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三年间,一系列政策措施纷纷落地,今年更是见实效的一年,在更深层次上成功推动了制度创新、园区发展和项目落地。
立足差异化特色发展,重点园区(组团)呈现了新面貌。在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五大自贸品牌中,通州组团聚焦绿色金融、绿色交易、ESG研究等方面的探索,积极打造绿色自贸新品牌。
绿色金融是绿色自贸品牌中的重要探索要素。为了推动绿色金融机制的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产品特色优势,今年4月,北京农商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正式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
北京农商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长助理马东介绍,分行将绿色金融服务嵌入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中,大力拓展支持清洁能源生产、制造业节能改造升级、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和行业的金融需求,提供“存、贷、债、结”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截至8月底,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4.8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9.2%。
“我们不仅要打造绿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效,还要加强产品创新,用好各项政策支持,积极探索推动碳排放权抵质押信贷产品、绿色债券等创新业务的落地,加大绿色信贷业务的利率优惠力度,实现分行绿色金融专营机构从初步组建架构向经营实质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马东称。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业务,马东提出,不论是在绿色金融机制建设上,还是在业务总量和产品特色创新上,都要更好地与城市副中心金融服务需求相匹配。下一步,分行将不仅要打造绿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效,还会用好各项政策支持,结合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及同业特色,丰富担保方式、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探索推动碳排放权抵质押信贷产品、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等创新业务的落地。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名北京环境交易所,现坐落于通州组团,是集各类环境权益交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绿色交易所参与了多项绿色金融标准起草。其中,北京绿色交易所牵头起草的《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JR/T 0228—2021)已于2021年7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共同牵头起草的《碳金融产品》标准(JR/T 0244—2022)已于2022年4月由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
与此同时,北京绿色交易所与金融机构也合作推出了多款金融产品。围绕碳市场,与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碳资产回购融资、碳资产质押贷款融资等融资产品,中碳指数等支持产品;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与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与碳减排挂钩的“碳e贷”创新贷款产品,并在副中心完成首单业务落地;与北京银行共同发布“碳惠融”服务方案,为京津冀地区绿色项目提供绿色低成本融资。“两区”建设过程中,国家赋予北京新任务。《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支持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承担了这一使命,正积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今年8月1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交易相关服务安排的公告》,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明确了全国自愿减排交易的开户主体、交易场所等重要信息。据悉,此举将有利于吸引企业自愿地进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进而丰富我国碳交易体系,优化碳交易资源结构,提高碳交易水准,并逐渐实现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2023年,北京ESG研究院宣布成立,以支持首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北京样本”。北京ESG研究院的设立,旨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威智库。在遵循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北京ESG研究院通过深入开展重大工作项目、典型案例等调查研究工作,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通州区打造了首个城市级综合ESG创新平台“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形成了由北京ESG研究院、绿投发展、副中心ESG基金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项目结构。今年,北京ESG研究院持续推动ESG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功构建首个中国特色的基于成本内化与社会贡献的ESG评价体系。北京ESG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黄勃介绍,当前,北京ESG研究院在ESG体系构建和数字化应用两方面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在ESG体系构建方面,完成了全国首个基于经济外部性视角并具备中国特色的ESG体系。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创建了全国首个“ESG社会贡献度可视化平台”,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全国首款ESG信息披露智能交互系统——“ESG实践智能交互系统”。黄勃称,“这些成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ESG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研究院将从ESG体系创新示范、ESG生态创新示范两方面开展工作,聚力打造北京ESG生态创新示范区,为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贡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