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放寬香港銀行在內地發卡限制:金融合作再升級
2025年3月1日起,北京將允許香港及澳門地區的銀行在中國內地開展信用卡等金融服務,這壹舉措為香港的主要銀行帶來新的機遇,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和恒生銀行等。此項政策是中國政府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壹體化、進壹步開放內地金融市場的最新舉措。
政策放寬:香港銀行將可在內地發卡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局(NFRA)的公告,內地將解除目前禁止香港和澳門銀行在內地提供銀行卡服務的限制。這意味著,從2025年3月1日起,香港銀行在內地的分支機構將能夠為客戶提供借記卡和信用卡服務。
這壹新規是在《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濟夥伴關系安排》(CEPA)框架下實施的,旨在進壹步推動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金融合作。香港的主要銀行,特別是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和恒生銀行,將直接受益於這壹政策變化。
香港銀行的拓展機會
瑞銀證券(Everbright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策略師吳利恩(Kenny Ng Lai-yin)指出,香港銀行將借此機會進壹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他表示:“像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這樣的大型國際銀行,正計劃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進壹步拓展市場。放寬限制將使得香港銀行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增強其在與國內銀行競爭中的優勢。”
據了解,香港銀行不僅可以為非內地中國客戶、政府部門和企業客戶提供外幣和人民幣銀行卡,還能夠為內地居民提供外幣銀行卡服務。這壹變化將進壹步優化內地分支機構的金融服務質量,提升整體競爭力。
金融壹體化的戰略步伐
國家金融監管局發言人表示,放寬銀行卡服務的限制,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內地銀行業的開放,配合大灣區壹體化的戰略目標,促進香港、澳門與內地的金融合作。此外,這壹政策還將有助於提升香港和澳門銀行在內地分支機構的服務質量,進壹步促進兩地的經濟與金融融合。
自2019年啟動的大灣區計劃,旨在通過促進人才流動和貿易往來,將香港、澳門及珠三角九大城市打造成全球經濟新引擎。此次政策的實施,正是對這壹目標的支持之壹,尤其是在促進跨境金融合作方面的深遠意義。
銀行卡服務:吸引客戶與市場競爭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副主任陳風祥(Wilson Chan Fung-cheung)表示:“銀行卡服務是吸引新客戶的重要手段。香港銀行不僅可以通過與內地商戶合作,向信用卡客戶提供激勵措施,還能在未來與內地銀行展開競爭。”
此外,香港銀行將能夠與內地的商戶和餐飲行業合作,為信用卡客戶提供優惠,進壹步擴大在內地市場的影響力,推動業務增長。對於香港的金融機構而言,這無疑是壹個重要的戰略機遇。
進壹步的金融開放措施
這次政策變化並非孤立事件。事實上,早在2023年1月20日,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交通銀行就已被納入允許香港居民遠程開設內地賬戶的銀行名單。而自2019年起,工銀亞洲、中國建設銀行、中國招商銀行和東亞銀行等也相繼推出了這壹服務,進壹步促進了兩地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
此外,通過在香港的指定分行開設“二類賬戶”,客戶可以每天向內地賬戶轉賬最高10,000元人民幣(約1,367美元),每年最高200,000元人民幣,無需最低存款要求。開設賬戶的過程是免費的,且不設最低存款要求。客戶隨後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應用進行資金轉賬,實現內地的消費和購物。
展望未來:推動金融合作升級
這壹新政策不僅是對內地金融行業開放的進壹步推動,更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壹體化的重要支持。隨著金融服務的進壹步互通,香港和澳門銀行在內地的競爭力將得到顯著增強,從而促進兩地經濟的深度融合。
隨著香港銀行在內地發卡服務的放開,未來預計會有更多的跨境金融合作機會出現,進壹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與發展,提升整體金融服務質量。這也意味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愈發鞏固,並為內地銀行與國際銀行的合作搭建起更加堅實的橋梁。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