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CMF報告:2021年GDP預計增長8.1%,超常規政策平穩退出避免債務風險
2020-11-29 19:28:00
人民大學CMF報告:2021年GDP預計增長8.1%,超常規政策平穩退出避免債務風險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21财經APP周潇枭北京報道 11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财經APP 周潇枭 北京報道
11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簡稱CMF),在京發布其2020-2021年度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代表課題組發布報告,報告預計四季度GDP增速達到5.9%,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爲2.3%。由于經濟的持續複蘇和基數因素,預計2021年各類宏觀參數将全面反彈,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8.1%,并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後低态勢,從一季度11.4%的增速降至四季度的5.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CMF的2021年經濟數據預測模型中,對2021年主要宏觀政策假定包括,赤字率爲3%,人民币兌美元平均彙率爲6.6。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2020年我國經濟走過跌宕起伏的一年。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挫6.8%,随着疫情防控顯效以及全域範圍複工複産工作的推進,前期積壓的需求在逐步釋放,加之超常規的疫情對沖政策的出台,二季度我國經濟恢複到3.2%的增長,三季度經濟增速走高至4.9%,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2020年經濟運行充滿了不确定性,這種不确定性的基調仍将延續到2021年。比如疫情進入下半場,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依然會存在較大差異。再比如,2020年各國爲應對疫情出台的大規模刺激政策,2021年是否要退出、如何退出等,也成爲新的不确定因素。
另外,2021年我國将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諸如擴内需、要素市場化改革、“卡脖子”項目攻關等有望進一步推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可能更爲紮實。
四季度經濟有望增長5.9%
從11月經濟運行表現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7.4%,這兩項指标均已超過去年的“正常水平”,11月當月經濟增速在7%左右。
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仍将穩步向上修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市場機構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研判分歧較大,有分析認爲四季度經濟增速在5.2%-5.5%,有認爲四季度經濟增速在6%左右,甚至超過6%。
人民大學CMF課題組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5.9%,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2.3%,爲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尤值一提的是,得益于我國較早控制住疫情,以及穩定可靠的供應鏈産業鏈,我國工業部門爲世界各國提供了大量防疫和宅經濟物資,也承接了部分海外轉移過來的訂單生産需求,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出口逆勢上揚。
不過,當前經濟複蘇動力邊際上有弱化的趨勢。三季度經濟增長4.9%,環比增長2.7%。2.7%的季度環比增速,相較二季度的11.7%,已經出現明顯回調,比過去五年正常狀态下的環比增速(1%-1.7%之間)高1個多百分點。另外,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在穩步恢複,但尚未回歸正常水平,環比增速甚至低于去年同期。
CMF課題組認爲,在消費水平還沒有回歸正常增長之際,消費的邊際改善幅度已經降至正常水平之下。終端消費需求不足,已成爲制約企業擴大生産和投資的的突出因素。
2021年同比增速雖高,實則運行仍然艱難?
“不能把2020年和2021年割裂來看,2020年很多經濟運行的邏輯,将在2021年出現不對稱的表現。當前經濟複蘇遠沒有到常态化水平,經濟複蘇的核心力量依然來自于超常規的疫情纾困政策。2021年中國經濟将出現8%左右的高增長,會出現同比增長很好,但實際運行依然艱難的局面”,劉元春表示。
這意味着,微觀市場主體對經濟運行的直觀感受,與宏觀數據的表現,可能發生很大背離。
CMF課題組報告預判,2021年由于經濟的持續複蘇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将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1%,并呈現出嚴重的“前高後低”的運行态勢。
比如,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消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CMF課題組認爲,疫苗研制成功及其運用,将在大概率上決定2021年全球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有望穩步複蘇,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複雜。這意味着:
1.疫情進入到下半場,世界防疫物資需求、“宅經濟”需求逐步下降。
2.疫情得到控制後,各國供應能力将恢複,供求缺口将快速收窄。
3.各國若将産業鏈安全問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逆全球化可能進一步惡化。
4.中美貿易沖突、貿易協定落實情況等,将重返議事日程,成爲各方關注的核心。
CMF報告預判,2021年中國以美元計價出口額的增速将小幅回落,同比增長0.6%,較2020年下降1.8個百分點。
超常規政策如何退出?
劉元春表示,當前經濟複蘇遠未達到常态化水平,經濟運行仍然有不穩定、不均衡、不确定等特點,這決定了擴張性的宏觀政策,不宜大幅度轉向,但政策的邊際調整必須啓動。
爲了對沖疫情負面影響,2020年宏觀政策給出了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最顯著的莫過于更爲積極的财政政策,包括赤字率3.6%以上,赤字規模3.7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萬億元),發行1萬億抗疫特别國債,3.75萬億元地方專項債(較上年增加1.6萬億元)。
CMF課題組測算2021年名義GDP增速在9%左右,這會帶來9%左右的财政收入增速,明年财政支出規模超過2020年是有支撐的。同時财政擴張程度會明顯回收,建議2021年取消抗疫特别國債,下調專項債的規模。
“貨币政策雖然在三季度已經做出邊際調整,但是今年經濟實際增速可能在2.3%,前三季度M2增長了10.9%,社會融資存量增速達到13.5%,這仍然是個超常規的數量政策。2021年需要有所調整”,劉雲春指出。
CMF課題組預計,2021年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速将有所回落,與名義GDP增速(9%左右)大緻匹配。預計M2增速将穩定在10.2%左右,社會融資存量增速回落到10.1%。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疫情還在蔓延,2021年疫情是否能控制得住,還有待觀察。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仍處于抗疫政策下,利率維持很低的水平,中國利率爲正,這導緻全球資本流入中國境内,推動人民币的升值。2021年中國貨币政策如果過早退出,利差過大的話,會加劇國際資本流動,貨币當局是否要穩彙率,是一大挑戰。
除了面對來自外部的挑戰,宏觀政策還需要應對内部經濟脆弱性帶來的壓力。
前期寬松政策,有其代價。爲了應對疫情沖擊,财政、貨币政策都更爲寬松,這帶來2020年我國整體債務規模的攀升——金融風險被推後,也存在加劇積累的可能。
CMF課題組表示,2020年底宏觀杠杆率預計達到286%,較去年提高32.2個百分點。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尚未擺脫疫情影響,各類微觀主體績效還在恢複中。随着償債高峰期的到來,在貨币政策正常化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違約風險的集中暴露。11月債券市場出現的地方國有企業債券違約事件,引發市場動蕩和風險定價重估,金融條件收緊,進一步加大企業債券發行困難和信貸融資成本。前期超常規疫情救助與經濟纾困政策必将在2021年陸續推出,貨币政策常态化也是大勢所趨,這必然帶來金融條件的收緊和名義利率的上升。這需要有前瞻性的應對舉措,金融信貸政策的退出要保持相對平緩的節奏,加強市場溝通和預期引導。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