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为何它能逆势增长?
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为何它能逆势增长?
来源 | 融象数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与此同时,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居家办公、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呈现强大韧性。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当下社会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一种呈现。伴随着数字技术、商品与服务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产业化、规模化,也体现在数字化技术倒逼传统产业进行多方向、多层面与多链条的产业数字化转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这是党中央面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那么,接下来数字经济又会如何发展呢?发展数字经济,又会呈现出哪些特征呢?
数字经济四化的内涵
数字经济指的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具体来说,数字经济主要包括四大结构,具体如下: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 行业等。数字产业化包括但不限于 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 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认、数据标准、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从内在逻辑上来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塑生产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数字化治理引领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而数据价值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通过不断践行数字经济的四化内涵,我国的数字经济也开始逐步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极大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佳通、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遭受较大冲击,国内经济、科技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我国也因为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征: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在去年一年中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占GDP比重为31.2%。产业数字化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同时,也缓解了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
2020年,疫情倒逼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约为1:2:4,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疫情下,各地政府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从规模看,2020年,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占比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从增速看,贵州、重庆、福建数字经济增长仍领跑全国。可以说,数字经济对于各个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未来数字经济仍旧会发挥关键性作用。
数字空间的争夺必将会引起各方力量的改变,重塑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对各国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经之路。那么,具体来说,又应该如何做呢?
强化数字新基建布局,为全面重塑生产关系、释放数字生产力奠定基础。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加快5G和光纤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统筹部署传感器等泛在感知设施,合理布局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广部署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化交通环境,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升级智慧城市设施。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建设智慧学校、智慧医院等设施。
注重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强化要素支撑,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努力完善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力度,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环境,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加强基础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创新突破,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聚集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网络,打造国家技术转移重心、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离岸创新重心等平台枢纽,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关键急需的标准,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全面深化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持续开展服务型制造的示范遴选和培育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培育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产业链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培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打造“云”上产业链,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挖掘数字化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水平。加快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养老、交通出行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将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数字产品智能化升级。丰富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及开发利用。
紧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机遇,强化“一带一路”合作,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创新、共赢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数字技术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拓展数字贸易广阔发展空间,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数字贸易发展,构建沿线国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新生事物,数字经济发展必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既要抢先更要行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