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人民币國際化在歐洲的突破之路 來源 :世界投資銀行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反彈,人民币資産價值被投資者長期看好,人民币彙率持續走強,
來源 :世界投資銀行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反彈,人民币資産價值被投資者長期看好,人民币彙率持續走強,帶動人民币國際化再度成爲市場熱點。本文從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優勢和人民币國際化發展曆程視角,探讨人民币在後疫情時代進一步國際化發展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球,重創全球經濟。得益于中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高效管理,中國經濟實現快速複蘇,成爲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人民币随之強勢升值,人民币計價資産受到投資者廣泛追捧。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風能、太陽能、氫能爲代表的清潔能源替代以石油、煤炭爲代表的傳統化石能源趨勢日趨明朗,這将對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形成的國際石油美元體系形成持續沖擊。國際貨币體系中美元一極獨大的局面受到挑戰,全球儲備貨币格局多元化趨勢明顯,未來有可能出現美元、歐元和人民币三極鼎立格局。本文拟從數字貨币、互聯網金融和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三個維度,探索後疫情時代人民币國際化在歐洲的發展突破路徑。
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标志人民币國際化拉開帷幕。經過十年發展,人民币在歐洲使用穩步增長,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除亞洲地區外,德國、英國、荷蘭和瑞士等歐洲國家,人民币使用占比已遠高于美洲和非洲。
人民币國際化經曆了兩個階段。2009年至2015年,人民币支付結算職能發展較快,在彙率預期上行的背景下,海外人民币持有規模和貿易結算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2015年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沒有強烈升值預期的人民币在國際化道路上出現一定程度的停滞。2015年“8·11”彙改以來,人民币國際化更加注重計價和投資貨币職能。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複蘇的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動顯著快于經常項目,人民币的計價和儲備屬性開始顯現。
近年來,爲刺激經濟發展,歐美主要經濟體均采取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将基準利率下調至曆史較低水平,迫使資本尋找安全性強、回報率高和流動性好的資産進行重新配置。相較而言,中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複蘇較快,人民币資産吸引力顯著增強。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中明确“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穩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爲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并将其納入今後重要工作。經濟增長,資本市場開放,科技創新爲後疫情時代人民币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回顧世界貨币發展史,從19世紀的“煤炭英鎊”到20世紀的“石油美元”體系,展示了以綁定能源商品計價貨币爲起點的國際貨币演化之路。從未來趨勢來看,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國家均在積極加強和倡導向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轉型,石油、煤炭等傳統大宗商品終将被風能、太陽能和氫能等清潔能源所取代。可以預計,石油美元體系在不久的将來會随之瓦解,在數字經濟時代,不斷流通的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随着5G、物聯網大數據平台等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我國經濟正進入數字化轉型變革期,而每個時代發展都有與之适應的貨币形态,例如,農業經濟時代的實物和貴金屬貨币,工業經濟時代的紙質信用貨币,數字經濟時代也需要發展主權數字貨币來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更好地服務新經濟發展。因此,通過互聯網金融與國家推動的主權數字貨币相結合,未來将會構建出全新的國際貨币體系。
近年來,我國充分發揮電子商務領域的先行優勢,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電商平台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全面掌握客戶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全景圖像,在支付結算、精準營銷、客戶響應等全流程各環節,對客戶實施精準實時畫像與動态調整管理,顯示出對傳統經濟模式的明顯優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2018年,我國電商在線銷售額連續以30%的同比速度增長。新冠肺炎疫情後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大幅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
