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贸易便利化
案例一: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流中心创新模式(济南片区,贸易便利化)
案例简介:济南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流中心致力于探索文物、文化艺术品简化审批及监管手续,优化文物出境审核和临时进境复出境登记查验管理,打造全国首家集“文物艺术品回流及藏家可追溯,文物艺术品国际物流和保税仓储、展示、保护修复,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文物艺术品交易,文物保护修复鉴定设备研发销售、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文物文创设计、教育培训、虚拟数字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文物及文化艺术品保护全产业链平台。
入选理由:艺术品保税是服务贸易便利化的一个新议题,国内自贸试验区纷纷探索发展文化保税产业,济南在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上进行了贸易制度创新。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物和艺术品保护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其中的创新做法值得在大多数自贸试验区中复制推广。
案例二:“物联网+云系统+水尺计重”新模式(营口片区,贸易便利化)
案例简介:营口片区“物联网+云系统+水尺计重”举措的核心点在于,利用平板电脑,规避了原笔记本电脑提及较大数据需要二次处理和无法现场拍照等局限,同时搭建水尺计重系统,将现场观测、数据传输、底案记录、证书拟稿等环节纳入统一的工作流程中。通过将水尺计重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实现了信息的自动传输、自动审核和自动生成表单。该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能够对船舶实现鉴定预判和数据的个性化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还是使用较为传统的水尺计重模式,对水尺计重模式的创新也多体现在无人机的利用上,对搭建完整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化流转和应用上的探索较少。
入选理由:该举措路径清晰,通过搭建水尺计重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审核和生成表单的全程自动化,并利用系统中的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个性化利用。目前该举措已经在北良海关等地开始复制推广,也可说明其复制推广性较强,建议该举措在全省先复制推广后,再推广到全国。
案例三:启运港退税“三控一共享”沿江协同模式(川南临港片区,贸易便利化)
案例简介:该模式通过海关、海事、税务协同全程在线监管船舶,防控船舶违规经停风险、违规装卸风险、货物退税不离境风险,并与沿江港口共享启运港退税船舶舱位信息,提高船舶配载率,其主要做法包括:1)海关协同海事利用“船舶报港信息系统”,全程管控船舶沿江违规停靠风险;2)船舶公司按海关要求配置“船舶GPS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实时防控集装箱违规装卸风险;3)税务协同海关建立离境监控预警机制,严密防控退税不离境风险;4)启运港协同经停港沿江加载,共享舱位信息提高船舶配载率。
入选理由:首先,该模式充分利用泸州港具有“启运港退税”的政策优势,让更多退税红利惠及长江沿线口岸,这是发挥地方特色政策优势的重要体现;其次,通过海关、海事、税务的协同全程在线监管,创新了口岸查验协同服务模式,提高了监管服务效率;最后,通过“三控一共享”协同模式,有效提高了船舶配载率,提升了港口的货源集聚能力,并实现了启运港退税“零案发”,逾期未结关离境“零案发”。目前,该模式已在泸州市和四川省开始复制推广,说明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推广性和操作性。
“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投资便利化
案例四:“基地+研究所+公司”三方联动(洛阳片区,投资便利化)
案例简介:根据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定位,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多渠道获取项目信息、“接力棒式”全流程跟进、全方位给予产业化支持等举措探索出“基地+研究所+公司”的三方联动新模式,实现了片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的热情。目前取得的成果包括,孵化出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并举很好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本。
入选理由:该案例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一方面,对科研体制机制的突破包括:研究所财务单列,经费拨付与团队考核相关联,采用全员聘任注册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开展项目股权合作和增值、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等。另一方面,引才模式的突破:推动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并举,通过兼职挂职、客座教授、共享院士等方式引才引智,以引进科研团队为主体进行机构设置等。该举措将制度创新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了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
案例五: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分类推进改革(雄安片区,投资便利化)
案例简介: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结合雄安新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梳理雄安新区本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细化清单198项,统一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这19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晰明确改革方式、操作方法和监管办法,为在新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入选理由:该制度创新案例给予了投资企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降低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减少了信息成本、官僚成本,间接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得企业投资门槛更低,更为便捷。该案例还强调了改革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并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很好的将改革难度进行分级,具有可落地和操作性。
“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政府职能转变
案例六:突破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程序规定(南沙片区,政府职能转变)
