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做強貿易金融業務的機遇與策略
商業銀行做強貿易金融業務的機遇與策略
本文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方衛星 武雯 劉以甯
構建新發展格局給貿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帶來新機遇
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内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将給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的實體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新的變化,相應給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帶來新機遇。
深刻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給實體經濟帶來的新變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确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關鍵在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求動态均衡。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鍛造産業鏈供應鏈長闆,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闆,發揮我國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産業化規模化應用。二是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實施擴大内需戰略有機結合,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的滿足能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推動城鄉區域經濟循環。三是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
02新形勢下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的内涵在豐富擴展
貿易金融雖然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其内涵不斷豐富擴展,總體表現爲銀行需要緊抓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核心節點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場景搭建等模式,來服務暢通生産、流通、消費、分配循環,從而更好滿足各類企業的實際需求。
從服務客戶需求來看,商業銀行需要樹牢“以客戶爲中心”理念,緊抓金融産品創新和服務下沉,在整合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傳統功能的基礎上,重塑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比如,有些銀行借助跨銀行現金管理平台(CBS)、跨行财資管理平台,背靠核心賬務處理能力和高水準金融科技,無縫連接企業數字管理生态,精準捕捉企業痛點,在提供一站式的查詢、交易、票據、融資、預算、采購、發薪、報銷等常見服務的基礎上,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方案,精準服務客戶需求。
從服務産業鏈來看,在國内形成超大規模市場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貿易金融業務将進一步向全産業鏈上下遊延展,參與方涵蓋大、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将深耕産業分工,根據供應鏈金融 “跨度大、覆蓋廣、頻率高、小額多”的業務和風險特征,來設計、創新和組合産品,延伸至全産業“生态鏈”“朋友圈”。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商業銀行圍繞重點企業上下遊原料采購、銷售訂單等業務活動,深度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維系産業鏈正常運轉,爲企業複工複産、穩定經濟貢獻力量。有些銀行深耕産業鏈和場景,聚焦房、車、醫療、電子信息等行業,深入了解企業運作,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數據對接和交叉驗證,及時把控風險,創新融資業務模式,把低成本、高效率、易獲得的服務提供給産業鏈上下遊的小微企業。
從服務境内外市場來看,随着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深入推進,未來跨币種、跨區域融合更深,對本外币、境内外、離在岸一體化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商業銀行在持續提升跨境聯動及産品組合能力,全力打造國際貿易融資、跨境現金池、離岸業務等優勢産品的同時,綜合運用彙率、利率工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境内外服務體驗一體化。比如有些銀行協助客戶選取金融市場發達、稅務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建立海外财資中心,對海外資金進行集中管理,定制海外賬戶資金調撥模式,完成境内外資金池融通,實現全球資金可視、可控、可運作;有些銀行利用“跨境e+”“e關通”等産品實現銀行服務與海關“單一窗口”、稅務等多家外部機構的互聯互通,讓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報關、彙款、支付關稅、線上融資。