我國數字經濟貢獻度不斷增強,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占GDP之比爲36.2%;名義增速爲15.6%,高于同期GDP增速7.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優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目前,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國已站到了數字經濟發展最前沿,依托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孕育出最具創新力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例如,美團與拼多多。以超級應用程序(SUPER-APP)爲代表的生态化平台模式①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潛力,其銷售額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占比快速提高。以短視頻起家的抖音,在短短幾年時間裏,中國市場份額直線上升,海外不斷攻城略地,甚至重構當地市場,是中國互聯網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之一。再看美國市場,Face Book正在加緊推廣社交商業,沃爾瑪開始在TIK TOK上舉辦直播帶貨。悄然間,中國在數字經濟中的角色正從追随者轉爲引領者。雖然,目前中國企業在國際數字經濟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但在跨境電商、數字娛樂、在線辦公教育、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發展迅速。通過消費網絡平台進行全球戰略布局,将帶動更多的中國産品和服務進入海外市場,拓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前,以消費互聯網驅動的數字變革已經發生,而疫情後十年,我國數字經濟轉型方向将從2C走向2B端,即産業互聯網驅動的數字化革命對全産業鏈的重塑。特别是制造業升級,産業端必先經曆數字化過程,所有數據通過代碼方式表達,形成數據資産,并最終進入工業4.0智能化階段。随着底層生産資料逐步轉化爲數據資産形态,長期來看,生産工具與生産關系一定會發生颠覆式的變革。由此預見,未來中美互聯網企業在全球數字經濟市場的競争将會日趨激烈。
基于數字經濟生态的互聯網金融,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出其千人千面、實時追蹤、精準定向、全程在線等全新的特點。數字經濟的平台化、閉環式發展,使得數字平台掌握了幾乎無限量的實時全景信息,包括交易信息、資金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基于其信息優勢和平台優勢,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客戶的行爲分析、風險定價更爲精準和超前,取得對傳統金融企業的全面競争優勢。随着平台的不斷擴張,其風險管理的準确性和前瞻性會進一步提高,單個客戶管理成本則不斷趨近于零,進入一種自我加強模式。與歐美市場相比,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更加超前,模式更具競争優勢,發展更具攻擊力。與此同時,經曆了P2P整頓及其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新挑戰,中國的監管機構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監管方面更具前瞻性和針對性,能夠更好地把握創新與審慎之間的平衡。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即提出數字貨币研發計劃,并于2020年在深圳等地進行了測試,我國已經走在數字貨币的前沿。我國數字人民币暫時命名爲DC/EP,定位爲電子現金,目前主要面向零售場景。我國數字人民币采用賬戶松耦合設計方式,海外使用數字人民币進行轉賬支付時,不必綁定當地銀行賬戶,這對海外基礎設施落後地區的用戶有較強的吸引力。
本文認爲,随着中國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優勢、互聯網金融創新優勢和主權數字貨币先發優勢之間的不斷發展與融合,會形成一種新的貨币金融發展模式,将是一種高效、低價、安全和生态式發展的新模式,對“法币+傳統金融”模式具有顯著競争優勢。這種“主權數字貨币+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競争優勢,正是人民币國際化發展的戰略源動力,能爲海外人民币持有者及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商品與服務,更極緻的使用體驗。人民币國際化将從國際貿易結算、跨境投資,轉向生态化、平台化發展,成爲一種集綜合交易、儲備、投資等職能于一體的全功能國際貨币。
目前,歐洲數字貨币進展相對滞後,預計最快在2021年啓動歐元區數字貨币項目。借助于數字貨币和互聯網商業的先發優勢,我國可以加大與歐央行和歐盟國家的溝通交流,主動參與歐洲數字貨币标準制定和方案設計,進一步增強中歐雙方在數字貨币領域的合作。
(二)全球化趨勢方興未艾,區域經濟一體化進入新階段
2020年11月,我國與東盟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該協定涵蓋約23億人口,國内生産總值達到26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33%。同年12月,經過七年談判,我國最終與歐盟達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爲中歐相互投資打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有所擡頭,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短期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醫療物資、産業鏈以及商貿活動的沖擊,讓世界各國深刻認識到,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無法消滅病毒,更無法實現經濟複蘇,唯有各國通力協作、包容共赢,才能共同解決危機,挽救經濟。目前,以世貿組織爲代表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已日漸邊緣化,取而代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正成爲當今世界經貿發展的新趨勢。我國通過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和中歐雙邊投資協定,以及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來加深與亞洲、歐洲和以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爲代表的跨太平洋主要區域經濟體的合作。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整合過程中,我國可充分利用高端制造産業數字轉型升級,和區域内各國産業鏈轉移分工互補的優勢,讓各國分享我國“國際國内雙循環”發展的紅利,逐步引導區域經濟體使用人民币進行貿易結算和計價投資,促進人民币在區域經貿活動中的使用,探索人民币在區域經濟體内作爲錨貨币使用,不斷提升人民币的國際地位。
