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的企業國際融資SPAC或難以在香港落地
不走尋常路的企業國際融資SPAC或難以在香港落地
來源 :華爾街納斯達克上市 新浪财經
在近日美SEC收緊對SPAC監管後,香港證監會亦嗅到華爾街這股危險的氣息,對SPAC應否應引入香港存疑。據報道,目前業内普遍對SPAC在港落地信心不大,認爲無必要浪費成本及人力。衛達仕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志偉指出,19年10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打擊造殼、買賣殼行爲,若此時引入SPAC,将給予市場一個錯誤的訊号,容易引起市場混亂。
延伸閱讀:
國内PE機構紛紛嘗試SPAC的退出通道
對于VC、PE等投資機構而言,最重要的是投後退出一環。通常情況下PE往往是通過标的企業的IPO退出。但今年由于監管的趨緊,PE的退出效率大大折扣。
與之相對應的,美股市場卻表現得異常火熱。這有一半得歸功于SPAC。SPAC反向并購這一上市方式由于簡化了聆訊審批過程,大幅度得提高了企業上市速度。隻要出現了優秀的标的的公司,那這個公司可以達到快速上市,快速融資。
在這一大背景下,給國内PE公司帶來了什麽樣的啓示?
A股資本市場的深水炸彈一季度85家企業主動撤單
撤單或暫緩的理由,則是多方面的,包括股東無法完成穿透等。今年2月證監會出台了《監管規則适用指引——關于申請首發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要求發行人股東的股權架構爲兩層以上且爲無實際經營業務的公司或有限合夥企業的,如該股東入股交易價格明顯異常,中介機構應當對該股東層層穿透核查到最終持有人。
多地省市證監局近期均提出了最新輔導驗收要求。審核越來越嚴格,也使得企業和中介機構在新報IPO項目時更加謹慎。有投行人士指出:“過去有的材料可能帶着瑕疵就先上報再修改,但現在至少保證絕大多數内容都沒問題,核查得比較詳盡了,才敢上報。”
4月2日,上交所網站披露了《關于終止對京東數科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闆上市審核的決定》,2000億估值的京東數科撤材料了,再度在A股資本市場投下一顆深水炸彈。
國内老牌PE另謀“出路”
與國内如“堰塞湖”般的IPO市場相對應的,國外SPAC上市可以說是如日中天,自2020年以來,全球通過SPAC繞過傳統IPO模式上市企業呈爆發式增長,全年一共有248家SPAC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總共籌集資金達820億美元(約6,396億港元),占全年美股IPO的56%。
而且,這股熱潮已經延續到了2021 年。截至 2021 年 3月 ,美國 SPAC 上市數量已達 299 家,募資額約 981億美元,上市家數和募資額已經雙雙超越 2020 年全年。
在國外,軟銀、高盛、黑石、KKR、TGP等衆多知名機構均已作爲發起人,參與設立過SPAC。
其中,軟銀已成立三家SPAC(SVF I、SVF II、SVF III),主要瞄準多樣化的科技領域,包括移動通信和人工智能。高盛成立兩家SPAC(GS I、GS II),且GS I 已成功與信息技術及電信技術服務商——維谛技術(Vertiv Holdings Co. )完成并購。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老牌PE,在國内IPO 趨緊的情況下也紛紛出動。
2021年2月,春華資本成立SPAC,募資約3億美元,并購标的聚焦于業務重點布局在中國的消費領域公司。
2021年3月,弘毅投資成立SPAC,募資約3億美元,并購标的傾向于醫療保健和消費産品領域的技術驅動型公司。
2021年3月,時代資本成立SPAC,募資約3億美元,計劃在移動出行、在線服務、軟件、電商、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能源清潔領域尋找合适标的。
企業做大做強,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及上市是最佳選擇!上市能拓展渠道,吸引人才,打造千億級,萬億級企業!
SPAC——優秀的金融工具
SPAC可以說是極爲優秀的金融創新。
SPAC對企業而言是一種融資工具,爲暫時無法滿足上市要求前沿科技(如航空、電動車、高新技術等領域)并購标的提供融資機會。
SPAC可以是一種退出渠道,讓并購标的原投資人能夠在二級市場公開交易股票。
SPAC可以是一顆搖錢樹,讓發起人賺的盆滿缽滿。
至于 SPAC還能火多久,沒有人清楚。不過可以确定的是這股熱潮還在持續。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