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數字貨币實現跨境支付會怎麽樣?周小川“劇透”了
中國版數字貨币實現跨境支付會怎麽樣?周小川“劇透”了
本文來源:文彙網、鳳凰網
中國版“數字貨币”如果能實現跨境支付會是什麽樣子?
12月13日,在陸家嘴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的2020上海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對此做出了一番清晰的暢想:在未來,如果使用央行數字貨币完成跨境交易,支付的同時可以實時完成兌換。而這背後其實是基于當前大幅提升的通訊設施、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
目前,央行的數字貨币試點是“4+1”,即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内部封閉試點測試,其中并未有涉及跨境的内容。上海最近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積極争取數字貨币運用試點,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構建聯通全球的數字化金融基礎設施,提高金融風險防範能力。數字貨币的跨境應用能否成爲上海的突破點?周小川在論壇上發表的演講,可以說是給上海今後的探索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
科技發展給金融帶來了新機遇。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數字貨币備受關注。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支付”這一時刻,究竟其中需要完成哪些事情?新的科技手段會帶來哪些改變?
在周小川看來,零售支付的時刻,消費者首先獲得價格,決定是否購買;如果是跨境交易,還需要獲得彙率信息,考慮折算是否值得購買;如果是現金交易,就得準備現金;如果是賬戶交易,信用卡要授權,貸記卡就要身份驗證。而商戶接受錢的時候,必須記賬,還得财物核算,判斷是否合規、是否真實,而信息傳遞需要加密。總之,交易的時刻要獲取一定信息并做好信息處理。
過去,受制于通訊設施和計算能力,信息獲取有限,能計算的信息也相當有限。在做跨境交易時,事先兌換外彙,就必須承擔彙率風險、各種限額,即便如此用途也有可能出現不合規的情況——經常項目用于資本項目。
在信息獲取,處理能力大大提升後,交易時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讓跨境支付更爲便利。周小川認爲,區塊鏈是其中一種技術實現的路徑,通過數字貨币錢包,在交易支付時,同步完成彙兌。這背後的技術支撐是:獲取雙方數據、高效處理數據,減輕事前、事後一系列監管、風控的工作量。
他進一步表示,這樣實現跨境交易的好處是風險可控,由于經常項目基本都是小額,還有數字代碼判别商戶,而智能合約又能再加一把安全鎖;從結算角度來看,央行和商業都可以處理彙率風險;而且也很符合亞洲、新興市場的實際需要。
在零售交易的瞬間,技術的保障讓兌換條件可以實時審核,給互聯互通帶來新的操作方案。周小川表示,過去在境外使用信用卡交易,如果用戶有美元賬戶,其實也是有兌換便利的,但信息往往不及時,也不能透明。彙率也不見得優惠。現在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移動終端、雲計算的處理能力,跨境交易更爲輕松便利就有了新的可能。
周小川認爲,這一數字貨币的跨境零售系統建成後,跨境彙款等也不存在太大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在風險、成本可控的情況下,通過進一步創新實現,“可以說,利用交易瞬間所具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我們可以在支付系統現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不僅和現有的體制更好銜接,也更有适應能力,方案靈活性,适應未來金融格局變化的需要。”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