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中高速可實現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前景
廖群:中高速可實現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前景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經濟受挫後迅速并強勢複蘇
★ 2020 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打擊我國 GDP 重挫 6.8%,但此後迅速地逐季反彈,全年錄得 2.3% 的正增長,爲全球主要經濟體之唯一。
★ 2021 年經濟複蘇加快。上半年 GDP 強勁增長 12.7%,爲全年報複性增長奠定基礎。預計下半年在新冠疫情趨于尾聲和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健與靈活精準的形勢下經濟複蘇力度進一步加大,從而全年 GDP 報複性增長 8.9%。
★ 在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的雙重逆境中我國經濟再現強勢,凸顯韌性,源自于内需的主導地位及其強勁。
多重邏輯顯示疫情後我國經濟将重返中高速增長軌道
★ 疫情後的我國經濟增長前景正爲市場深度關切,包括能否以中高速繼續快速增長,能否避免與很多國家一樣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高速增長的引擎何在,以及能否回歸至疫情前或潛在的增長軌道等。
★ 要科學地預測今後我國經濟的增長前景,關鍵在于闡明預測所遵循的邏輯;通俗而言即講清楚預測背後的大道理。
★ 曆史邏輯 - 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崛起是在幾百年落後之後向上千年的世界前沿位置的回歸,所以回歸期,也就是快速(包括高速和中高速)增長期,應該是近百年級别的,将長于其他曾經的高速增長經濟體。這表明,今後幾十年是我國重返世界前沿的關鍵時期,因而我國經濟将在過去 40餘年的高速增長後以中高速繼續快速增長。
★ 文化邏輯 - 過去 40 餘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奇迹歸因于國人的五大經濟行爲特征,即,超高的緻富欲望、超強的吃苦精神、熾烈的學習熱情、高昂的儲蓄 / 投資意願、強烈的攀比心理,而五大經濟行爲特征又源于儒家文化的“入世有爲”精神。文化淵源的作用是關鍵與持久性的,決定了過去 40 餘年我國取得了他國難以取得的增長奇迹,也将決定今後我國将與很多國家不同,勢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經濟學邏輯 - 基礎是經濟學的現代增長理論:經濟起飛前增長依賴于勞動力和物質資本的規模擴張,而起飛後增長來源于“雙創新”,即科技創新和組織創新。科技創新可發生在各個行業,組織創新則可是任何結構性經濟元素的重新組合,如産業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資本結構、人口結構、部門結構及經濟制度 / 市場機制等的重組。所幸,此等“雙創新”在我國方興正起,今後勢将蓬勃展開,從而驅動經濟中高速增長。
★ 常理邏輯 - 猶如青少年大病後複原是常态,新興經濟體重創後複原是常理。我國無疑仍是一個新興經濟體,所以疫情後必将回歸至潛在的中高速增長軌道。100 年前比新冠疫情更爲災難性的“全球大流感”後歐洲及全球經濟增長非但沒有一蹶不起反而加速的曆史事實可表明這一點。
經濟學邏輯深探 - “雙創新”下中高速增長的四大引擎
★ “雙創新”今後在我國的蓬勃展開将體現爲:科技創新方面呈現科技躍進局面,組織創新方面城市群崛起、經濟結構升級和進一步改革開放。
★ 此四大趨勢将形成今後我國經濟以中高速持續快速增長的四大引擎。
★ 引擎 1 - 科技躍進
科技躍進意味着科技創新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将是今後我國經濟發展最爲靓麗的一道風景線。
我國科技水平已大幅提升,但與發達經濟體,特别是美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大有提升的空間。
人類社會正值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爲追趕國家的科技躍進提供契機。
我國已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領域展開戰略布局,科技躍進正當其時。尤其是在其核心的信息科技領域已處世界前沿。
美國對我國的科技打壓勢将增強這一躍進勢頭。
科技躍進将打造以信息或數字經濟爲主導的新經濟,從而成爲今後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最大引擎。
★ 引擎 2 - 城市群崛起
城市群崛起是在區域空間配置上的組織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道靓麗風景線。
城市群是人類城鎮化的必然歸宿;我國持續城鎮化的方向是城市群化,人口向着城市群,而非向中小城鎮集聚。
十九大城市群正在我國形成之中;其中五大爲支柱城市群,合計占全國 GDP 的 55% 以上。
十九大城市群将加速崛起,其結果,人口,進而産業、貿易、資金、消費及基礎設施等均向這些城市群進一步集聚,同時其中的主導大城市和衛星中小城市快速融合。
集聚與融合将催生新的經濟需求、新的資源配置、新的市場競争,進而構築今後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第二大引擎。
★ 引擎 3 - 經濟結構升級
經濟結構升級是在中觀經濟層面的組織創新,意味着結構性經濟要素在國民經濟架構下的優化重組。
我國的經濟結構水平,與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相當距離,具有龐大的升級空間。
經濟結構涵蓋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升級空間;總供給結構、總需求結構和産業結構的升級尤爲重要。
總供給結構升級将以加快服務業發展爲主,重點是生産性服務業和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消費性服務業。
總需求結構升級重在進一步提升消費占經濟的比重,一是提高服務型消費,二是提高商品消費檔次。
産業結構升級更加關鍵,壯大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促使我國從工業和經濟大國升級爲工業和經濟強國。
