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金融論壇
尊敬的周小川會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專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謝大家出席本屆年會,感謝大家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裏、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對人民銀行和中國金融學會工作的幫助和大力支持。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并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指導方針,也是未來一段時期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根本遵循。
下面我想就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談幾點認識。
一、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内國際雙循環”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強調供給側和需求側、國内國際循環、經濟與金融的全方位統籌,事關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内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内國際雙循環”。要順應國内外形勢變化,立足更加順暢的國内經濟循環,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通過改革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構建開放的、國際國内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商品、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跨境流動和全球化配置,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研究表明,全球價值鏈的興起是過去幾十年中世界經濟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各國專業化分工程度上升,提高了全球勞動生産率。經典國際經濟學理論認爲,基于本國資源禀賦,充分發揮本國比較優勢,并根據内外部環境變化推動比較優勢向更高級别動态轉換,可提升經濟增長和貿易福利,實現國家間的互利共赢。近年來,全球共同面臨經濟增長減速、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抗擊新冠疫情,更需要全球的合作。在重大危機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從我國當前面臨的内外部環境看,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好國内國際循環的相互促進作用。從國際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未來我國外部發展環境将更加複雜。近年來民粹主義擡頭、貿易摩擦升級、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實際上反映了那些無力解決國内結構性問題而試圖向國際轉移矛盾的“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心态。近日,中國等15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彰顯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是加快構建雙循環的重要舉措,是對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有力回擊。從國内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可爲國内企業發展集聚更多資源、提供更大空間,打造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越開放的領域,越有競争力;越不開放的領域,越容易落後,越容易積聚風險。擴大金融業開放将爲中國金融業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國金融行業的整體競争力,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和更加健康的發展,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動能。
通過高水平開放引進更多國内外優質金融資源參與國内大循環。我國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從需求側看,要全面促進消費,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人民生活是重要的着眼點。可通過金融開放,加強國内金融體系、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規則與國際的對接,允許外資深度參與國内資管市場,爲增加居民财産性收入提供更爲多樣化的渠道。同時,可引入更多金融機構和專業投資者參與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提高養老金投資管理水平,擴大居民養老資産選擇範圍,分散投資風險,解決人口老齡化進程中的養老金不足問題。從供給側看,我國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的适配性有待提升,經濟循環還存在堵點,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區域間産業發展不均衡問題仍然存在。以金融開放爲契機,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産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可更好發揮金融的定價功能、風險分散功能和服務功能,利用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各類資金有效參與國内大循環。
通過金融開放爲經濟主體參與國際循環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一方面,提高金融支持貿易發展的效能。對外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推進載體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擡頭、我國成本優勢減弱情況下,應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簡化跨境人民币和外彙管理業務流程,同時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銀行、保險等各類内外資金融機構優化外貿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便利企業管理風險,降低融資、彙兌成本。另一方面,完善金融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服務體系。我國是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但在形成完整産業鏈、提高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投資占比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通過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提高利用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的能力,爲企業對外投資提供全球統一的授信、營銷、管理和服務體系,有助于拓寬企業“走出去”融資渠道,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在新發展格局下優化對外投資行業結構,更好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通過高水平開放推動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提升金融體系發展質量和風險應對能力。擴大金融開放,有利于引入多元化經營模式、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借鑒吸收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性安排,促進合理競争,提高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機構服務水平,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經營效能;有利于向國際高标準看齊,完善金融監管和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擴大開放,提高金融企業綜合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外部監管和約束,從根本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三、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大開放“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一行兩會集中宣布了50多條開放措施,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重要進展。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資股東資質要求不斷放寬;企業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已給予外資國民待遇;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配套的會計、稅收和交易制度不斷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節奏。今年以來,惠譽成爲繼标普之後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等外資金融機構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美國運通在我國境内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取得了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中,中國債券已先後納入彭博巴克萊和摩根大通指數,納入富時羅素指數也有了明确的時間表,外資對中國債券的投資熱情持續增強。
下一步,人民銀行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會同相關部門,遵循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自主開放。
一是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爲外資進入國内市場提供公平、公正的競争環境,發揮内外資金融機構連接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作用,爲參與内外循環的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在維護和倡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礎上,通過促進規則變革和優化制度供給安排,形成能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相适應的金融開放新體制。
二是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實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國家發展戰略爲突破口,順應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币資産的需求,按照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擴大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币投資境内債券和股票,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
三是穩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導向,進一步優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政策,增強人民币在對外貿易、投融資、金融市場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加快外彙市場建設和對外開放。深化貨币合作,營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爲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完善人民币國際化基礎設施和人民币清算行安排,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支持離岸人民币市場發展,促進人民币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四是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爲主體框架,大力推動互聯互通和産業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間。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健全開放、多元、市場化投融資體系,提高“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水平。
五是完善與全面開放相适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協同推進金融業開放、人民币可自由使用與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建設更寬領域的金融安全網,夯實風險防控的體制機制基礎。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加強行爲監管,防範跨境資本流動系統性風險。加強跨境監管和處置合作,防範跨境監管套利和風險傳遞。廣泛應用高新技術提升監管效率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擘畫了2035年的遠景目标。從明年起,我國将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國内外環境深刻變化的背景下,需要我國理論界、政策層和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推進新發展格局下的理論和政策創新,做好新時代的答卷人。期待明年與大家有更多有益的交流和合作。
謝謝大家!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