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做强贸易金融业务的机遇与策略
商业银行做强贸易金融业务的机遇与策略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方卫星 武雯 刘以宁
构建新发展格局给贸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带来新机遇
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给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新的变化,相应给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带来新机遇。
深刻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供求动态均衡。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二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循环。三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
02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内涵在丰富扩展
贸易金融虽然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其内涵不断丰富扩展,总体表现为银行需要紧抓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节点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场景搭建等模式,来服务畅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循环,从而更好满足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
从服务客户需求来看,商业银行需要树牢“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紧抓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下沉,在整合支付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重塑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比如,有些银行借助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跨行财资管理平台,背靠核心账务处理能力和高水准金融科技,无缝连接企业数字管理生态,精准捕捉企业痛点,在提供一站式的查询、交易、票据、融资、预算、采购、发薪、报销等常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方案,精准服务客户需求。
从服务产业链来看,在国内形成超大规模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将进一步向全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参与方涵盖大、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将深耕产业分工,根据供应链金融 “跨度大、覆盖广、频率高、小额多”的业务和风险特征,来设计、创新和组合产品,延伸至全产业“生态链”“朋友圈”。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业银行围绕重点企业上下游原料采购、销售订单等业务活动,深度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维系产业链正常运转,为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贡献力量。有些银行深耕产业链和场景,聚焦房、车、医疗、电子信息等行业,深入了解企业运作,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对接和交叉验证,及时把控风险,创新融资业务模式,把低成本、高效率、易获得的服务提供给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从服务境内外市场来看,随着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深入推进,未来跨币种、跨区域融合更深,对本外币、境内外、离在岸一体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在持续提升跨境联动及产品组合能力,全力打造国际贸易融资、跨境现金池、离岸业务等优势产品的同时,综合运用汇率、利率工具,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境内外服务体验一体化。比如有些银行协助客户选取金融市场发达、税务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建立海外财资中心,对海外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定制海外账户资金调拨模式,完成境内外资金池融通,实现全球资金可视、可控、可运作;有些银行利用“跨境e+”“e关通”等产品实现银行服务与海关“单一窗口”、税务等多家外部机构的互联互通,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报关、汇款、支付关税、线上融资。
从科技支撑服务来看,贸易金融业务线上化、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细分业务“全程在线”,“以场景为入口、以交易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凸显。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将金融交易嵌入“线上+线下”“银行+场景”的统一账户体系,协同提升业务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创新性地将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贸易金融服务,实时监测和分析客户需求,动态把握企业经营和业务风险,完善自身风控体系。比如有些银行加大企业服务集成式平台、开放银行和场景共建力度,将服务无缝嵌入到企业及生态网络中,构建服务新生态,深化合作联盟,实现银企利益共享;有些银行借助金融科技,自创新系统,向客户提供货物装运、海关申报、贸易融资及支付的全流程信息,并提供持仓、交易状态更新和交易失败原因查询等。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将是以“账户+支付+融资”为基础,以“交易+数据+场景”为核心,以“资金+资产+撮合”为方向,以交易性、平台化、链条式的发展,推动构建新金融与新商业的基础要素。银行通过科技与业务的持续渗透,促进不同行业、企业、业务场景互联互通,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新生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03关于商业银行做强贸易金融业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贸易金融服务整合优化的步伐,但各行的做法和成效差异较大。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理念转变不够。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贸易金融的经营理念需要切实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而精准、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各行贸易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产品供给质量不高,需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建强差异化优势、加快集成能力建设。三是科技支撑有待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不高,敏捷化开发能力不强。四是贸易金融业务流程的整合,缺乏适配的灵活机制和组织架构,相关改革转型事项未形成共识。
为做强贸易金融业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做好工作:
首先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服务实体经济。
-
准确把握贸易金融服务不断丰富的内涵,可在定位优势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形成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服务的贸易金融优势。
-
明确打造贸易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要定位于实现全产品线、全行性服务资源由表及里的系统化整合,通过流程、机制、渠道的再造,达到客户需求对中后台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牵引,从而全面提升银行服务客户的协同力及响应速度,打造“端到端”的客户极致体验,以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
聚焦贸易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特色客群,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战略区域布局,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重点,加快提升服务能力。
其次是做好产品服务集成,满足企业一揽子金融需求。商业银行要全面梳理贸易金融服务产品,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打磨推出若干“一招鲜”和“招招亮”产品,聚焦高频产品和市场热点,如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等,打造离岸服务、跨境业务、财资管理等具有特色优势的“拳头产品”。要发挥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经营优势,提升综合化联动服务及产品组合能力,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要统筹产品线,打造产品“线上集成”,加强跨区域、跨币种贸易金融服务协作和标准化业务流程在中后台的集中整合,提升作业和处理中心的支持保障能力。营销体系上要做优产品经理团队建设,强化服务的“落地”集成,推动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形成合力,建立一体化的营销流程、营销决策、客户服务以及风险控制机制。
再次是要嵌入场景生态,加快金融服务模式变革。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内部外部贯通、内部流程统一”,真正做到客户一点接入,银行多点、多条线、多区域响应。持续优化线上业务流程,提升“端到端”服务能力。从行业生态、行业场景入手,在掌握行业规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客户,输出银行服务能力,为企业互联网技术(IT)赋能的同时,围绕行业场景构建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发挥银行贸易金融服务与数字政务、财税、商务、海关单一窗口的联结作用,串联政府端(G端)、企业端(B端)与客户端(C端)的贸易金融服务场景,搭建特色场景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客户服务,通过技术方式,将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客户应用场景,实现服务的无缝衔接。
最后是要优化配套机制,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贸易金融业务服务的质效,高度依赖于银行结算、融资、汇兑等基础能力,而相应的信息、业务、部门和团队,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往往分割孤立。可探索通过设置专职部门,对贸易金融产品、业务、系统、架构以及品牌宣传等各方面进行体系化的整合,实现能力集成。可围绕场景建设需求,以更敏捷化、轻量级的专班模式,统筹做好特殊场景的产品研发、用户体验研究、运维服务等。在专职部门和场景专班中,探索推进相关考核激励机制,针对前中后台人员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要求,以提升组织效能。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