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新形勢下信托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王卓:新形勢下信托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來源:微信公衆号“銀行家雜志”
宏觀環境持續變化。2020年我國GDP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經濟發展上的量變将帶來一系列的質變。中美之間“發展”與“遏制”的博弈将在未來較長的時間持續存在。國内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轉軌,産業升級、技術變革、區域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财富分配、社會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尚無止歇迹象,這對于未來世界的重塑——無論是經濟形态的格局,還是社會面貌——都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也爲信托行業危中尋機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
監管形勢深刻變革。2020年,監管政策頻出,《信托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強化了信托公司的股權穿透,提高了股東門檻;在資管新規及《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引導下,信托行業自2018年開始,逐步壓縮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提高投資類業務,轉型和創新成爲信托行業發展主基調;《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确了非标占比50%的限制,資金信托定位爲私募,徹底禁絕非标資金池,嚴格限制客戶集中度。2021年,資金信托新規和《信托公司資本管理辦法》大概率也将出台,一旦發布實施,将直接影響信托業轉型的格局與方向。顯然,監管政策的持續發力,對于信托業現有的市場環境、展業邏輯都産生了深刻影響。
信托業資本實力穩步提升。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信托業在積極随風調帆、求存求進。2020年,信托業的注冊資本和淨資産均穩步增長。從已在中國貨币網披露了2020年業績快報的59家信托公司的數據看,已有9家信托公司年内完成增資,合計約272.43億元,增資後的行業平均注冊資本爲47.48億元,較2019年行業均值(指2019年的68家信托公司,下同)增加了5.68億元。截至2020年末,59家信托公司平均淨資産達105.73億元,較2019年行業均值增長超過10%。資本實力的提升,爲信托業的變革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也爲行業轉型準備了穩定之錨。
信托業經營能力穩中有進。2020年,信托業的平均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爲13.6億元,比2019年行業均值增加了1.19億元,信托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保持在七成左右,是信托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信托業平均報酬率穩步提高,截至2020年6月末,行業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爲1.26%,較2019年同期大幅提高了72個bp,邁入“1”時代,體現出信托公司業務經營與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
信托業文化建設穩步實施。在2019年信托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首次針對性地提出信托文化建設五年計劃,開啓了重塑中國信托業靈魂之路。2020年中國信托業協會及時出台了《信托文化建設指引》,有效引導信托文化建設有序展開,各信托公司文化建設氛圍愈加濃厚,相關機制、規劃陸續出台。在2020年的信托業年會上,黃洪副主席再次提出了以“守正”“忠實”“專業”爲核心的受托人文化,抓住了信托文化的“牛鼻子”。2021年,信托業文化建設已進入信托文化普及年,信托文化的意識正逐漸深入從業者内心,進而引導此次信托業轉型跳脫曆史循環,真正走向特色發展、回歸本源的定位上來。
“轉型”并非“轉向”,應以信托行業發展的積澱爲根基,既要在傳統領域精耕細作、務求深廣、做實根基、立根求新,在“守”的基礎上有所“爲”;又要在創新領域眼光向外,體察格局聚合,發掘介入機遇,審慎洞察風險,在動态平衡間謀求多元角色,在“爲”的基礎上做好“守”;更要在管理領域眼光向内、統籌謀劃,有所“爲”有所“守”,夯實轉型發展之基,在“守”與“爲”的辯證中尋求更爲合适的發展道路。
