源:零壹智庫 在P2P發展如火如荼之際,監管環境發生著劇烈變化。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提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之後,2016年明確提出“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一詞之差,態度迥異。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了“風險”問題,稱“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 同年,我國金融監管體系迎來重大變革,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後,強化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突出問題加強協調,強化綜合監管,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之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簡稱“銀保監會”),監管主體減少,加上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議事協調機構居中調和,分離式監管正向集中式靠近,“一行兩會”監管時期到來。 直到2020年,央行宣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P2P平臺已全部清零。 04 牌照 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相關法規的出臺,“合規”一詞擺在了金融行業參與者面前。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佈。資管新規從投資範圍、杠杆約束、資訊披露等多個方面細化要求,旨在防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資管新規明確提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資管新規發佈後,銀保監會扎實推進理財業務整改轉型,下大力氣整治各類資管亂象,直擊根源糾正資金脫實向虛與監管套利;組合出拳嚴懲違規,強化理財業務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發揮監管威懾作用;多措並舉指導銀行嚴格制定落實存量業務整改計畫,穩妥有序加快個案處置。 金融領域要嚴格持牌經營,理財端受到約束後,貸款端開始狂飆。 第一步便是謀求牌照。 螞蟻金服(現螞蟻集團)擁有銀行、支付、基金、保險、證券等牌照;騰訊雖然沒有獨立的金融集團,但也囊括了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征信、小貸等牌照;京東也佈局了支付、小貸、基金、保險牌照。 一些起步較晚的互聯網公司失去了支付牌照的申請時機,只能重金收購存量牌照。2012年,京東斥資上億元全資收購網銀線上;2016年,美團以13.5億元的價格收購錢袋寶,同年小米收購捷付睿通65%股權;2017年,滴滴收購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2020年位元組跳動收購(通過創始人張一鳴實際控制)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此外,還有平安、海爾、萬達、滴滴、拼多多、華為等產業巨頭和互聯網新秀,目前只剩下360等還未獲得支付牌照。 老牌互聯網企業通過獲取支付牌照進軍金融領域,新興互聯網企業曲線獲取支付牌照補票。支付牌照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門票,網路小貸、消費金融、民營銀行也成為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標配”。 而支付牌照,很多傳統金融機構都沒有。 支付牌照也只是起點,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行業競爭的加劇,征信牌照與相對而言最難獲得的金控牌照成為從業公司追逐的目標。 互聯網公司對牌照的需求,與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趨勢相同。持牌經營的要求是對過往不規範經營和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肅清,牌照代表著行業准入門檻,有利於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管。 05 放貸 對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來講,放貸不是新鮮事。只是理財之路被堵以後,放貸才顯得火熱。 在“互聯網金融”概念火熱的時候,不是所有互聯網平臺都有本錢做理財,但是它們可以和或正經或不正經的放貸機構合作,用自己的流量為後者導流。 這為一些坐擁流量的互聯網平臺提供了變現思路。導航網站、遊戲平臺、資訊門戶、各類流量APP都掛上了貸款廣告。在一些網頁遊戲中,充值按鈕旁通常配備著貸款廣告,甚至連輸入法裏都有貸款廣告。 例如2014年8月,導航網站二三四五首次試水金融業務,與中銀消費金融推出了互聯網貸款產品“隨心貸”,面向個人用戶提供額度在1000-5000元的小額貸款。 PC時代的導航網站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漸沒落,但二三四五在導流貸款的加持下反而成了新金融概念股的當紅炸子雞,市值一度達到約600億元。 原有放貸模式中,主要針對申請人發放消費類貸款業務,具有方便靈活的借款與還款方式,以及即時審批、快速到賬的特性,這種放貸類型被稱為“現金貸”。這種野蠻放貸的方式引發了監管警惕,並快速對相關管道進行封堵。 現金貸遭到整治後,淘汰掉了一批實力欠缺的互聯網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則繼續向前。 馬雲在2016年阿裏巴巴投資者日大會上說,“GMV從來不是我們的核心指標,如果你需要一個健康的商業基礎設施,電商、物流、金融、大數據和雲計算、跨境五大元素不可或缺。” 2018年之後,螞蟻金服已經成長為了一家全牌照金控集團,手握銀行、支付、基金、保險、證券牌照,通過支付寶超級APP讓用戶獲得國內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餘額寶、花唄、借唄三款產品都是同類產品中規模最大的,這給螞蟻金服提供上百億利潤。 後續整改過程中螞蟻集團又追加了網路小貸、消金牌照,征信牌照的申請也在受理中。 06 轉型 很快,貸款業務也步了理財業務的後塵。 從《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到《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均對互聯網貸款原則、行銷行為、資金管控、資訊採集與使用、全流程風險管理、聯合貸款、消費者保護等方面作了具體細化的政策約定,厘清了互聯網貸款的邊界與原則。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當前仍在從事相關業務的,主要集中在平臺型金融公司,無相關資質的,只能面臨著轉型。 轉型的表像體現,便是更名。 最早,互聯網公司金融業務的命名方式簡單粗暴,直接是“平臺名+金融”,比如百度金融、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伴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根據業務實質認定業務屬性”的穿透式監管方法為互聯網平臺的金融業務劃定了紅線,相關公司紛紛開啟了以“金服/數科”為主的第一次大規模更名潮,比如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新浪金融改名為新浪數科。 更名為表,業務重心轉移為裏。更名之後,相關公司在實際展業中更加強調自身在互聯網領域所積累的技術經驗,為金融機構提供流量、數據、技術上的輸出與輔助,以此降低自身業務風險。對此,業內有一個常用的表述:技術賦能。 07 整改 2020年,螞蟻集團籌備上市。 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IPO”的聚光燈下,2020年10月末,馬雲自稱“金融的非官方非專業人士”,在外灘金融峰會發表了一番慷慨陳詞的演講。