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數字化發展路徑明晰:聚焦七大數字産業 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10%
“十四五”數字化發展路徑明晰:聚焦七大數字産業 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10%
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國數字化發展進程正不斷提速,并且将成爲“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領域。
近年,我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迅猛。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成爲發展的強勁引擎。
“十四五”時期我國将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态,建設數字中國。
也可以看到,“數字化”已成地方發展新方向。當前,面對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低迷的情況,數字經濟正成爲經濟複蘇的新動能,被寄予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厚望,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大城市群在内,地方紛紛确立了各自明确的發展目标和規劃。
我國數字化發展進程正不斷提速,并且将成爲“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領域。視覺中國
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至10%
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以來,“數字經濟”至今已累計4次被直接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而2018年雖未直接提及“數字經濟”,但首次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
之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壯大數字經濟;2020年提出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2021年,則“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同時出現,并且增加了“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生态”等内容。
可以看到,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正不斷演進。“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更将加快數字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作爲獨立篇章,可見其“使命”越發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标來看,“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還明确,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
同時,“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确了未來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産業,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突破和融合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當前階段,我國數字經濟無論在發展規模還是發展質量方面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5G等數字經濟核心領域,我國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數字産業化”轉型,具體要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以及運用好“互聯網+”。“十四五”時期,我國則要進一步構建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産業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範。
“2021年是5G新應用走向落地的關鍵年,5G向更廣泛領域的應用能力将加強。”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秘書長張新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産業數字化”轉型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其中,數字産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産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爲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爲29.0%,成爲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針對産業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數據賦能全産業鏈協同轉型”,具體包括建設若幹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加快産業園區數字化改造等等。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看來,産業數字化将成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并推動數字經濟加速進入“下半場”。她表示,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能夠進一步帶動形成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态新模式,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更多行業、更多場景延伸。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數字化”同樣已成各地“十四五”發展關鍵方向。
京津冀以北京爲首,數字經濟發展迅速。2020年9月,北京市制定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1+3”政策,将從打造數字貿易試驗區、建設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三個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和突破口。
天津提出,作爲京津冀數字經濟協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将不斷推動以天津爲支點加速京津冀地區數據資源對接、數據企業合作和數據園區共建;河北則提出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上重點支持雄安新區、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
從長三角地區來看,作爲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發展前沿陣地,該地區已構建較完備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據統計,2019年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總量達到8.6萬億元,占全國數字經濟的28%,占當地GDP規模的41%。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爲,長三角數字經濟各具特色,發揮了優勢互補的作用。其中,浙江省數字經濟以民營企業爲主,龍頭上市公司發揮了引領作用。其他省市産業結構也有所不同,比如上海地區,國有企業比重比較大。安徽和江蘇在智能制造和消費數字經濟方面都有長足發展。
從粵港澳大灣區來看,近年廣東省數字經濟政策更多側重于數字經濟頂層設計及數字化治理,目标是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爲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數字經濟發展規模繼續領先全國。
根據《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到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争突破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0%。
具體而言,深圳重點扶持高端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安全等新業态,到2023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突破9000億元,年均增速15.3%;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0000億元,年均增速10.8%;部分細分領域發展領跑全國。
廣州則側重于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數字流通等方面。到2022年,廣東省要累計建成5G基站達22萬個,建成珠三角5G寬帶城市群,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縣城及中心鎮鎮區5G網絡覆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