?對傳統業務堅持“守中有爲”
信托傳統業務領域以工商企業、房地産、政信業務(政府和信托間業務)、銀信業務等爲主,轉型絕非對傳統業務“一刀切”,相反,傳統業務應該在轉型過程中順勢而爲、尋求突破。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在傳統領域長期耕耘積累下來的客戶優勢和專業優勢,創新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新信托産品。工商企業信托可以加大對空天海洋、信息網絡、生命科學、核技術等戰略性産業領域的研究,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地産信托可以大力探索發展優先股、投貸聯動、同股同權等股權投資和地産基金化業務,布局以房地産爲底層資産的标品信托,探索布局房地産行業債券、ABS、商業地産REITs和類REITs業務。政信業務可以深入挖掘核心客戶需求,探索新基建業務,加強與資本市場的聯動,研究推進傳統政信業務非标轉标,降低融資成本,切實服務區域發展與地方建設。銀信業務同樣應向标品領域轉型,強化與銀行在證券投資領域的合作。
?對創新業務謀求“爲中有守”
在轉型的大趨勢下,信托的創新有了明确的方向,以監管套利爲目的的創新将不可持續,回歸資産管理本源的創新才是信托大有作爲的領域。标品業務是當下信托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但于信托公司而言卻并非擅長領域。“爲大于微,圖難于易。”建立投研體系、打造人才團隊、構建風控管理體系,當然是必須完成的工作,但仍須找到切實有效的切入點。
債券投資因風險維度與傳統非标業務評判融資主體的信用風險流程近似,可作爲轉型标品的着力點,借助信托公司在傳統非标投資、投研方面的積累,發揮自身在跨市場投資方面的制度優勢,更好地完成起步動作;可以推進可交債、可轉債、陽光私募類TOF、量化對沖、多策略FOF/MOM等多元業務模式的落地,逐步形成以大類資産配置驅動資金端需求的發展模式,加快規模上量。同時,依托積累的核心客戶資源,逐步發展具有獨特競争力的标品業務。精細化開展實業投行業務,探索通過資本市場爲實體經濟及其産業鏈提供直接融資的業務模式。據估計,未來五年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基建投資規模将突破17萬億元,帶動上下遊産業規模增加近30萬億元,信息消費将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信托業可探索通過固有業務與信托業務協同、股債結合、投貸聯動、産業投資等新模式,抓住服務新基建發展的曆史性機遇。
?對公司管理強化“守爲并進”
信托業要堅定圍繞轉型發展的目标,有針對性地加強公司内部管理,爲外在業務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全面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在奮發有爲進行創新的同時,信托業要始終堅持“守”住風險底線,有所爲有所不爲,爲創新套上“緊箍咒”。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風險防控底線意識,在機制上持續健全風險管理體系,針對創新業務的風險要點進行深入研究,嚴格項目審批,以數字化、智能化的風控手段提升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以适應未來的業務發展。
加快提升科技賦能水平。随着向标品轉型的推進,金融科技的水平将對信托業的發展産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信托業當前整體的金融科技水平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仍存在差距,應加快金融科技對創新業務、客戶管理、投資決策、運營服務、風險管控等重點領域的全覆蓋。同時應跨越式發展金融數據化,加強大數據在各個應用系統中的通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切實做好科技賦能。
持續提升綜合管理質效。信托公司應不斷完善内部運營管理體系,優化業務管理流程,提高協同運營效率,改變粗放發展的傳統,向精細化管理要質量。同時,信托公司在轉型期間應做好管理的前瞻性安排,根據業務特點及時調整管理流程和組織架構,讓管理爲業務賦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論斷指出了我們當下面臨的最大時勢。服務國家戰略、參與經濟建設始終是信托業的立業根基。由于信托制度的靈活性,信托天生具有服務供給側實體經濟和服務需求側财富管理需求的雙重功能。
?充分發揮信托優勢,拓寬金融服務邊界
信托的獨特價值與拓展空間,更在于它可以超越作爲投融資功能的金融工具層面,而作爲一種更具廣泛意義的社會工具。因此,積極探索信托制度在社會生活領域的創新運用,服務人民生産生活需要,具有更深遠的社會意義。