該演講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為了一系列行業驚雷的導火索。 11月2日,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這意味著網路小貸機構的杠杆受到了限制,同時,純導流的合作模式也被遏止。 同日,一篇題為《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的文章表示,如果某一種科技創新在運用過程中能夠提高效率或者節約成本來幫助改進現有金融體系,那麼這一科技創新就會融入現有體系。因此,迄今為止,科技創新不是顛覆了金融體系,而是經過實踐檢驗後逐步融入了金融體系。金融業本身就是資訊科技行業。 11月3日,上交所發佈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同日,螞蟻集團於港交所公告稱,暫緩H股上市,公司將儘快公佈有關螞蟻集團暫緩H股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的進一步詳情。 根據上交所公告,螞蟻集團暫緩IPO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二是公司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資訊披露要求。 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進行了約談,金融管理部門根據金融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指出了螞蟻集團此前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藐視監管合規要求,存在違規監管套利行為;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排斥同業經營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消費者投訴等。 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了重點業務領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歸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嚴禁不正當競爭。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征信業務,保護個人數據隱私。三是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確保資本充足、關聯交易合規。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審慎監管要求嚴格整改違規信貸、保險、理財等金融活動。五是依法合規開展證券基金業務,強化證券類機構治理,合規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隨後,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撰文表示,客戶的資金存放、借貸和支付都屬於金融活動,提供這些金融服務的市場主體本質上是信用仲介與資訊仲介的結合體。 從消費者服務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費者支付的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再如“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 郭武平強調,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落腳點是金融,本質是金融服務,因此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和持牌金融機構一樣,其客戶都屬於金融消費者。 螞蟻集團之後,2021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位元組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數科、新浪金融、蘇寧金融、國美金融科技、攜程金融等13家平臺金融企業。 監管部門對網路平臺企業從事金融業務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主要聚焦在金融持牌經營、支付回歸本源、打破資訊壟斷、強化風險隔離、完善公司治理、規範資產證券化產品及上市行為、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七個方面。 08 數據治理 數據是整治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平臺金融的重要一環。 同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平臺金融最大的優勢便是海量的用戶數據,通過用戶畫像與精准建模等金融業務流程,可將個人行為數據進一步提取為金融數據。 可以說,相當長的時間內,數據是平臺金融在行業競爭中最大的護城河。有數據支撐,一是可以研發與測試各項科技能力,二是金融業務得以快速推進,數據量越大,輔助決策相對越精准,更有利於市場判斷。 但從另一面來講,海量數據也構成了壟斷的先決條件,不利於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故而整改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便是數據治理。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旨在規範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 202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對個人資訊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數據處理方式均進行了明確規定,強調了個人資訊使用過程中的充分告知權和個人同意權。 2022年1月1日,《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21〕第4號)正式施行,該辦法進一步強調了征信業務的持牌化,例如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應當依法取得中國人民銀行個人征信機構許可。同時,《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明確表示,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取得合法征信業務資質的市場機構開展商業合作獲取征信服務。 此前,個人信用資訊的“斷直連”是人民銀行對13家平臺金融的窗口指導,《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施行後,“斷直連”升級成為面向整體金融業的政策要求,成為影響行業發展和未來格局的關鍵因素。 考慮到信用數據“斷直連”將給互聯網平臺、數據公司等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模式帶來較大的調整壓力,《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設置了過渡期,允許暫未取得征信業務資質但實質從事征信業務的市場機構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截至發文日,該項整改過渡期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 09 行動 2021年6月,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消金”)在重慶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黃浩,註冊資本80億元人民幣,為目前開業消費金融公司中註冊資本最高。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大股東、出資占比50%。 