從科技支撐服務來看,貿易金融業務線上化、智能化特征日趨明顯,細分業務“全程在線”,“以場景爲入口、以交易爲基礎、以數據爲核心”的發展趨勢凸顯。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将金融交易嵌入“線上+線下”“銀行+場景”的統一賬戶體系,協同提升業務競争力,同時進一步創新性地将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貿易金融服務,實時監測和分析客戶需求,動态把握企業經營和業務風險,完善自身風控體系。比如有些銀行加大企業服務集成式平台、開放銀行和場景共建力度,将服務無縫嵌入到企業及生态網絡中,構建服務新生态,深化合作聯盟,實現銀企利益共享;有些銀行借助金融科技,自創新系統,向客戶提供貨物裝運、海關申報、貿易融資及支付的全流程信息,并提供持倉、交易狀态更新和交易失敗原因查詢等。
未來,我國商業銀行的貿易金融業務将是以“賬戶+支付+融資”爲基礎,以“交易+數據+場景”爲核心,以“資金+資産+撮合”爲方向,以交易性、平台化、鏈條式的發展,推動構建新金融與新商業的基礎要素。銀行通過科技與業務的持續滲透,促進不同行業、企業、業務場景互聯互通,構建開放共赢的金融新生态,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03關于商業銀行做強貿易金融業務的幾點思考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紛紛加快貿易金融服務整合優化的步伐,但各行的做法和成效差異較大。從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理念轉變不夠。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貿易金融的經營理念需要切實轉變到以客戶爲中心,從而精準、有效服務實體經濟。二是各行貿易金融服務同質化嚴重,産品供給質量不高,需要立足自身資源禀賦建強差異化優勢、加快集成能力建設。三是科技支撐有待增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程度不高,敏捷化開發能力不強。四是貿易金融業務流程的整合,缺乏适配的靈活機制和組織架構,相關改革轉型事項未形成共識。
爲做強貿易金融業務,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持續做好工作:
首先是要轉變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服務實體經濟。
-
準确把握貿易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的内涵,可在定位優勢核心業務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範圍,最終形成境内外、本外币、離在岸一體化服務的貿易金融優勢。
-
明确打造貿易金融核心競争力的重點是“以客戶爲中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己任。要定位于實現全産品線、全行性服務資源由表及裏的系統化整合,通過流程、機制、渠道的再造,達到客戶需求對中後台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的牽引,從而全面提升銀行服務客戶的協同力及響應速度,打造“端到端”的客戶極緻體驗,以精準服務實體經濟。
-
聚焦貿易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特色客群,如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國家戰略區域布局,圍繞“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促進國際貿易投資便利化、人民币國際化等重點,加快提升服務能力。
其次是做好産品服務集成,滿足企業一攬子金融需求。商業銀行要全面梳理貿易金融服務産品,補短闆、鍛長闆,不斷打磨推出若幹“一招鮮”和“招招亮”産品,聚焦高頻産品和市場熱點,如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票據業務等,打造離岸服務、跨境業務、财資管理等具有特色優勢的“拳頭産品”。要發揮境内外、本外币、離在岸一體化經營優勢,提升綜合化聯動服務及産品組合能力,爲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要統籌産品線,打造産品“線上集成”,加強跨區域、跨币種貿易金融服務協作和标準化業務流程在中後台的集中整合,提升作業和處理中心的支持保障能力。營銷體系上要做優産品經理團隊建設,強化服務的“落地”集成,推動産品經理與客戶經理形成合力,建立一體化的營銷流程、營銷決策、客戶服務以及風險控制機制。
再次是要嵌入場景生态,加快金融服務模式變革。提升線上化服務能力,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内部外部貫通、内部流程統一”,真正做到客戶一點接入,銀行多點、多條線、多區域響應。持續優化線上業務流程,提升“端到端”服務能力。從行業生态、行業場景入手,在掌握行業規律的基礎上全面認識客戶,輸出銀行服務能力,爲企業互聯網技術(IT)賦能的同時,圍繞行業場景構建産業生态服務平台。發揮銀行貿易金融服務與數字政務、财稅、商務、海關單一窗口的聯結作用,串聯政府端(G端)、企業端(B端)與客戶端(C端)的貿易金融服務場景,搭建特色場景金融服務平台,實現批量化、标準化、生态化的客戶服務,通過技術方式,将産品和服務嵌入到客戶應用場景,實現服務的無縫銜接。
最後是要優化配套機制,加強支撐保障能力建設。貿易金融業務服務的質效,高度依賴于銀行結算、融資、彙兌等基礎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業務、部門和團隊,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往往分割孤立。可探索通過設置專職部門,對貿易金融産品、業務、系統、架構以及品牌宣傳等各方面進行體系化的整合,實現能力集成。可圍繞場景建設需求,以更敏捷化、輕量級的專班模式,統籌做好特殊場景的産品研發、用戶體驗研究、運維服務等。在專職部門和場景專班中,探索推進相關考核激勵機制,針對前中後台人員設定不同的考核目标要求,以提升組織效能。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