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且不均衡,通胀和经济前景分化各国货币政策不同步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且不均衡
2023年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当下的全球经济究竟是暖意融融,还是暖中带寒?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给出了自己的判断。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2023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1.5%,2024年增幅将放缓至1.4%。其中,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2.1%,2024年增速将放缓至1.5%;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为0.7%和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测值均为4.0%。
IMF是在秋季年会中发布上述报告的。IMF与世界银行2023年秋季年会于10月9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拉开帷幕,年会将持续至10月15日。此次年会聚焦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年会期间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财政监测报告》,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作出最新研判。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继续从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负面因素中缓慢复苏并展现出韧性,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且不均衡,各国分化趋势日益扩大。报告指出,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更为明显。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展现出的韧性强于预期。IMF呼吁发达国家为债务负担沉重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世界银行也希望大幅增加未来向困难国家提供的贷款规模。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激进加息进程的推进,累计加息幅度越来越大,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引发关注。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本次年会中表示,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仍将远低于过去20年3.8%的平均水平,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产出因持续受到冲击损失了3.7万亿美元。最贫穷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因其缓冲受损经济和支持最弱势群体的能力有限。尽管如此,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面对美联储和其他经济体央行为对抗飙升的通胀而持续提升利率,全球经济仍然强劲,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考虑到通胀可能再度飙升的风险,格奥尔基耶娃敦促各经济体央行“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利率”,认为避免过早放松紧缩政策至关重要。对抗通胀是第一要务。
报告同时警告称,由地缘政治紧张因素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加剧,这不仅会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限制,阻碍跨境资本和技术流动,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妨碍在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全球多边合作。就巴以新一轮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IMF目前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希望事态早日平息。他认为目前进行评估为时过早。古兰沙说,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显著上涨,而此前有危机或冲突发生时,类似情况也曾出现。这反映出巴以冲突可能对地区石油生产及运输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各界对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IMF和世界银行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视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两大国际金融支柱。格奥尔基耶娃在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呼吁IMF更好地反映过去10年全球经济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国的崛起。她说:“有必要不断改变,以反映世界经济的变化。”她暗指中国在IMF中6%的投票权份额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符,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约为上述数字的3倍。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IMF能够多次动员并克服观点分歧,这让她感到鼓舞。她谈到投票权的变化时说:“我对我们将实现这一目标感到乐观。”
传统上,IMF的每个成员国都根据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拥有所谓的配额,配额决定了该国对IMF缴纳的会费额度以及在该机构中的投票权重和获得紧急融资的机会。作为IMF最大的股东,美国持有约17%的股份,因此拥有对配额决定的否决权,而配额决定需要85%的支持。
IMF发布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通胀和经济前景分化各国货币政策不同步
在实施了一年多的连续大幅加息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正在逐步迈向结束本轮紧缩周期的阶段。不过,由于当前抗击高通胀的任务尚未完全结束,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全球利率水平仍将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而长时间的高利率水平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债务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表示,伴随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仍处高位且仅缓慢下降,与当前市场定价所体现的程度相比,央行可能需要在更长时间内实施更加从紧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降低通胀方面已取得了更多进展,提前加息的好处正在显现。但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差异。通胀和经济前景分化的加剧,可能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开始不同步。
在过去一年中,加息的传导效应可能已经减弱,因为企业和家庭延长了债务偿还期限,或是使用了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来支撑其资产负债表和支付利息。然而,这些因素可能不足以避免出现还款困难加剧的趋势。事实上,由于企业融资环境收紧,现金与利息支出之比较低的企业(即拥有缓冲较少的较脆弱企业)的占比在过去两年中有所反弹,包括在新兴市场。这种反弹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明显。同样,按揭贷款借款人将持续面临更高的还款负担,这会导致房市活动放缓和房价进一步下跌。由于主要央行大幅收紧了货币政策,自2022年底以来,全球实际房价一直在下跌。2023年第一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实际房价下跌了8.4%,而新兴市场的房价跌幅较小,约为2.4%。数据显示,在浮动利率按揭贷款占比较高且房价高于疫情发生前平均水平的国家,其房价跌幅已达到两位数。
另外,《报告》显示,银行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主要贷款人的角色,在利率上涨并削弱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情况下,银行预计将面临更大的信贷损失。总体来看,银行体系似乎已谨慎地计提了更多准备金以应对违约的增加,而许多国家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似乎足以覆盖不良贷款。利率上涨也应能支持新增银行贷款的净息差。尽管如此,历史表明,当经济体陷入衰退时信贷风险可能会迅速恶化,贷款需求也可能急剧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高企的通胀意味着各国央行可能不得不将政策利率保持在更高水平,这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其中的一个危险信号是个人和企业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下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风险’。提高举债成本是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所要实现的一个结果。然而,其风险在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可能已经岌岌可危,而更高的利率可能会加深他们的脆弱性,导致债务违约激增。”IMF分析称。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