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跨境个人金融业务机会来了!
海外行,跨境个人金融业务机会来了!
良有以也
《中国外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新的一年,外汇局在推动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回答摘录:
研究有序放宽个人资本项下业务限制。修订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规定,取消年度购付汇额度限制,优化管理流程;研究论证允许境内个人在年度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内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的可行性;配合人民银行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理财通”试点。
中资银行海外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一直是个鸡肋,确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项。即便在英美等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即便海外华人相对较多,当地中资海外行的个金业务也做不到太深入的程度,就更不用说在一些较小国家,华人相对更少的地方的中资海外行了。
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做个金的难度,只要对照在我国国内的外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就能体会。即便是全球有名、号称全球的本地银行的H银行,C银行,或者JP银行,SC银行等,在我国国内的个金虽不能说门可罗雀,但也绝称不上门庭若市;中资银行去了海外,在个金方面的情况应也是类似。
海外中资银行的个金业务不好做,是因为客户基数太小,回报有限,投入却不少,而且风险并不小,且本来可以发展的跨境业务又受国内外管政策间接限制。
客户基数
发展个金业务,最重要的是有庞大的个人客户基数,但和国内一比,放眼全世界都没有人口太稠密的地方。即使是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常住人口大约900万,这个数字在海外已经不小,但和国内一比却只和国内地级市如苏州的人口大致相当;笔者曾经长期工作过的卢森堡,全国人口仅60多万,卢国的人口数量大致只有苏州下面张家港(县级市)的一半(不过其实卢森堡中资银行的个金业务还不错,主要靠离岸客户)。
这么小的人口基数,而且,在整个人口基数里愿意来中资银行开户的比例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海外中资银行的个人客户基数及业务着实有限。
投入产出比
个金业务的投入却是不低的,即使客户有限,但针对个人客户如果要开展业务,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与当地支付工具对接的接口、APP及网页的当地语言化、与当地电信的SMS对接,以及防病毒防欺诈等安全措施,一样也不能少。海外人力成本高,尤其在发达国家,因此这些个金业务基础设施建立的成本绝对不低。而且由于用户少,无法进行大规模摊薄,所以成本更为可观。
而中资银行海外分行个金业务的产出其实不大。
海外银行的收费项目费率已经比较高,比如汇款费,在国内几乎免费,但海外一般收费较高,而且还收一些国内银行绝对不会收取的费用,比如账户管理费,只要你有账户,银行每个月从你账户收取如10欧元的管理费。但即使如此,银行能从个金收取的中间业务手续费也仍有限。
而在利息收入方面,海外行金额及笔数有限的按揭、消费贷等业务,带来的收入也不会占比太高,根本无法同公司业务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并购贷款等产生的收入相比。
因此,海外行的个金业务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
风险
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做个金业务的风险却并不低。与企业客户相比,如国内大型走出去企业或者海外当地大型企业客户等,个人客户涉及的反洗钱调查往往更为琐碎凌乱,更难掌握,因而个人客户反洗钱的风险相对更高。在操作风险上,有些海外地区至今可能还大量使用个人签字汇款单,或传真,邮件等汇款申请方式,海外有些地区还无法做到如国内全部使用U盘,短信认证等科技方式来控制风险,因此海外个人金融的操作风险也不小。
此外,海外消费者保护方面,对个人客户的保护程度更大,比如欧洲的MiFid等规则,法律更加保护个人客户,而不是银行。
再者,与个人打交道的业务,更多的涉及当地文化,风俗,乃至宗教等各种习俗和禁忌,中资银行远道迩来,不免会带着国内一些想当然的做法,这种情况也给处理个人金融业务带来一定潜在风险。
仅上述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中资银行海外分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面临着反洗钱、法律、操作、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战,风险并不小。
外管政策
海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地区,资金跨境流动的外汇管理限制条件较少,外管政策主要是指国内的外汇管理政策。因为作为中资海外行,类似公司金融业务,最大的业务机会还是在于服务中国与海外的跨境业务,公司业务如此,个金业务其实也如此。但与公司金融业务最大的不同是,我国的外管政策在对公的经常项下全部已经放开,资本项下也大部分放开,而对私、也就是个金业务方面,跨境的经常项目虽已放开,但资本项下的却几乎没有放开。这样,长期以来个人的跨境业务在资本项下几乎没有太多好做的。
资本项下新机会
目前在个人金融的跨境方面,实务中主要是给予中国居民每人每年五万美元额度,这个额度是便利化额度,也就是说在五万美元以内,可以仅凭身份证办理,一般不用提供证明材料,只要声明就可以。其实超过五万也可以,但就不那么便利了,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明材料,当然,对一般人来讲,这五万美元已经足够。
在个人金融跨境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长期以来个人的跨境用途仅限于真实合法的经常项目,而不能用于资本项目,即个人不允许将上述五万美元额度用于包括境外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险以及境外购房等资本项下投资需求。
经常项目是有事才会发生,比如要去海外旅行,留学,看病,或者购物,金额也不会太大,相比资本项目就是一些零碎的用度,而2020年疫情以来,国际旅行几乎断绝,这方面的个人跨境业务就更少了。
资本项目才会是大头,因为资本项目的发生不像去海外旅行、留学、购物等,并不需要人的物理移动,宅在家里,灵机一动,如果外管政策允许,那可能就决定去购买美国、英国的股票了,或者去购买香港的重疾险、分红险了,更牛的,那就个人去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了,不一而足。
即使有疫情不能跨国旅行,资本项目的个人跨境业务也不受影响,甚至由于一年来疫情下海外四大央行一齐放水,导致海外股市大涨,反而更能催生个人跨境资本项目的业务增长。
所以,如果个人跨境资本项目放开,即使仅限于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即使仅允许境内个人在年度5万美元便利化额度之内操作,境内个人在海外自然会去寻求中资海外行的金融服务,那么海外跨境个人金融业务就真的能做起来了,而且,体量巨大。
据说中国的中产阶级有两亿多,少算点,就算只有人口的十分之一,那样也有1.5亿人,这个数量其实就是德国加上法国的两国的人口总量了(而且全是中产阶级),虽然不是每家都会往外做投资,即使比例不大,由于基数大,因而总量也不会太小。那样的话,上面说的客户基数,投入产出比等一些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海外行的个人金融业务真的可能就可以做起来了。
跨境个人金融业务风或正起,海外行,你准备好了吗?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