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金融機構迎來“碳機遇”
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金融機構迎來“碳機遇”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11月5日,由南方财經全媒體集團主辦,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共同承辦的“2021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經濟高峰論壇”在深圳羅湖區召開。
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碳市場已成爲近期熱門話題。他認爲,大灣區有條件、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碳市場“先行先試”。金融機構可抓住“碳機遇”,借助大灣區碳市場來推動碳金融創新産品,在推進實現“雙碳”目标中擔任重要角色。
中國實現“雙碳”目标極具挑戰性
“中國政府承諾在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考慮到中國能源密集型增長模式和以煤炭爲主的能源消費體系,以及相對較短的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期,大家都知道實現這一目标是極具挑戰的。”林遠棟說。
據國際能源署數據 (截至2018年底),中國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和供暖行業(51%)、制造業和建築業(28%)和交通運輸業(10%);合計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比重接近90%。
面對嚴峻的挑戰,林遠棟認爲,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推進重要經濟轉型以達至減碳。而這一潛在轉型過程将創造巨大的投資機會。例如碳中和最核心的是能源零碳化,能源消費需由化石能源轉向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也是一個很大的領域,要積極把高碳建築轉型爲低碳,甚至零碳,其投資數量非常巨大。此外是工業行業,需要很多可幫助節能減排的綠色新科技才可能轉型。交通方面,不僅汽車公路需要零碳化,海洋運輸、航空也需要零碳化。
爲達成碳中和目标,渣打全球研究團隊估算,2060 年前中國在脫碳進程中需高達 127萬億-192 萬億人民币的投資,相當于平均每年投資 3.2萬億-4.8 萬億人民币。“我們認爲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和綠色股權融資等在爲清潔能源融資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同時,金融機構将在管理氣候變化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相關風險方面起重要作用,包括評估涉及此類風險的現有投資組合敞口,以及尋求減小和分散此類風險的金融操作。”他說。
金融機構如何抓住灣區“碳機遇” ?
今年7月,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啓動,意味着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拉開序幕。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林遠棟認爲,雖然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這個統一制度将會激活碳排放交易市場,由市場決定碳排放價格和鼓勵企業減排。
“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碳市場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其實早于2013年,全國11個省市已開始試點推行碳排放交易,其中深圳和廣東都設有碳排放交易市場。我行相信現在創新活躍的大灣區絕對有條件、有能力發展大規模的碳市場的先行先試。碳排放交易市場将具備廣闊的增長空間,爲碳排放密度較低企業提供一定量的資金。”林遠棟說。
林遠棟強調,深圳、廣州和香港本來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核心圈。大灣區經濟急速發展,經濟規模是全國GDP的12%。大灣區擁有香港、深圳和廣州三大金融重鎮,以及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彙聚了全球衆多的銀行、保險、證券、風投基金等跨國金融機構,成爲了金融的核心圈。“既然三地有着各自的金融優勢和廣闊的合作空間,我相信金融機構可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來推動碳金融創新産品,及加強碳市場合作,以滿足企業多樣化的碳交易産品及融資需求,助力實現 ‘雙碳’目标。”
據其介紹,渣打集團不久前公布了到2050年實現融資活動淨零碳排放的新目标,包括涉及碳排放程度最高行業的2030年中期目标。“我們計劃到2030年調動3,000億美元用于綠色及轉型融資,将資本引導至最有機會采用低碳技術的市場,和部分面對最嚴峻的轉型融資及氣候挑戰的市場。我行相信推動資金流入,減輕企業成本是協助他們過渡重要的一環。”
其中,爲了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行業實現碳中和,渣打于今年9月正式投資開展大灣區深度減排路徑研究計劃,分析重點行業包括工業、建築、交通。渣打聯合項目執行團隊: 香港綠色金融聯盟、思彙政策研究所、世界資源研究所、廣東省節能中心、中央财經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将在未來 12-18個月内聚焦9+2城市,從商業和金融的角度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提前于國家目标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和具體路徑。渣打還将重點聚焦加快減排的轉型金融方案和工具,包括兩岸金融機構将發揮的作用。
“我們預計中國政府将進一步推動經濟活動轉向低碳增長模式,提高國内消費占GDP的比重,同時擴大服務業比重。在粵港澳大灣區, 2020年香港的服務業占GDP 93%。如果香港引領推動服務業于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再加上本身深圳和廣州擁有高科技産業和科研資源優勢,我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可發展低碳和高附加值模式的現代服務業,構建服務業發展新空間格局。”他說。
大灣區可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标準
此外,林遠棟指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的必然要求。他認爲,粵港澳大灣區具備“綠色”加“金融科技”的發展潛力。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都能爲綠色金融賦能。綠色金融科技可更加高效服務實體經濟,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豐富的科技人才、金融機構和資金,綠色化轉型方向可望形成良性循環,發揮關鍵性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各城市都已在綠色金融上發力。包括深圳、廣州和香港都先後提到需要加快推進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的策略,以及協助金融生态系統邁向碳中和。可是,如果大家隻有共識而沒有統一的綠色統一規劃指引,便很難令各地有效發揮優勢。”他說。
“我們建議城市間聯合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标準,便可共同搭建市場橋梁,把握經濟轉型以實行碳中和。例如,深圳在綠色金融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方面都較領先,廣州作爲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在基礎設施建設、産品開發以及碳金融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以至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吸引國際資金方面都具備優勢。相信跨城市合作一定可以推動區域聯動效應,爲綠色金融創新營造更好的環境。”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