在經濟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新興行業崛起,夕陽行業衰落,經濟發展質量上升;同時,新興行業的崛起速度快于夕陽行業的衰落速度,從而驅動經濟加快增長,是今後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第三大引擎。
★ 引擎 4 - 進一步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制度性的組織創新,意味着經濟制度和市場機制的重組優化。
改革開放是過去 40 餘年我國經濟增長奇迹的關鍵性成因,但其使命仍然未了,增長引擎功能仍然強勁,将其進一步推進勢在必然。
國企改革最爲關鍵。“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資授權經營”兩大改革措施将是攻堅之戰,成功了我國經濟市場經濟轉型将大大加速。
加快金融改革刻不容緩。當前金融體制下資金配置的低效率要求深化金融供給側的改革。加快壯大資本市場和大力培育面向中小微民營企業的民營銀行,是今後改革的兩大迫切任務。
新的國内國際形勢呼喚一系列的改革開放新舉措,包括加快“内循環”,對外開放更具策略性,切實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加速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推動生産要素市場化,加快發展綠色經濟等。
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必将提升我國經濟的體制效率,而更高的體制效率将更有力地釋放中高速增長潛力。
我國正面臨兩大外部挑戰,但并非不可克服
★ 中美經貿脫鈎是最大挑戰。特朗普政府兇猛地開啓了脫鈎進程,拜登政府雖做法上較爲節制一些,但推動脫鈎的方向不變,且還欲帶領盟國與我國脫鈎。
★ 産業外遷加速也是嚴峻挑戰。10 餘年前部分産業開始從我國外遷至他國,今後随中美經貿脫鈎外遷加速勢在難免。
★ 這兩大挑戰的确堪憂,但也并非不可克服。
★ 首先,中美經貿關系不至于完全脫鈎
中美經貿關系,結構而言,貨物貿易方面我國對美國大幅順差;服務貿易方面我國對美國逆差;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的銷售方面我國對美國巨額逆差。
将此三方面加總,(我國對美國貨物出口總額 + 我國對美國服務出口總額 + 我國在美企業銷售總額)與(美國對我國貨物出口總額 + 美國對我國服務出口總額 + 美國在華企業銷售總額)在金額上大緻相當,且巨大,估計每年在 8000-12000 億美元之間。
如此緊密的經貿關系,完全脫鈎對于雙方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
美國應難以承受此損失。美國政府方面,若任由完全脫鈎造成損失,将極大地損害其選舉前景。得益的美國企業方面,将會通過不同方式阻礙脫鈎進程。
★ 第二,我國在全球産業鏈的優勢地位難以改變
迄今爲止我國産業外遷的程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麽嚴重。從 2010-2018 年間我國制造業和貨物出口的全球占比分别從 18% 和 10% 上升至28% 和 12.6% 和 2018 年主要外遷目的國的越南和印度的制造業增加值隻有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的 1% 和 10%,就可見一斑。
我國高端産業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低端産業外遷對于整個産業鏈的影響。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對于産業鏈的支撐是傳統中低端産業所不能比拟的。
我國服務業将加速發展,推動服務業出口,增加我國産業鏈的優勢環節。
我國産業鏈的優勢地位是綜合經濟優勢的結果,他國難以替代。
今後二十年的中高速增長格局及其成果
★ 四大引擎決定中高速增長格局;外部挑戰加大波動但不改中高速前景
四大引擎将保證我國内需進而經濟中高速增長。
兩大外部挑戰必将加大外需進而經濟的波動,但挑戰并非不可克服,且外需占比較小,不會改變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前景。
★ 今後二十年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軌迹将爲
從二十年期看,GDP 年增長 4-6%,年均 5% 左右;
從十年期看,前高後低,前十年 5-6%,年均 5.5% 左右,後十年 4-5%,年均 4.5% 左右;
從五年期看,第一個五年分别增長 8.9%、5.4%、5.6%、5.7% 和 5.5%,第二個五年年均增長 5.2%,第三個五年年均增長 4.7%,第四個五年年均增長 4.2%。
★ 成果展望
2035 年人均 GDP 超翻一番:按當前價格和人民币兌美元彙率 6.46計算,2035 年我國人均 GDP 将達 22979 美元,相當于 2020 年 11215 美元的 2.05 倍;
2 年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22 年我國人均 GDP 将達 12789 美元,超過“中等收入陷阱”門檻的 12535 美元;
8 年内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2028 年,按當前人民币兌美元彙率,我國名義 GDP 将達 28.79 萬億美元,超過三大國際研究機構對美國名義GDP 預測的最高值 28.50 萬億美元;
4 年内成爲全球第一大财富體:2024 年,按當前人民币兌美元彙率,我國社會淨财富将達 159.91 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社會淨财富的 158.16 萬億美元;
12 年内步入發達經濟體行列:按當前人民币兌美元彙率,2032 年,我國名義人均 GDP 将達 25812 美元,超過發達經濟體最低名義人均 GDP預測的 25551 美元。
上述成果意味着我國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标在宏觀經濟層面的落實,并将爲 2050 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奠定堅實基礎。
★ 但内部挑戰也不應低估,呼喚改革開放打攻堅戰和宏觀政策更加進取
除了前述的外部挑戰,内部挑戰也不應低估,包括産能過剩、流動性過剩、不良資産累積、企業債務高企、人口老化、中小微企業脆弱、資本市場欠發達、銀行體系效率較低、一些城市的房地産泡沫、部分企業的股票泡沫、貧富差距等。
爲戰勝這些挑戰,進一步改革開放應打攻堅戰,根據挑戰的威脅程度及其迫切性,逐個地實現突破;同時,宏觀經濟政策應更加進取,在全球政策寬松的大環境下保持靈活寬松。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