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是上海邁向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
李奇霖: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是上海邁向國際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
來源 :中國證券報
6月16日,紅塔證券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上海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過程中,可以以多元化市場主體、産品創新、資産配置、高端人才爲根基,以國際化、配套服務爲保障,提升上海金融樞紐的地位,進而打造基于人民币資産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
5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圍繞完善資産管理機構體系、創新資産管理産品和服務、發揮金融市場作用、提升資産管理國際化水平、加強人才引進培育、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等六方面展開,全面系統地爲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提出指導意見以及具體舉措。
根據《意見》,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上海的具體目标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吸引培育一批專業化、國際化、創新型資産管理機構及人才,成爲機構和人才“集聚地”;二是構建市場與監管良性互動、資産管理與金融科技有機結合的創新機制,成爲産品和服務“創新地”;三是提高金融市場和資産管理行業開放水平,打造跨境金融資源配置的中心節點,成爲市場和資金“交彙地”;四是推動各市場主體及監管服務等形成合力,成爲環境和服務“新高地”。
李奇霖認爲,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離不開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創新的資管産品和服務、專業的資産配置能力、一流的業務人才,這是作爲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基礎。
成爲全球資産管理中心需具備四大基礎
根據《意見》,要積極引入銀行理财、保險資産管理、金融資産投資等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支持證券、基金、信托、期貨等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落戶,吸引私人銀行、家族信托、基金銷售等資産管理機構。同時還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率先在上海獨資、合資設立證券、基金、養老金管理等機構,合資設立理财公司,設立投資研究、銷售運營、合規風控等平台。集聚各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
李奇霖認爲,國内外的成熟機構的落戶将形成集聚效應,吸引更多優秀的企業加入。例如今年5月貝萊德建信理财有限責任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準,6月貝菜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
此外在李奇霖看來,《意見》明确在吸引成熟機構的同時,還注重培養新型資産管理機構,這也将進一步完善行業體系,形成多元化的競争力。“集聚效應之下,越來越多的資産管理機構将入駐上海,一方面能夠優化行業生态,促進行業長期良性發展,提升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會驅使更多國内外資源向上海整合,提升上海作爲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意見》,創新包括産品創新、服務創新、綠色投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四方面。
據了解,産品創新包括在中證張江自主創新50指數基礎上推出ETF産品,制定專項政策支持基礎設施領域REITs試點,加強MOM、FOF等産品研發。對于發展家族信托、推動擴大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機構和産品範圍,創新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養老金融産品也有提及。同時,這些資管創新産品,是上海金融創新獎的支持方向之一。
服務創新包括支持各類機構申請證券基金投資顧問資格,推動資産管理機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管理,支持銀行理财子公司、金融資産投資公司在滬專業子公司投資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及長三角重點建設項目股權和未上市企業股權等。
綠色投資創新包括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推動綠色資産證券化,發展綠色股票指數、綠色債券指數以及相關投資産品,開展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業務,加強ESG産品研發,培育碳資産管理機構和專業投資者,推動資産管理機構開展碳核算,開發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數、碳遠期等碳金融産品,研究氣候投融資産品等。
金融科技創新包括加大對下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技術的運用力度,鼓勵大型資産管理機構在滬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發中心,支持資管機構參與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等。
在李奇霖看來,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在逐年提升,在“房住不炒”的指引下,居民财富正在向金融市場轉移,單一的産品和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投資者日趨多樣化的需求。豐富多樣的創新産品和服務是推進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據介紹,根據《意見》要求,未來上海将從提升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暢通資産管理投資渠道、推動加強國際合作這三個方面着手,增強跨境資源配置能力。
提升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豐富交易品種及探索建立交易平台。暢通資産管理投資渠道主要包括打通各類資産的投資渠道,支持各類機構跨資産配置,鼓勵跨國公司在滬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進入銀行間外彙市場交易。推動加強國際合作主要包括拓寬證券交易互通、基金互認的國家和地區範圍,擴大商品期貨國際化特定品種等。
在具體的跨境資産業務方面,《意見》指出推動開放創新率先試點。建設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支持在滬外資銀行申請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資格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主承銷商資格。深化QDII、QFLP、QDLP、“債券通”“滬港通”“滬倫通”等業務,探索建立機構及居民的跨境理财通道。鼓勵本市資産管理機構在境外設立、收購和參股資産管理機構等。
對此李奇霖認爲,上海具備進行跨境資産配置的天然優勢。近年來,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已經擁有了格局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股票、債券、貨币、外彙、黃金、期貨、票據、保險等各類交易品種完備,底蘊深厚。國際經驗表明,發展金融交易平台能夠更好地促進金融交易、市場流動和人氣聚集,也使得配置金融資源的能力不斷增強。上海擁有上交所、上期所、中金所等重要的交易平台,這是金融中心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要素市場。
同時上海是中國内地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也是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和國内金融發展環境最完善的地區之一,營商環境優良,吸引了大批中外金融機構集聚,财富基礎雄厚。2020年3月,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連續兩屆排名第三。“随着跨資産、跨境資産配置渠道的打通,上海的資産管理模式更加豐富,将進一步鞏固上海在資産配置方面的競争優勢,無論對本國機構還是外資機構而言都将帶來新的業務發展機遇。”
