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W风电+储能项目,看中国清洁能源出海硬实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化、全球能源結構加速重構的背景下,清潔能源出海成為中國能源企業佈局新興市場的重要突破口。4月15日,寰泰能源在哈薩克斯坦再下一城,成功中標1吉瓦(GW)風電專案及600兆瓦時(MWh)儲能系統,不僅刷新了企業在中亞的市場佈局,也為“風電+儲能”一體化出海模式樹立了行業新標杆。
本次中標專案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庫斯塔奈地區,由該國能源部主導,是哈薩克斯坦首次推出“風電+儲能”一體化專案競標。該專案的成功中標,意味著寰泰能源在中亞清潔能源市場的領先優勢正在被系統性地確立和擴張。

本輪競拍釋放的是一個總裝機容量1GW的風電專案及600MWh儲能系統,在哈薩克斯坦能源政策轉型路徑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哈國能源部首次在公共競標中整合風電與儲能系統,這一變化釋放出清晰信號:

其一,風電專案對電網友好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儲能系統的引入,將有效對沖風電波動性,提高可再生能源並網比例和穩定性。
其二,能源部在政策層面更傾向引入綜合解決方案型開發商。 對企業技術實力、系統集成能力及融資運營能力的要求全面提升。
其三,新能源專案正由單一容量競標,向“生態+效率+融合”方向演進。 這無疑對具備完整產業鏈能力的企業構成利好。
經過激烈角逐,寰泰能源最終脫穎而出,反映出其在綜合方案能力、成本控制力與工程交付預期上的競爭優勢。
該專案不僅體量龐大,在能源轉化效率與環境貢獻方面也極具代表性:
年發電量約達39億度電,可有效滿足哈薩克斯坦北部區域的工業與居民用電需求;
年減碳排放390萬噸,相當於每年減少100萬輛中型燃油車的上路碳排放,減排效益顯著;
配套的600MWh儲能系統將顯著提升風電輸出的可控性,助力構建更具彈性的本地電網系統。
這一整合式專案,不僅為哈薩克斯坦實現綠色能源目標提供技術支撐,也為中亞區域國家應對能源結構調整壓力提供了現實樣本。
本次成功中標並非偶然,而是寰泰能源持續深耕中亞市場、打造全產業鏈能力的系統性成果。截至目前,寰泰能源在哈薩克斯坦的並網、已建及待建專案已達17個,總規模近2GW,是該國乃至中亞地區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商。
這背後是寰泰能源在三個方面構建起的“出海護城河”:
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從風電場選址、設計、設備集成、儲能方案,到融資方案設計與後期運維,寰泰能源已構建起涵蓋**“新能源+儲能”**的閉環能力。特別是在儲能技術落地方面,公司自主研發與海外資源整合形成優勢互補,為專案方案的技術適配與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區域政策理解與本地化落地能力
多年的海外運營經驗,使寰泰能源能精准理解哈薩克斯坦能源轉型戰略,在專案開發前期實現政策、資源和投資預期的快速協同。此外,其本地化團隊機制,也提升了專案效率和社會接受度。
資本與金融工具運用能力
針對大規模專案,寰泰能源在海外融資方面具備穩定管道,與多家中資及國際金融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此次競標中的投資規模巨大,公司已為專案儲備多維度資金方案,保障後續推進不受掣肘。
從國家層面看,中亞國家正逐步推進脫碳進程,其中哈薩克斯坦計畫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至少15%。而風電作為其核心發展路徑之一,正快速放量。
在此背景下,中國能源企業如果能實現從“設備輸出”向“解決方案輸出”“資本參與”和“長期運營”升級,不僅能獲取更大收益空間,也能強化全球市場話語權。
寰泰能源的中標,不只是一次工程中的成功,更代表著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新興市場實現“技術-金融-運營”多維融合的又一次示範。它提示我們:未來出海成功的核心,不在於單一技術優勢,而在於“專案全週期閉環能力”的打造。
當前,中國在全球風電、光伏製造上佔據領先地位,但在海外市場從單一設備輸出邁向系統性投資運營,還有很大空間。寰泰能源在中亞構建的風儲一體化樣板,未來可被快速複製到東歐、中東、非洲等新能源政策剛起步但需求快速釋放的區域。
特別是在國際綠色投資加速聚焦“減碳收益+穩定電力”的背景下,具備整合風儲發電、智慧運維、碳交易配套能力的中國企業,將有望成為新一代全球能源解決方案的主導者。
這一次,寰泰能源不僅中標了一個超大體量的海外專案,更交出了一份關於如何以中國能力打造全球新能源競爭力的高分答卷。
從專案結構設計到落地方案整合,從多方投標突圍到減排效益測算,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出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價值重塑力。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