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提升泰國投資水平的方案(上)
2023-11-29 15:20:54
·
SCB 泰國匯商銀行
泰國的投資極低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是過去十年來泰國經濟增速每年下降至不足4%的眾多原因之一。
泰國對外依存度高,重消費,輕投資。
過去二十年來,泰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是出口和消費。商品和旅遊服務出口發揮著重要的引擎作用,約占GDP的73%;其次是民間消費,約占GDP的54%,但隨之而來的是泰國家庭債務問題,其占比高達GDP的90%以上;而“投資引擎”僅幫助泰國拉動了不到1/4的增長,公共和民間投資的年均增長率只有2-3%。此外與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相比,進入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並不多。
泰國的投資占經濟規模的近25%,可以說投資很少。如果和以前的泰國相比,就會發現現在的泰國投資比重比“冬陰功危機”(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要低很多,以前幾乎占GDP的一半。不過和那個時期的自身相比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參照,因為當時的泰國在房地產上進行了過量投資,造成了房地產泡沫。但如果與其他國家相比,就會發現在過去的二十年裏,泰國的投資比例一直低於東盟國家占GDP 27.5%的平均水平。泰國的投資比例已下降至與發展中國家相似,且泰國的投資長期處於這個低水平,與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許多有明顯增加投資趨勢的東盟國家不同。
泰國國內企業投資不多,從儲蓄和投資缺口(S-I gap)數據來看,該缺口在2019年高達GDP的8.8%,並在2021年增至9.2%。企業將國內投資剩余的資金源源不斷地用於境外投資,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看到了比國內市場更好的商機。而政府部門的S-I缺口在2019年占GDP的6.4%,並在2021年惡化至6.7%。由於稅收收入持續減少且可借貸資金不多,投資預算受限,政府只能撥出約占年度預算20%的額外投資預算。另外國有企業的投資增長也並不高,因為每年的投資預算和追加投資的潛力都是有限的。
政府已開始鼓勵公私部門建立更多的合資企業。主要目的是讓私營部門更多地投資國有企業;減少政府投資的限製;減少對基礎設施投資借款的限製;減少對公共債務的影響。此外,政府部門可以將風險轉移到私營部門,後者的風險管理效率和投資效率更高,更容易獲得新技術創新,讓民眾獲得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
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協議以多種形式與企業分享利益,例如:
1)允許私營部門投資開發和運營項目,承擔經營風險,並須將項目資產的所有權移交給政府(建設-經營-轉讓:BOT 或建設-轉讓-經營:BTO);
2)政府在一定期限內向私營部門在融資、設計、建設和運營服務方面給予讓步,不過最終必須將項目資產的所有權移交給政府(建設-擁有-經營-轉讓:BOOT);
3)讓私營部門設計、融資,在從政府租賃的土地上進行建設,按照租賃期限進行運營,並將項目資產的所有權移交給政府(建設-租賃-經營-轉讓:BLOT);
4)在資產轉移到政府部門後,讓私營部門從政府部門租賃運營(建設-租賃-擁有-轉讓:BROT)。
免責聲明:本文章的信息來源為可靠來源,但本公司或本公司任何附屬公司、以及相關雇員或相關人士對此文章所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隱含的陳述或保證。以上言論和意見謹代表該雇員基於當日情形而做出的主觀估計和判斷,不能保證未來各項因素發生變化時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本文章不構成任何忠告、要約、建議、遊說或者決策依據,本公司或本公司任何附屬公司、以及相關雇員不對因本文章的信息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個人或單位如認為本文章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內容,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本公司取得聯系,以便本公司迅速做出處理。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