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与企业出口 进一步减少结算程序 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推动中国贸易便利化,需要从更细微的国际贸易流程入手,减少出口贸易企业花 费的时间和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与企业出口》一文将视角聚焦在贸易环节中的 结算环节,研究中国于 2009年开始进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试点改革。文章发现,结算改革通过降低固定汇兑成本和可变汇兑成本均可以促进出口,且能够显著促进出口的广延边际,机制分析发现汇兑成本是结算改革影响出口的重要机制,最后文章发现结算改革对进口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减少结算程序,降低企业出口成本,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IMI财经观察”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与企业出口
01
问题提出
02
文献综述
03
核心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Bernard et al.(2011)的研究构建多产品异质企业出口模型,阐释汇兑成本对出口的影响。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市场时,各出口企业面对可变和固定两种汇兑成本。
在进行总出口额的比较静态分析时,本文发现可变汇兑成本和固定汇兑成本的降低都将提高企业的总出口。其次,为进一步验证汇兑成本这一理论机制,本文采用3类特殊企业与普通企业对比,这3类特殊企业在汇兑成本变化时,其整体成本变动与普通企业不同,除此之外企业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侧面验证,结算改革通过汇兑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基于Akerman(2018)的研究,中间商面临固定成本变动时,出口变动幅度小于非中间商企业;国有企业面临时间类固定成本时,出口变动幅度小于非国有企业。出口至签署互换协议国家的企业,其面临的可变汇兑成本下降得更多。最后,本文对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分别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发现可变汇兑成本的降低会同时促进企业出口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但固定汇兑成本的降低在提高广延边际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
2.实证研究部分
(一)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
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是在贸易便利化导向下,结算改革发生后,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否能提高其出口,因此我们采用DID模型进行回归。该模型通过使用外生的结算改革冲击,比较处理组和控制组在人民币结算前后出口的净变化,以衡量冲击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发现,这表明在出口结算方式改变后,贸易便利化程度提高,汇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出口价值增多。从回归系数看,在试点政策实施后,出口价值上升2.8%-5.5%。利用平减指数排除物价水平影响后,该基准结果依然成立。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本文分别采用排除边境贸易样本、堆叠DID以解决处理效应异质性问题以及缩尾处理的方法,发现本文基准结论依然稳健。
进一步地,本文对理论研究的命题进行验证,发现与理论结果相同,结算改革会提高企业出口的广延边际。且结算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的金额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接近10%),原因可能是固定汇兑成本的降低使得集约边际有所下降,可变汇兑成本的促进作用被削弱。
(二)内生性解决
本文基准回归中仍存在内生问题:第一,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共同 影响因素,例如政府在实施试点政策时可能偏向成本负担较重的企业,使结算改革实施概率和出口同时增大;第二,反向因果,由于试点遵循自愿原则,所以出口更高的企业有更大的意愿申请成为试点企业,导致结果高估;第三,冲击前和冲击后的出口变化可能存在突增趋势,导致结果高估。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别选择工具变量法、CEM方法、反事实检验与前置控制变量进行检验所得结论与基准模型均基本保持一致。
(三)出口结算方式与汇兑成本
广义上,贸易便利化措施就是一系列削减贸易成本的措施(Shepherd and Wilson,2009),作为贸易便利化的一种方式,结算改革的作用机制是降低汇兑成本,其中汇兑成本包括手续费类的可变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类的固定成本。
首先,本文对比两类对固定成本反应有差异的企业,若结算改革对这两类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则说明汇兑成本中包含固定汇兑成本这种形式。两类差异企业分别是中间商与非中间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本文采用分组回归与三重差分法研究出口结算与两类企业异质性。
中间商与非中间商出口对固定成本变化存在异质反应,可以验证汇兑成本中固定成本的渠道。中间商可以通过范围经济分散出口的固定成本,所以低生产率企业通过中间商出口(Akerman,2018)。当固定汇兑成本降低时,中低生产率企业可自行出口,所以非中间商的出口会因结算改革而上升,但中间商的出口会降低。两种方法均说明:中间商汇兑成本降低后出口下降,非中间商相反,因为汇兑成本的降低产生了类似固定交易成本降低的影响,即汇兑成本中包含固定汇兑成本的影响。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资金运转周期方面存在异质性,在中国,政府与银行信用向国有企业提供的信贷数量更多(Fang,2007),故国有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较高,时间成本对国有企业出口影响较小。结算改革将使得汇兑程序便利化,从而降低汇兑时间成本,那么非国有企业将能尽快组织生产和出口,而国有企业受影响较小。因此,出口结算方式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如非国有企业,说明汇兑成本中存在时间成本。两种回归方式均证明,结算改革对国有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低于非国有企业。原因是,国有企业出口无需减少汇兑程序,也可以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所以汇兑时间降低对国有企业出口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其次,本文探讨了互换协议与可变汇兑成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可以使出口目的地拥有一定量的人民币,减少企业跨国贸易的双边交易成本。所以出口目的地签订互换协议时,进口方可以选择执行互换额度,那么结算改革仅会降低手续费,不会造成其他成本。因此本文可以通过对比出口目的地的差异,研究汇兑成本中是否存在可变汇兑成本的影响。
通过分组回归和三重DID的方法,本文发现在出口结算方式影响下,出口至签署互换协议目的地的价值相对增多。因为互换协议可以使得目的地有充足的人民币,在减少汇兑手续费的同时,不会产生其他可变成本,这意味着结算改革降低了可变汇兑成本,互换协议便于出口结算方式发挥这一作用,对比说明结算改革降低了可变汇兑成本。
(四)进口汇兑成本与企业出口
前文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证明人民币结算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理论上人民币结算同时也降低了中国企业的进口汇兑成本,能促进企业进口。为探究该机制是否存在,本文根据进口方向的人民币结算改革进行实证设计。研究结果发现,DID项与企业进口额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
04
研究结论
选文的公式模型、回归结果与参考文献皆从略,读者亦可扫码查看论文原文:
作者
孙浦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许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于春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世界经济》2024年第2期
Udf space
www.udfspace.com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