大力發展服務信托。自2019年信托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提出發展以受托管理爲特點的服務信托以來,服務信托成爲了信托行業探索新業務、拓展信托功能的新課題。信托業應尋求傳統業務領域的創新切入點,在财産保管、賬戶管理、委托人付費、閑置資金運用等領域,研究探索可行的方式;與創新業務有效銜接,積極開拓消費者權益保護、消費信托、資管類小額信貸資産投放、清結算服務等高頻場景服務信托模式,找準定位形成差異化競争力。
推動家族信托創新研究。據估計,2020年底我國家族信托意向人群數量約有24萬人,到2023年底,這一人數将突破60萬人;預計2021年家族信托資産規模将突破10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結合國内家族财富傳承、資産配置的需求,需要加快推進家族信托與金融科技的有機結合,拓展區塊鏈技術在家族信托領域的應用,在受托财産類型、服務内容和服務模式等方面加強符合國情的創新研究,爲高淨值人士提供更加專業、全方位、長周期的家族财富管理服務,助力家族财富安全穩定、傳承久遠。
持續擴大慈善信托。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确指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随着社會财富的累積和觀念的進步,我國對慈善事業的發展和社會财富的分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以往“粗放型”切割轉向精細化管理,從一次性捐贈轉爲更加注重慈善财産的保值增值與高效運用。慈善信托在長期配置資産方面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與适應性,可以跳出單純的金融屬性,更多地發揮靈活機制的特性去服務社會發展,以解決慈善事業的久期、規模、透明度問題。截至2020年末,我國共設立慈善信托534單,總規模爲33.17億元,在扶貧、抗疫、應急救助等領域表現突出。未來,我們可以繼續加大領域拓展、模式創新、資源整合、信任構建等慈善信托内在機理的完善,更好地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深入踐行受托人使命,回歸信托本源
當前,我國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已超1萬美元,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将進一步擴大,人民财富管理的市場需求将十分龐大。信托公司作爲專業受托人,在滿足财富管理需求的市場上大有可爲。
充分理解金融的“利他”屬性。金融的本質是“利他”,金融作爲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發展是最終目的。通過爲人民群衆、爲社會創造價值增量,可實現金融本身的價值。财富管理通過爲人民群衆遴選合适的金融産品,将合适的金融産品匹配給合适的投資者,滿足人民群衆的财富管理需求,不僅創造了金融價值,更爲社會創造了價值的增量,這是金融最質樸的本源。
着力提升财富端的資産配置能力。信托财富管理不能停留在産品營銷的表層,而應向專業的資産配置領域走深做實。要在持續提升獲客及服務大客戶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全面的、開放式的、跨越經濟周期的一攬子産品架構,并打造與之相匹配的風控、研究、投顧服務體系,形成專業的資産配置能力;主動引導投資者梳理組合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進一步深層次挖掘人民群衆在财富傳承、受托服務、風險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探索提供一攬子财富管理服務,拓寬信托制度的應用領域。客戶、産品與資産配置能力,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一站式”财富管理生态鏈。
不斷提升财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财富管理應始終以客戶需求爲中心,一方面,完善分層管理體系。針對客戶屬性,結合線上、線下、遠程坐席三種渠道,配套産品、定價、增值服務與響應機制,明确不同屬性、不同需求的客戶服務配套,打通多渠道服務體系,深化客戶綜合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财富管理的科技賦能。通過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将客戶行爲數據化,加強大數據分析能力,對數據中蘊涵的客戶偏好、客戶行爲、客戶需求進行分析,由當前以機構主導的粗放模式轉變爲以客戶需求驅動的精細模式。
應對風浪,最重要的是胸懷大局、應勢而動。信托業既然以信爲本、以托立世,自當依托中國浩浩蕩蕩的前進大勢,心懷“國之大者”,在服務國家發展、民族複興的曆史大潮中堅守本心、完善自我、創新突破、共謀發展。在新發展階段下,信托業将求突破解題、圖轉型創新、修“匠人”心志,以專業、智慧、勤勉之長,開辟長期、平穩、健康、持續發展之局。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