當前,美國秉持“美國優先”原則,在全球範圍内通過貿易、科技,以及金融等手段不斷制造摩擦和沖突。在此背景下,中歐成功簽署投資協定對于穩定世界經濟局勢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歐盟和我國均倡導多邊主義,緻力于引導全球向多極化和平發展。歐盟對我國在歐洲建設離岸人民币市場一直持支持态度。在中歐雙方持續深化合作、我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經濟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人民币國際化在歐洲将會向更加縱深方向發展。
全球的經濟金融活動離不開兩個網絡。一是由跨境貿易、跨境投資等經濟活動産生的國際商貿網絡;二是爲滿足上述經濟活動的需要而産生的全球資金清算網絡。目前全球的支付清算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各國自行建設的本國支付清算系統,例如,我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體系(CIPS)和大額支付系統(CNAPS),歐元區的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
(TARGET2),美國的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國際支付清算體系(CHIPS)和美元大額支付系統
(FEDWIRE)等;二是連通各國支付清算系統和實體賬戶的電訊收付通道,目前全球使用最普遍的是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WIFT①提供的金融電訊網絡體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和金融交易中占比超過42%,在國際儲備貨币中占比超過60%,因此美國對SWIFT具有重要影響力。
近年來,美國金融霸權主義擡頭,其借助本國在國際收支貨币上的話語權,對其他國家實施金融制裁,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及強烈反彈。爲保護歐盟國家利益,歐盟于2019年推出醞釀已久的歐洲貿易結算機制(INSTEX),旨在擺脫美國的金融束縛。
目前,我國在歐洲主要推動以人民币跨境支付體系(CIPS)爲基礎、以離岸人民币清算行爲樞紐、以參加行爲依托的人民币清算網絡。我國在英國、法國、德國、盧森堡、匈牙利和瑞士均設立了人民币清算行,爲當地機構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務。同時,我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體系已在全球接收了33家直接參與機構,947家間接參與機構,其中,歐洲間接參與機構達120家。未來,我國可進一步加強與歐盟和歐元區金融機構的合作,借助于新興網絡技術,打破物理空間限制,着重研發下一代全球支付清算體系。同時,我國還須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數據隐私保護等方面加強建設,通過建立與歐盟标準相契合的機制,最終實現歐元人民币支付清算網絡的互聯互通。
截至2020年6月,在全球支付貨币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占據重要地位,市場份額分别爲40%、34%和7%;人民币列第五位,占比1.76%。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公布的特别提款權貨币中,美元占比40%以上,歐元超過30%,人民币占比超10%。人民币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的重要性日漸增強。
2014年,順應人民币國際化的發展,中國銀行間市場推出歐元人民币直接報價交易模式。同年,歐洲金融市場協會(EUROPLACE)也倡導包括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銀行巴黎分行等六家金融機構在歐洲進行歐元人民币直接報價做市。但由于海外人民币交易規模下降,導緻該交易模式沒有得到很好的運作。目前,離岸人民币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亞洲金融中心。
在人民币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币和其他貨币的直接交易,尤其是與歐元的直接交易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降低中歐商貿往來中的彙兌成本,更爲重要的是,可減少交易環節中對美元依賴度,從而避免受到來自美元霸權主義的影響。我國可以學習借鑒歐洲美元的成功經驗,首先,在離岸市場增加人民币債券等資産供給,爲海外市場提供充足的人民币流動性。其次,不斷加大資本項下開放力度,爲離岸市場人民币資金回流提供通道,發揮境内市場價格的傳導機制,爲離岸人民币市場提供定價基準。最後,在我國管控的人民币清算網絡體系下,不斷完善離岸人民币的監管體系和法律基礎。
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預計會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歐元人民币直接交易做市商行列中,進一步做深做寬市場。同時,還可以借鑒新加坡和韓國的場内人民币交易經驗,建立歐元人民币場内交易機制,通過提升交易規模和貨币流動性,爲雙邊貨币直接定價去美元價格錨提供依據和支持。
