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債結構更趨優化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近十年中國外債規模穩步增長,從2014年的1.78萬億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2.45萬億美元,年均複合增幅為3.6%,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增加至2.5萬億美元,外債結構持續優化,債務工具日益多元,總體償付風險可控。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斷探索外債管理改革,貼近經營主體跨境融資需求,陸續出臺多項便利化措施,為支持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發揮積極作用。
外債期限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外債期限由短期為主向長短期並重的結構發展。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中長期外債餘額占比44%,較2014年末上升13個百分點,中長期外債較好滿足實體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拓寬了新基建、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資金來源管道。與此同時,中國短期外債餘額穩步增加,為市場主體日常運營提供流動性支持;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為44.3%,遠低於100%的國際警戒線,也低於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整體水準,短期外債償付風險相對較低。
借債主體結構相對穩定且趨向均衡
從境內借債主體結構看,中國銀行部門外債規模由2014年末的9166億美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1.1萬億美元,占比由51.5%調整至44.0%,是中國外債支持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構成之一;2024年6月末,政府部門外債規模為4222億美元,較2014年末增長近3倍,占比由6.4%增長至16.6%,主要是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政府債務證券增長迅速;企業結合經營需要自主調節跨境債務資金,2024年6月末企業部門外債規模為8772億美元,較2014年末增長24.0%,占比從39.7%調整到34.5%。
本幣外債占比穩步上升
近年來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意願增強,同時人民幣跨境融資功能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國外債中本幣外債占比穩步提升、外幣外債占比隨之回落。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人民幣外債餘額占比由2017年末的33%提升至49%。借用人民幣外債可一定程度上緩解幣種錯配、貨幣兌換成本等問題,有效降低中國外債的匯率風險。
外債工具日益多元
中國外債工具逐漸多元化,債務證券、貨幣與存款、貸款、貿易信貸與預付款、關聯公司間貸款等持續發展,不斷拓寬經營主體的融資管道。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債務證券餘額為8391億美元,占比由2014年末的8%增至33%,是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融資方式,與經濟發展所需中長期資金需求匹配。同期,貿易信貸與預付款、貨幣與存款、貸款等表現活躍,截至2024年6月末該類工具占比為49%。
外債便利化改革持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斷推進投融資便利化改革,大力支持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加大“全流程”資金結算便利。外債登記管理改革方面,試點銀行辦理非金融企業外債登記,簡化企業事前審批流程;外債帳戶管理方面,逐步取消外債帳戶開戶數量限制,優化多筆外債共用帳戶管理,支持有實需的非金融企業異地開戶,降低資金管理成本。同時,持續完善資本專案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和資金使用負面清單管理,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需事前逐筆提交真實性證明材料即可便捷的使用外債資金。此外,試點並逐漸在全國推廣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跨境融資。
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外貿外資預期不斷改善,企業跨境投融資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外債規模將延續穩健發展態勢。國家外匯管理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基於市場需求強化政策供給,持續推動跨境融資便利化改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Udf Space
www.udfspace.com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