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劉鶴最新發聲,詳解"雙循環"新格局!
重磅!劉鶴最新發聲,詳解"雙循環"新格局!
來源 :券商中國 孫璐璐
爲什麽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内涵是什麽?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解釋來了……
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詳解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内涵及其實施路徑。
劉鶴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沖擊,風險加大。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爲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内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内需,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穩步複蘇和增長。
劉鶴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要以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爲目标,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求動态均衡。
就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劉鶴分别從科技創新、供需互動、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提高收入水平、高水平對外開放六個方面詳解實施路徑。先看文章要點:
1、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需求結構和生産函數發生重大變化,生産體系内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卡脖子”問題突出,結構轉換複雜性上升。解決這一矛盾,要求發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這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關口,我們要主動适應變化,努力攻堅克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2、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
3、從國内大循環與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關系看,國内循環是基礎,兩者是統一體,國際市場是國内市場的延伸。國内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也不是各地區的小循環,更不可能什麽都自己做,放棄國際分工與合作。要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通過強化開放合作,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系互動,提升國内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4、必須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掃除阻礙國内大循環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羁絆,破除妨礙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争、充分開放的國内統一大市場。
5、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内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鼓勵大膽探索和合理質疑,加強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産業鏈供應鏈長闆,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闆。
6、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優先改造傳統産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在優化供給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
7、房地産業影響投資和消費,事關民生和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并舉、因城施策,完善長租房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8、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發揮資本市場對于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
9、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要推動城市化地區、農産品主産區、生态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确保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安全,将經濟發展的底盤牢牢托住。
10、要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精準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财産性收入。
内外部環境變化必須順勢調整經濟發展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劉鶴解釋,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産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對于爲何提出新發展格局,劉鶴表示,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不少問題以前未曾經曆,需要從戰略角度深化認識和有效應對。從某種意義上說,化解挑戰就是機遇。
一方面,這是适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經濟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也是分階段的。不同階段對應不同的需求結構、産業結構、技術體系和關聯方式,要求發展方式與時俱進。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需求結構和生産函數發生重大變化,生産體系内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卡脖子”問題突出,結構轉換複雜性上升。解決這一矛盾,要求發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這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關口,我們要主動适應變化,努力攻堅克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這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新世新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發展,世界貿易和産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呈現趨勢性變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市場收縮,世界經濟陷入持續低迷,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弱化。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民粹主義盛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沖擊,風險加大。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爲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内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券商中國記者近日走訪廣州、深圳多家科創型企業,多位科創型企業的創始人均對記者反映,國内實行經濟雙循環的一大背景,就在于我國目前仍有不少産業存在上遊核心原材料供應的短闆,關鍵零部件供應“卡脖子”,長期被國際少數幾家供應商壟斷,而國内在這些領域存在空白。
“受疫情影響,全球電力芯片供應緊張。盡管國内企業複工複産恢複得較快,但國外複工複産進度緩慢,我們的産品所需的不少芯片在國内尚沒有企業在做,一些關鍵芯片雖然技術門檻并不十分高端,但全球可能隻有一兩家企業在做,國外芯片廠商的産能受影響後,就會影響我們的産品生産進度,目前這一供應鏈問題較爲突出,希望未來國内市場也能盡快填補部分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供應空白。”深圳納德光學有限公司創始人彭華軍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此外,這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内在要求。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須實現内部可循環,并且提供巨大國内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并帶動外循環。從需求潛力看,我國已經形成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随着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内市場不斷擴張。從供給能力看,我國儲蓄率仍然較高,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3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從供求雙方看,我們具備實現内部大循環、促進内外雙循環的諸多條件,必須利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充分發揮。
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是什麽?
新發展格局有着豐富的内涵,劉鶴在文中詳細解釋了何爲新發展格局。他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産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的内涵,科學指導實踐,需要把握好幾個重大關系:
一是從供給和需求的關系看,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供給結構不能适應需求結構變化,産品和服務的品種、質量難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市場需求。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的滿足能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二是從國内大循環與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關系看,國内循環是基礎,兩者是統一體。國際市場是國内市場的延伸,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将爲世界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依托國内大循環吸引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打造我國新的國際合作和競争優勢。
三是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系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掃除阻礙國内大循環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羁絆,破除妨礙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争、充分開放的國内統一大市場,形成高标準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
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
就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劉鶴分别從科技創新、供需互動、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提高收入水平、高水平對外開放六個方面詳解實施路徑。
具體來說,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内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鼓勵大膽探索和合理質疑,加強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産業鏈供應鏈長闆,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闆。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全社會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等。
二是推動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實現供需良性互動。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優先改造傳統産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在優化供給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完善擴大内需的政策支撐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等。
劉鶴特别指出,房地産業影響投資和消費,事關民生和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租購并舉、因城施策,完善長租房政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
三是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發揮資本市場對于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和結算體系建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
股權投資的特性與科技創業項目對資金的需求特點更爲契合,未來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要更倚重直接融資的金融支持。深圳北鬥智能公司創始人張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該公司由一群科研人員組建,主攻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解決智慧交通,由于這類B端業務項目周期長、倚賴科研投入大,所以公司更希望利用股權融資。今年受疫情影響,上半年股權投資市場較爲低迷,但進入7月以後,下半年的股權融資環境日趨向好。往年每到下半年股權融資機構基本都結束當年的投資,但今年上半年積壓的投資份額都集中到下半年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對金融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不僅是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指出,最近十多年來,我國銀行貸款在各項融資之中的占比明顯提高。風險向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集中,容易扭曲激勵約束機制,影響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還會扭曲風險定價,導緻金融資産總量過快膨脹和部分資産質量下降,放大金融風險。隻有發展好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才能夠減少對銀行債權融資的過度依賴,從而實現在穩住杠杆率的同時,保持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的目标。未來十年我國金融發展的最佳路徑是市場的雙向開放。
四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長極。要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确保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安全,将經濟發展的底盤牢牢托住。要推動城市化地區、農産品主産區、生态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等。
五是推動擴大就業和提高收入水平。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對于形成強大國内市場、拉動結構升級具有基礎作用。要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精準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财産性收入。完善營商環境,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等。
六是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在更高水平上引進外資。要加快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提升出口質量,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等。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