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6個月內完成“花唄”“借唄”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後,“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其他金融機構借助螞蟻集團提供的數據資訊所發放的消費信貸,不再標掛“花唄”“借唄”名稱。 11月,“花唄”產品啟動品牌隔離,由螞蟻消金出資的仍稱“花唄”,由其他金融機構出資的服務叫做“信用購”,“借唄”同理,其他金融機構出資的被稱為“信用貸”。 由於螞蟻集團存在征信業務(芝麻信用),按照當時已經發佈的《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螞蟻集團整改過程中也需申請征信牌照。 11月26日,央行官網發佈公示通知稱,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錢塘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 2022年底,重慶銀保監局同意螞蟻消金將註冊資本由80億元增加至185億元。增資完成後,螞蟻消金成為國內註冊資本金最多的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螞蟻集團仍是實際控制人,第二大股東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杭州市人民政府。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螞蟻消金增資反映螞蟻集團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存量業務轉移到消金公司,需要滿足相應的杠杆率等監管要求。要確保既有的業務規模以及未來的增長空間,增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從更大的行業視角來看,螞蟻消金增資也反映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改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進展。 除螞蟻集團外,其他平臺應對監管環境的變化也做出了相應舉措,核心便是削弱金融業務的比重或者進行拆分。 京東弱化了金融服務的比重,強化了與金融業內的科技合作,小米與360則是進行金融業務拆分。金融業務的拆分旨在防止集團內關聯交易,保障金融業務的獨立自主性,防止風險串連。 平臺金融商業模式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驅動力,更名為“科技”,順應數據領域監管大勢,也為自身開闢了更廣闊的業務空間。 2023年1月,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 1月7日,螞蟻集團發佈“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披露,通過調整主要股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上層結構,推動股東投票權與經濟利益相匹配:從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雲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讓治理結構更加穩健,以利於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調整前,馬雲間接控制著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為實際控制人。調整後,螞蟻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係,各股東未單獨或共同在螞蟻集團股東大會層面形成控制,也不存在任何股東所提名的董事人數超過全體董事半數的情形。因此,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這一變更進而影響到螞蟻集團控股的其他公司。 變更之後,由於螞蟻集團無實際控制人,螞蟻消金第二大股東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為螞蟻消金實控人。 同時,正在申請征信牌照的錢塘征信,實控人也將變更為浙江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0 新格局 二十大之後,中國金融監管體制迎來了最大的一場變革。 最高層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員會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和問題等,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 同時,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 由中央到地方的監管主體也迎來巨大變化。中央層面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同時,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職責,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地方則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統籌優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 統一監管,是二十大以後中國監管體系變革的主基調,這也區別於此前的分離式監管,更好地發揮監管職責。 平臺金融背靠互聯網平臺,流量優勢明顯,也極易誕生混業經營業態。整改之前,絕大多數平臺金融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的形式實現了銀行、證券與保險的混業經營。伴隨著多年整改,混業經營變為單業直營,集團公司的拆分成為主流。 金融業務歸金融監管,科技創新融入到金融體系中。 歸根結底,在健康的金融體系中,是金融領域誕生多個科技助力,而非科技領域誕生多個金融主體。 伴隨著監管格局的變化,金融行業內的生態格局也發生了轉變。強牌照時代,持牌金融機構再次站在主流位置,曾經的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平臺金融要麼積極獲取牌照進入“體制內”,要麼發揮自身優勢,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成為後者的科技補充。 未來,開放一詞將成為平臺金融發展中重要關鍵字。 第一是對持牌金融機構的開放。 綜觀近年趨勢,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在行業競爭中也在積極學習互聯網產品的設計理念,力圖以互聯網思維提升用戶體驗,客觀造就了“金融產品日漸豐富,用戶體驗持續提升”的良好態勢。未來,金融領域內的科技助力與持牌金融機構間的合作有望加深,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的數位化轉型與業務升級。 平臺金融的優勢依然在於海量用戶、前沿科技與創新機制,多年整改有助於平臺金融把握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科技屬性。平臺金融的陸續改名,也是這種趨勢下的必然解法。 第二是快步融入到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體系中。 “堅持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也賦予了平臺金融再出發的發展機會,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推進,立足於我國金融領域的科技能力同樣可以融入國際化的金融體系中,以所積累的數據能力、科技能力,為全世界的金融資源充分流動提供穩定助力。 資產管理 新格局 平臺金融 全牌照金控集團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