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發佈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將在大灣區推出這些大動作→
10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上發表他任期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香港要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作為國內國際雙迴圈重要節點的角色,參與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用好《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等措施,積極鞏固和落實“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
《報告》題為“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包括前言、七大範疇的施政措施和結語共九個部分,其中,大灣區被頻繁提及,成為《報告》熱詞之一。
具體有哪些相關內容
將在大灣區推出哪些大動作
我們幫你梳理出來了
-
在完善治理體系方面,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研究運用其管理的“大灣區投資基金”,與廣東省政府和其他機構合作,共同設立基金,投資大灣區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專案。
-
在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會與廣東省政府積極協作“數字灣區”,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讓香港居民以“智方便”登錄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以及讓兩地居民利用在當地的自助服務機,無須親身到當地辦理政務服務。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會在今年年底前啟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公務人員的交流計畫,以配合大灣區的發展策略。
-
在提升大灣區內聯合應急能力方面,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以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理念,構建系統化的大灣區應急行動機制,提高聯合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正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把病人於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提供更佳支援。
在搶人才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推出措施著力搶人才、留人才。繼去年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臺後,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在本月底正式成立,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明年還將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將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包括——
-
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
香港特區政府將在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對接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
同時,香港正與廣東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
-
在國際貿易中心方面
作為通往大灣區的物流門戶,香港特區政府會推動物流業升級,把握智慧物流的大趨勢,構建資訊平臺,促進本地物流數據聯通,並推動大灣區內的貨流及資訊流。還將組織外國在港企業到大灣區考察,並豐富CEPA的內容,針對香港特別具優勢的領域(如金融服務),爭取內地對香港在大灣區以至全境進一步開放,讓港商拓展全國內銷市場,繼續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把握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和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
在國際金融中心方面
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善用前海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措施,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範圍,包括推動香港有限合夥基金獲得前海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QFLP)的資格、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以及在明年上半年內與深圳當局共同設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為促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合作、金融人才交流等提供建議。
-
在國際航運中心方面
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鞏固香港船舶註冊的領先地位,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措施包括:運輸及物流局今年內將發表行動綱領,推進大灣區及國際航運界的交流協作;籌辦下一屆“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宣傳大灣區港口群綜合實力;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例如珠江西岸城市)加強物流合作,用好港珠澳大橋,便利貨物經香港中轉出口或進口;也會與大灣區港口群共同強化師資交流,提供多地課程,加強海運人才培訓。
-
在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方面
香港特區政府將推動“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至適用於整個大灣區,並與最高人民法院籌備於明年內建立恒常對接平臺,推進大灣區司法和法律研究及實務工作。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河套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包括:
-
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如預先登記、利用科技簡化園區往來,包括研究以人臉識別技術達到無感過關;
-
便利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
-
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
-
利用香港彙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河套合作區工作;
-
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例如對接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等。
-
在安老服務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將探討資助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長者選擇入住“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畫”的安老院,並探討明年把計畫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讓長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有更多選擇。
-
在發展醫療創新樞紐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將於明年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臺,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包括科研人員、配套服務、資料庫、樣本庫、實驗室等,並與深圳市政府商討,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香港特區政府還將探討透過臨床試驗所推動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臨床試驗網路合作,協調兩地臨床試驗工作以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
-
在數碼健康記錄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將推出“醫健通”,市民可通過手機翻查及攜帶電子病歷和預約服務。新系統能支援各項醫療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
-
在中醫藥發展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將支持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在香港成立辦事處,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水準;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畫”,於明年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目標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試點,也會涵蓋例如深圳的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在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香港市民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紓緩香港本地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縮短市民輪候時間。
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推動各項青年在內地和海外的交流和實習計畫,在今年內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臺。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將持續推動“保安局青少年制服團隊領袖論壇”,挑選優秀和具潛質的隊員加入領袖論壇,組織多元學習機會、與內地大學的交流以及到大灣區和其他內地或海外城市考察的活動,鼓勵成員就青年工作發展出謀獻策。
2023年《施政報告》
指定專案指標
(一)新指標
-
愛國主義教育方面
——在2024年底前,將香港電臺轉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FM頻道的覆蓋率由現時的50%擴大至99%。(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應急機制方面
——與廣東省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制定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提升大灣區城市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並在2024年內簽署落實相關合作框架協議。(保安局)
-
經濟方面
——招商引才引資
在2024年上半年,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預計吸引最少800參與人次。(勞工及福利局)
——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在2024年內爭取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的措施擴展至整個大灣區;在2023年底前完成磋商,與最高人民法院簽署新的民商事司法文書送達安排;並在2024年內爭取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常設制度對接平臺,每年定期舉行高層會議,督導推進大灣區法制銜接和相關研究工作。(律政司)
-
醫療方面
——發展醫療創新樞紐
在2024年內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臺。(醫務衛生局)
(二)2022年《施政報告》繼續生效的指標
-
經濟方面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在2024年內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吸引5000位本地及內地藝文同業參與約100場演出及交流活動,預計吸引140000入場人次、100000流覽人次觀賞開幕晚會的線上直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國際貿易中心
為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在2024年進行各式推廣活動及交流環節,出席者不少於8800人,並與不少於1100位企業家和公司代表進行接洽。2025年以上專案指標預計將增加10%。(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
醫療方面
——在2024年內推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畫”,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亦會涵蓋指定提供牙科服務的醫療機構。(醫務衛生局)
-
教育方面
——繼續促進與內地及國際交流
由2023/24學年起,推出為期五年的津貼,資助中學舉辦大灣區職場考察活動,首年會資助約100所中學舉辦100個相關活動;由2023/24學年起,推出“粵港姐妹幼稚園交流計畫”,預計在首年惠及50所幼稚園。(教育局)
-
青年發展方面
——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畫”
在2026年或之前有累計不少於100隊獲資助的青年創業團隊在參加計畫後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不少於80%受訪參加者認同參加計畫後對創業的認識有所增加。(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 以上內容摘抄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
掃描下方二維碼
瞭解更多有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的內容
↓↓↓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