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崛起:財政部倫敦發債為何引全球資本熱捧?
近日,中國在英國倫敦成功簿記發行60億元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在倫敦發行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更是對中國“雙碳”戰略與金融開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國際市場對這筆債券的認購熱度,背後映射出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綠色金融版圖中的加速崛起。

此次發行的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券包括兩檔期限結構:其中3年期債券發行規模30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1.88%;5年期債券同樣為30億元,利率1.93%。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利率均低於香港二級市場上同期限國債的收益率水準,體現出投資人對該債券信用品質與流動性的高度認可。

這是中國首次在倫敦發行人民幣綠色債,也是繼香港之後,人民幣綠色主權債跨境發行的又一重大進展。債券不僅將於香港聯合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雙重上市,還通過香港金管局的中央結算系統(CMU)進行託管,確保了在中英兩地之間的資金清算高效、安全。
數據顯示,本次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吸引了總額415.8億元人民幣的認購資金,認購倍數達到6.9倍。從投資者構成來看,參與者類型多元,涵蓋主權基金、中央銀行、國際銀行、綠色基金、養老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等,並呈現出高度的地域分佈廣泛性。
這組數據背後反映出幾點重要趨勢: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在全球“去美元化”趨勢背景下,人民幣資產作為多元化配置的重要選項,正獲得越來越多主權機構和大型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綠色金融成為主流配置方向:綠色主權債券與ESG理念高度契合,正在成為全球長期資金爭搶的“新核心”;
中國金融基礎設施聯通性增強:通過CMU、倫敦交易所及港交所雙上市安排,實現人民幣綠色金融產品的全球流動,有效打通境內外綠色金融市場。
此次選擇倫敦作為人民幣綠色債的發行地,並非偶然。
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綠色金融中心之一,擁有成熟的綠色債券發行與認證機制、活躍的ESG投資人群體以及深厚的國際投資人網路。對於推動人民幣綠色資產的國際接受度而言,倫敦是理想的“橋頭堡”。
與此同時,中英金融合作機制的深化也是一個重要背景。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取得突破,倫敦早已成為離岸人民幣交易與清算的重要節點。本次債券的成功發行,不僅標誌著中國綠色金融的進一步“走出去”,也增強了人民幣在國際綠色金融標準建設中的話語權。
從更廣的視角來看,本次綠色主權債的發行代表著中國綠色金融政策的持續落地與制度建設的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國。2023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總量達到約87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多數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與政策性銀行主導的專案融資型綠色債券。
此舉標誌著綠色債券已從准財政支持走向中央主權信用加持的新時代,極大增強了市場信心,亦為各類地方主體提供了綠色融資的定價“錨點”。
與此同時,隨著《綠色債券支持專案目錄》等制度框架日益完善,綠色債券市場的監管合規性、綠色標準一致性和資訊披露透明度正在穩步提高。
對於銀行、保險、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而言,人民幣綠色主權債在國際市場的成功發行傳遞出兩大信號:
綠色資產逐步成為主流資金配置品類,尤其是符合主權信用、高ESG評級的產品,在當前利率回落與市場波動的宏觀環境下,展現出極高配置價值;
人民幣資產國際化路徑逐漸明晰,通過境外交易所發行、跨境結算系統接入以及綠色金融認證機制,中國金融資產“出海”的通道正在快速擴展。
對於希望參與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專案方來說,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專案開發與融資設計,將成為新一輪資本對接的“新門檻”,也是獲得國際投資者長期支持的關鍵。
本次綠色主權債的成功發行,不僅是人民幣國際化和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標誌性事件,更預示著一個更為開放、規範、可持續的綠色金融新格局的成型。
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發債主體,亦或是仲介服務機構,現在正處於中國綠色金融走向國際的“第一波窗口期”。人民幣綠色債的全球征途,才剛剛開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