2019年,美國GDP規模達21萬億美元,歐盟超15萬億美元,中國達14.22萬億美元,約爲美國GDP的三分之二。美國股票市場規模近40萬億美元,而我國股票市場規模不足10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美國債券市場規模遠大于我國,以國債爲例,美國國債體量約爲23萬億美元,日均交易規模爲5000億~6000億美元,我國國債規模僅有2.5萬億美元。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我國也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我國經濟快速企穩複蘇,并相繼出台一系列資本項目開放舉措和政策,人民币資産吸引力顯著增強。國家外彙局統計數字顯示,2016—2020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累計淨增持我國債券和股票(含基金)4673億美元。僅2020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合計淨增持我國債券和股票達729億美元。海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币資産的強大需求爲人民币國際化提供了理想土壤,同時也爲我國與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中歐市場互聯将成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深入開放的重點。
在證券市場方面,2018年,中國A股正式納入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爲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币資産提供了契機。随後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舉措相繼出台,監管部門修訂QFII、RQFII制度,将其合二爲一,降低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了準入條件。
2019年,上交所、中金所和德交所開始積極籌備滬德通。與滬深港通直接進入對方市場買賣股票模式不同,中歐互聯互通機制是将基礎股票轉換爲存托憑證,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到歐洲證券交易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的方式進行融資;歐洲藍籌企業也可以通過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在境内交易所上市。此外,中歐也在考慮推動基金互認機制,搭建中歐金融市場通行證(EU-ChinaPassporting)框架,通過将符合規範要求的中國人民币基金産品推向歐洲金融市場,便利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币資産,提升國際資本人民币投資的便利性。
此外,我國還可以考慮積極加強與法國資本市場的合作。法國政府一直倡導多極化國際貨币體系,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後,法國一直在尋求承擔歐洲金融中心角色的機會,對構建離岸人民币市場中心興趣濃厚。法國擁有歐洲最大的公司債券市場,規模高于英國和德國。同時,歐洲市場最重要的泛歐交易所(EURONEXT),總部位于巴黎,是歐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2019年年底市值達4.5萬億歐元。泛歐交易所市場橫跨法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英國、愛爾蘭和挪威,将是我國未來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合作夥伴。
債券市場方面。投資者多元化是成熟債券市場的特點之一,引入國際投資者可增加國内債券市場的資金供給。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穩步推進銀行間債市的有序開放。目前,境外機構投資者可通過QFII/RQFII、直接入市、債券通等多種渠道投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2020年8月,境外投資者持有我國債券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人民币,我國債券市場受到境外投資者青睐。未來我國債券市場可借鑒歐洲美元債券成功經驗,進一步拓展人民币歐洲債券市場,豐富人民币債券境内外發行人和投資人群體,不斷提高國際債券發行中的人民币債券規模占比,促進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債券市場的廣泛融合。
人民币國際化在歐洲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發展過程,也是人民币在歐洲市場的建設發展過程,是一個系統化建設過程。一方面,我們要逐步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建設高效透明的新一代國際支付清算系統;不斷豐富可交易可投資的人民币金融産品,包括資産證券化、股票期權、國債期貨等複雜金融産品;加快推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貨币及金融風險定價模式,包括主權數字貨币和互聯網金融模式;另一方面,更要加強宏觀機制建設,特别是适應數字金融時代需要的穿透式金融監管機制建設,提高監管的前瞻性與透明度;把握好人民币國際化的步驟和節奏,不斷穩定和有效引導各類市場參與者的政策預期,持續提升海外投資者長期配置人民币資産的信心,從而逐步實現人民币國際化的最終目标。
亞洲崛起,美國衰弱,世界格局悄然發生着革命性的變化。以美元爲主的單一中心貨币體系,在重大事件中逐步暴露出制度性缺陷,世界貨币體系将向多極化發展。從長遠來看,人民币國際化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同時也有利于增加全球貨币體系的穩定性,爲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資産配置選擇。我國要積極充分地發揮主權數字貨币和互聯網金融的先發優勢,應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高端技術,讓人民币在未來“主權數字貨币+互聯網金融”的全新貨币體系中占有核心重要地位。同時,增強中歐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有機融合,推動人民币在歐洲的市場發展。人民币國際化與英鎊、美元不同,最終将實現以科技、貿易和制造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形成人民币自我增強的國際化循環體系。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