根據《意見》要求,對于資産管理相關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進,争取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上海在國際資産管理人才從業準入、跨境履職等方面率先試點,支持境外從業經曆視同國内從業經曆,對資産管理行業緊缺人才在落戶、工作許可、永久居留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培育各類資産管理人才。把資産管理人才列爲上海海外金才、領軍金才、青年金才重點支持範圍,加強核心資産管理骨幹培育,鼓勵高校開設相關課程,研究設立資産管理本科和研究生專業,建立資産管理行業人才數據庫等。
在李奇霖看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力支持,作爲知識密集型産業,優秀人才也是上海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核心資源之一。“人才作爲上海打造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内在動力,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瞄準國際化、複合型等急需緊缺人才,提供更多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厚植人才沃土,一方面有助于現有機構整體業務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強化上海對于更多行業頭部機構的吸引力,帶來整體規模的擴張。”
以國際化、配套服務爲保障
李奇霖認爲,如果将多元化市場主體、産品創新、資産配置、高端人才比作樹木的根基,那麽進一步推進國際化和相關的配套服務就是能夠強化根基的營養保障。
“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必然需要對外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一方面既要引進國外穩定的長期資金和成熟的交易品種,也要借鑒先進資本市場的管理經驗和投資理念;另一方面還應該鼓勵國内機構‘走出去’,推動重點領域更高水平開發。探索離岸業務創新,暢通資産管理機構向境外獲取和提供金融信息的渠道,引領國内機構面向更爲廣闊的競争空間,在競争中不斷發展、提升。”李奇霖表示。
李奇霖同時認爲,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長遠發展也離不開配套服務的支持,優化資産管理發展環境,是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必備保障。“提升專業機構服務能力,将爲上海建立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提供重要的服務支持。”
《意見》提出,重點發展基金登記、估值核算、基金評價、貨币經紀、咨詢資訊等服務機構,引進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信用評級、資産評估等中介機構,研究設立專業托管機構,推動專業機構提升專業能力,鼓勵行業自律組織建立專業機構服務質量評價機制。
李奇霖表示,政府及監管部門作爲行業生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也至關重要。在促進資管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及監管站在服務的角度,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将成爲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助于行業整體運行效率的提升。
根據《意見》,法治信用建設方面,借助平台及大數據,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支持資産管理機構使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公共數據開放平台,探索政企數據雙向開放。
政策支持方面,将符合條件的資産管理機構和專業機構納入政策扶持範圍,優化資産管理機構登記注冊、變更等流程。
建設資産管理行業集聚區方面,構建“一城一帶一片區”爲主的資産管理機構空間布局,鼓勵相關區因地制宜發展,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區域資産管理格局。
《意見》還明确,加強行業品牌建設,支持資産管理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建立資産管理專家咨詢機制。定期發布資管中心建設報告,編制中英文雙語版資産管理機構投資指南,探索編制上海資管行業發展指數,舉辦資産管理行業國際論壇。開展上海資産管理機構數量類别、業務規模等信息監測和統計分析等。
在李奇霖看來,業務機構及政府監管共同發力,将使得上海對于資管行業的配套服務更加全面,進一步優化了業務環境,助力行業快速發展。
全球資管中心将爲基于人民币資産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賦能
李奇霖指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财富保值增值需求迸發。同時居民資産配置也逐步多元化,這個過程中資管行業将迎來指數級增長,未來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大勢所趨。
根據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标與發展建議》,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标應進一步明确,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爲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資産配置中心爲标志、與紐約和倫敦并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
在李奇霖看來,經過多年的沉澱,上海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随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也将延伸出全球對人民币資産需求的增加。而建設全球資管中心将有助于增強上海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輻射力,進而提升人民币的國際地位和競争實力,爲打造基于人民币資産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賦能。
李奇霖認爲,近年來我國金融開放加速推進,但是具體數據來看,無論從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基金業的外資資産占比和營收占比,還是從中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資所持有比例看,中國當前的金融開放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和第二大經濟體的身份不符,也越來越難以适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深入對外開放,仍應作爲中國金融改革的關鍵環節。
資本市場擴大對外開放,通過資金進出,提高了資本流出國和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的聯動性。金融開放程度提高,在讓有真實投資需求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更爲便利的同時,也會讓熱錢流進和流出都更容易,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沖擊到金融安全。同時國際資本流動增強,外部影響因素的增多也使我國監管和宏觀調控的難度增加。
李奇霖認爲,上海作爲中國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意見》的推出,既能助力增量資金的流入,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加快人民币資産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形成。也能夠強化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開放對我國資本市場可能的沖擊,增強中國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對于國内其他省份及地區而言,上海的先行試點也能夠起到良好帶頭作用,爲其他地區推行相關改革及規劃提供參考及借鑒意義,從而推動國内資管行業加速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