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重磅報告 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
2021-05-13 13:15:00
央行最新重磅報告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 來源 :券商中國 央行最新重磅報告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基礎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讓通脹問題再度成爲焦點,但根據央行的最新判斷,我
來源 :券商中國
5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作爲觀察央行下一階段貨币政策取向的“風向标”,《報告》不僅對下一階段貨币政策操作提出具體目标,包括再次強調“管好貨币總閘門”、“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等,也就國内物價趨勢、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現代貨币政策框架内涵等熱點問題以專欄形式作出回應。
1、國内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區域性金融風險隐患仍然存在。
2、下一階段,央行将穩健的貨币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适度,珍惜正常的貨币政策空間,處理好恢複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系。管好貨币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
3、2020年末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後,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指導省級分支機構合理确定地方法人銀行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督促集中度超出上限的商業銀行制定過渡期調整方案。目前,信貸結構優化有序推進,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進入常态化政策執行和實施階段。堅持不将房地産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産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緻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4、相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貨币市場利率的波動性并不高。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更加關注DR007(7天回購利率)等貨币市場短期基準利率,并綜合考慮現金投放回籠、财政收支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靈活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和期限品種。因此,市場在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内的運行情況,而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避免對貨币政策取向産生過分解讀。
5、爲加強存款管理,央行強化規範存款利率定價行爲,停辦地方法人銀行異地存款。明确要求金融機構停止新辦周期付息型存款産品,督促其科學合理定價,切實維護存款市場競争秩序。将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目前,各金融機構的周期付息型存款産品已基本整改完畢。絕大多數地方法人銀行已停辦異地存款,異地存款餘額正有序壓降,爲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
6、接管包商銀行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如期完成清産核資。2月7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宣告包商銀行破産,原包商銀行的股東權益清零,大額債權人承擔部分損失,包商銀行風險處置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包商銀行管理人将在資産交割、訴訟仲裁主體變更等工作完成後,盡快完成包商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注銷工作。
7、我國是大宗商品主要進口國,從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看,影響PPI的主要是原油、鐵礦石和銅,其中原油的下遊産業鏈較長,還會影響化工品等價格,對PPI影響最大。
8、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我國PPI,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我國在去年應對疫情時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币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保持了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9、發達經濟體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緊密結合,規模巨大,推動全球資産價格上漲,與實體經濟相脫離,金融風險隐患不斷增加,未來是否會通過主權債務風險、高通脹、彙率利率波動、股市債市估值調整等造成風險轉移,需要密切關注。我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韌性好、回旋空間大,經濟運行的穩健性強。總體看,美債收益率上行和未來美聯儲調整貨币政策對我國的影響有限且可控。
10、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從而清晰明确地界定了貨币政策框架的“錨”。這一中介目标錨定方式,有利于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在長期穩住貨币總量;有利于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使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向反映潛在産出的名義經濟增速靠攏,爲實施宏觀政策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錨”。并内嵌了穩定宏觀杠杆率的機制,有利于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