案例简介:2020年4月21日,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5周年之际,南沙自贸片区正式公布全国首个突破性改革创新程序规定,将容错免责具体化、条件化,探索更宽容的容错机制。程序规定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1)界定突破性改革创新的内涵,明确启动突破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程序的情形;2)明确突破性改革创新负责单位的工作职责,规定跨部门协同支持职责;3)最大限度保护创新单位和创新干部,减免创新承受的不当压力。
入选理由: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要鼓励创新就必须建立容错机制。南沙自贸片区率先以明文程序的形式将改革创新的单位和个体面临的不当压力予以疏解,鼓励自贸试验区的基层部门和干部勇于担当、放手改革。时至今日,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必须不忘初心,不懈不馁。南沙片区的做法是当前自贸试验区发展所亟需的。而且该项制度创新的内容本身流程清晰、简明易懂,可操作性极强,对于进一步释放基层的改革创新精神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作用。
“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
案例七: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宜昌片区,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
案例简介: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通“信用宜昌”数据通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区近3万家市场主体建立涉企全维度信用档案,推进信用可视化工程与信用示范园区建设。当前,平台成功向银行推荐A级以上守信商家1.8万多家,授信额度达80.42亿元,发放贷款10294笔,共61.56亿元,成功实现了精准助力“复工复产”市场主体的扶持计划。
入选理由:宜昌实施企业信用可视化工程,是适应大数据征信时代的到来,全生态维度规范和服务市场主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在全市推广实施“信用+”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中小企业更便利的获取各类资源。该项工程具有全国可复制推广性,应用前景广阔。
案例八: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南宁片区,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
案例简介:围绕金融集聚区目标定位,健全金融政策保障,出台《加快建设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若干措施》,重点从落户奖励、土地优惠、购租办公用房补助、人才激励等吸引各类金融要素集聚,构建金融生态圈。印发《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实施方案》、《南宁市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任务措施》等配套文件,确定金融改革创新清单,明晰实施路径,鼓励引导金融业务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融资、跨境金融区块链等业务取得新突破。2019全年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63.11亿元,是2018年同期的3.2倍;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建行五象支行、中国银行南宁分行分别成功办理南宁片区首笔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付款业务,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入选理由:南宁自贸片区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依托金融城开展集成式制度创新,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构建了中国-东盟金融城跨境合作生态。有利于强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探索制度创新空间,增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规模和影响力,从而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法治环境
案例九:“一站式司法征信服务平台”(海南自贸试验区,法治环境)
案例简介:海南高院通过绿色通道平台整合法院独有的诉讼服务信息,为投资者了解合作伙伴司法征信情况提供查询途径。在该平台上,中外投资者可以一键搜索合作伙伴的全面司法征信信息,包括失信信息、诉讼状况(民商事、行政、执行等案件情况)、财产查封情况(查封、冻结、划拨)、工商登记情况等内容,查询对象包括企业、法人代表、自然人等诉讼主体;平台架设于互联网之上,覆盖网站、微信、微博、电话、邮件等多渠道、多维度的信息沟通模式,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服务对象覆盖全世界;平台专门设立司法专员提供专业的司法咨询服务,对投资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快速响应,按需对接政府、仲裁、公安、工商、律师等行业协同处置。
入选理由:海南“一站式司法征信服务平台”打造了司法服务海南名片,在平台推出后,海南高院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深度整合,并专门有投资领域的司法专员进行解答,大大提高了投资者咨询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引发了海内外的良好反响,已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其次,通过“一站式司法征信服务平台”,帮助中外投资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合作对象有没有涉及诉讼、是不是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背景。截止目前,海南高院司法征询服务已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40个法律领域,提升了海南自贸港的营商环境,让来海南的中外投资者更有安全、更有保障、更有信心。
案例十:“委托公证+政府询价+异地交付”财产执行云处置模式(平潭片区,法治环境)
案例简介:根据新的云处置模式,在执行车辆拍卖领域,已进入执行程序但又实际扣押在异地的涉案车辆,将由申请人向车辆扣押所在地公证机关申请对车辆实况进行公证视频取证,并出具权威性公证文书,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无需将车辆运回实验区内法院进行处置。通过政府定向询价,企业无需预缴评估等财产处置费用,在减轻成本负担同时,财产处置效率也得到提高。法院干警未到异地现场情况下即可办理车辆解封、解押、过户等手续,实现财产高效流转。
入选理由:该做法将法院、政府和社会力量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政府定向询价,企业无需预缴评估等财产处置费用,在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同时,提升了财产处置效率和司法效率,执行工作做到无缝对接,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实现,属于全国首创。其中,财产变现难直接表现在人民法院查封的财产需要评估拍卖,财产执行运处置模式,打通了评估拍卖的中间环节,符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要求,切实做到了法治引领、效率优先。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